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國際法論文 >

我國北極科考權(quán)的社會需求基礎(chǔ)和國際維權(quán)對策

發(fā)布時間:2018-06-12 02:12

  本文選題:北極 + 科考權(quán) ; 參考:《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摘要】:隨著北極海冰的快速減退,北極正在從一個冰雪連天的荒蠻之地成為生機勃勃的希望之洲。我國在北極有各種潛在的權(quán)益正在生成,成為政界、學界和經(jīng)濟界關(guān)注的焦點。大多數(shù)權(quán)益可以通過商業(yè)方式獲取,而對北極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的權(quán)利卻是必須獲取、而且不可替代的權(quán)利。國家在公海等全球公域范圍內(nèi)擁有科考自由的權(quán)利,但是在其他國家管轄范圍內(nèi)則需要遵循相關(guān)的國際法和國內(nèi)法制度。這就要求一國如果希冀維護和擴大本國的科考權(quán)益,主要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制定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時充分考慮我國的權(quán)益。另一種是加強雙邊或多邊的合作,拓展科考權(quán)的空間。北極國家迄今對我國的北極科考活動采取默許和支持的心態(tài),是我國爭取和維護科考權(quán)的大好時機。獲取和維護我國在北極的科考權(quán)是為了滿足國家在北極的各種權(quán)益而采取的必要對策。推動解決北極面對的重大科學問題,是北極科考權(quán)的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cline of Arctic sea ice, the Arctic is moving from an icy wilderness to a vibrant land of hope. China has a variety of potential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Arctic, becoming the focus of political, academic and economic circles. Most rights can be obtained commercially, while the right to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to the Arctic is a necessary and irreplaceable right. States have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global Commons such as the high seas, but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other countries, they need to follow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egal systems. This requires a country to maintain and expan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ts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mainly through two ways: one is through intergovernment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fully consider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The other is to strengthen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to expand the spa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So far, Arctic countries have tacitly approved and supported the Arctic scientific activities in China, which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our country to strive for and safeguard the right of scientific examination. To obtain and protect the right of scientific examination in the Arctic is a necessary countermeasure to satisfy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in the Arctic.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of the right of the Arctic to promote the solution of the major scientific problems facing the Arctic.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環(huán)境學院;
【基金】:科技部“氣候變化背景下北極地緣政治經(jīng)濟與安全的發(fā)展趨勢及我國的對策研究”(2012BAC20B06)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93.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玉剛;陶平國;秦倩;;北極理事會與北極國際合作研究[J];國際觀察;2011年04期

2 秦倩;陳玉剛;;后冷戰(zhàn)時期北極國際合作[J];國際問題研究;2011年04期

3 武炳義,黃榮輝,高登義;冬季北極海冰長期變化對華北降水的可能影響[J];高原氣象;1999年04期

4 陸俊元;;北極國家新北極政策的共同取向及對策思考[J];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武炳義,卞林根,張人禾;冬季北極濤動和北極海冰變化對東亞氣候變化的影響[J];極地研究;2004年03期

6 吳迪;;北極地區(qū)200海里外大陸架劃界法律問題研究[J];極地研究;2011年03期

7 黃少安;;海洋主權(quán)、海洋產(chǎn)權(quán)與海權(quán)維護[J];理論學刊;2012年09期

8 李少軍;論國家利益[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3年01期

9 董躍;宋欣;;有關(guān)北極科學考察的國際海洋法制度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劉惠榮;董躍;侯一家;;保障我國北極考察及相關(guān)權(quán)益法律途徑初探[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亞紅;李剛;路爽;;西伯利亞高壓異常與海溫異常的關(guān)系[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5期

2 錢學文;;新世紀中國對中東產(chǎn)油國的石油外交[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6期

3 張瑞波;魏文壽;袁玉江;楊青;喻樹龍;張同文;尚華明;陳峰;;樹輪記錄的天山南坡阿克蘇河過去300a徑流變化特征[J];冰川凍土;2011年04期

4 蔡從燕;;國際法律體系中的“公私法分立”[J];北大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5 張乃根;;論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的作用[J];北方法學;2010年03期

6 吳懷友;;初級階段:當代全球化所處的歷史階段[J];長白學刊;2006年06期

7 劉琳琳;;關(guān)于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的國際海洋環(huán)境法分析[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6期

8 李連祺;;俄羅斯北極資源開發(fā)政策的新框架[J];東北亞論壇;2012年04期

9 陳喬之,鄭鼎文;試析畫家利益的內(nèi)涵與特征[J];東南亞研究;2005年03期

10 溫樹斌;;論國際法強制執(zhí)行的法理基礎(chǔ)[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鐘繼軍;;加強非政府組織在國際法院中的地位[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2 龐子琴;郭品文;;不同年代際背景下AO與冬季中國東北氣溫的關(guān)系[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3 卜敏;楊弘;李荔珊;;“極端天氣之年”氣候成因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3天氣預報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C];2011年

4 祝從文;郭玲;何金海;;影響長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前期潛在預報因子評估[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5氣候預測新方法和新技術(shù)[C];2011年

5 楊柳妮;武炳義;;東亞冬季氣溫的年代際變化及可能成因分析[A];S15 冰凍圈與極地氣象[C];2012年

6 楊柳妮;武炳義;;東亞冬季氣溫的年代際變化及可能成因[A];S2 短期氣候預測[C];2012年

7 桂靜;;外大陸架劃界中的不確定因素及其在北極的國際實踐[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0年卷第1期[C];2010年

8 婁德君;李治民;祝玉梅;;黑龍江西部春季氣溫與北極濤動及平流層環(huán)流異常的聯(lián)系[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7 中高層大氣及其與對流層的耦合[C];2014年

9 邵鵬程;;S3:短期氣候預測理論、方法與技術(shù) 1951-2013年我國冬季氣溫季節(jié)內(nèi)變化特征及其大氣環(huán)流異常[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3 短期氣候預測理論、方法與技術(shù)[C];2014年

10 郭宏宇;;在非中國企業(yè)對中國對非外交的影響[A];非洲研究2013年第1卷(總第4卷)[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于l,

本文編號:20077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0077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297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