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國際法論文 >

從國際法的視角論釣魚島爭端的解決模式

發(fā)布時間:2018-05-30 08:36

  本文選題:國際法理 + 釣魚島爭端。 參考:《太平洋學報》2014年04期


【摘要】:目前,國內(nèi)研究釣魚島爭端問題的文獻主要是從歷史和法律兩個角度來論述的,涉及釣魚島列島的主權(quán)歸屬問題、中國對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擁有主權(quán)的歷史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研究、日本反復挑釁釣魚島主權(quán)問題的政治圖謀以及釣魚島爭端對中日關(guān)系的影響等方面。本文專門從國際法的角度對解決釣魚島爭端的模式進行研究,提出了戰(zhàn)爭模式、仲裁模式、談判模式和擱置模式,并從歷史和國際法理兩個角度對這四種模式在中國未來解決釣魚島爭端上的可行性選擇進行探析。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on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is mainly discussed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legal perspectives, which involves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The historical and legal basis of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the Diaoyu Island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political plot of Japan's repeated provocations on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and the impact of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o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et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de of settling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from the angl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uts forward the war model, arbitration model, negotiation mode and shelving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jurisprud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se four models in the future settlement of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in China.
【作者單位】: 新疆大學;
【基金】:中國太平洋學會重大項目“東、南中國海諸島中有爭議島嶼的史地考證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2200214)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99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衛(wèi)彬;;論海洋劃界中的禁止反言原則[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戴彩云,洪萍;釣魚島的法律地位及主權(quán)歸屬[J];黨史文苑;2005年20期

3 代中現(xiàn);崔彥;;論我國FTA中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談判模式——借鑒美澳與美智FTA談判之經(jīng)驗[J];電子知識產(chǎn)權(quán);2008年09期

4 朱艷欽;國際法視野下的釣魚島爭端探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葉興平;試論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條約義務(wù)[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6 畢士冠;;戰(zhàn)爭模式研究淺析[J];飛航導彈;1990年01期

7 林泰;趙學清;;中日釣魚島領(lǐng)土爭端的國際法闡釋[J];河北法學;2010年12期

8 李先波,鄧婷婷;從國際法看中日釣魚島爭端[J];時代法學;2004年03期

9 張曉君;;實施“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戰(zhàn)略的法律機制探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王可菊;;時際法與領(lǐng)土的取得——基于解決領(lǐng)土爭端中的理論與實踐[J];太平洋學報;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洲;;論國際社會提供保護責任的協(xié)助與補充屬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劉昱彤;;略論加強執(zhí)政黨外交能力建設(sh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賈韶罡;;“比薩拉比亞問題”研究[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廖建凱;高虹;陳彬;;試論國際環(huán)境民間組織在國際法中的法律地位[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6年01期

5 黎海波;;外交勝于軍事:波斯對希臘城邦遏制成功探因——一種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視角的解讀[J];北方論叢;2011年01期

6 程建芳;;對外交往中的禮儀文化[J];北京檔案;2006年05期

7 顏林;;論杰塞普的跨國法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國際法的貢獻[J];比較法研究;2008年05期

8 李興;;美俄亞歐大戰(zhàn)略比較與中國對策的思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員智凱,張昌利,侯小婭;中國專家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對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10 郭X;楊衛(wèi)東;;海外投資者的外交保護及困境——以國籍原則為中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立余;;中美知識產(chǎn)權(quán)案的法治意義[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2 王偉華;;試論新世紀中國的南亞特使外交[A];新中國對外關(guān)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學科卷[C];2009年

3 王定賢;;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之再思考[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4 伍俐斌;;論聯(lián)合國制裁的國際法依據(jù)[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5 劉衡;;中國和平發(fā)展中的不和諧音符——有關(guān)“拉薩事件”的若干國際法思考[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6 宋云博;;國際私法人本論——論國際私法的“人本原則”[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7 葛勇平;;歐盟成員國資格的取得標準與喪失[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陳自強;;明清時期漳州海洋文化簡論[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金永明;;人類共同繼承財產(chǎn)概念特質(zhì)研究[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10 本刊課題組;傅]成;;2008年中國海洋法學研究綜述[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gòu)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瓊;北極海域的國際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薇;國際投資中的社會責任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磊;外交保護國際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楊凡;北極生態(tài)保護法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朱蓉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民間外交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王倩;海洋爭端的類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時新華;中國共產(chǎn)黨政黨外交:理論·實踐·經(jīng)驗[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士鋒;跨界環(huán)境損害法律責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官家輝;論海盜犯罪及其國際法管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聶云鶴;論關(guān)于海盜的國際法規(guī)則及其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徐晶;第二船籍登記制度研究以及我國建立該制度的相關(guān)法律問題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陳浩;間諜活動的國際法規(guī)制問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高涵t;追索我國流失文物的國際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廖武山;中國內(nèi)地與臺灣區(qū)際司法協(xié)助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王波;論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則[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韓逸疇;論北極地區(qū)之國際法治理[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彭琪;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變遷與蒙古外交政策選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津;;國際法院的北海大陸架案判決與大陸架劃界原則[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2 戴彩云,洪萍;釣魚島的法律地位及主權(quán)歸屬[J];黨史文苑;2005年20期

3 吳潔;;國際海洋與海洋專屬經(jīng)濟區(qū)權(quán)益維護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7年01期

4 李清川;國際法視角下的釣魚島問題[J];黨政論壇;2003年12期

5 代中現(xiàn);;基于CEPA與TRIPs框架馳名商標保護制度之協(xié)調(diào)[J];電子知識產(chǎn)權(quán);2007年10期

6 張文彬;;中國及有關(guān)國家關(guān)于南沙群島歸屬的法理根據(jù)之比較研究[J];法學家;1996年02期

7 聶宏毅;李彬;;中國在領(lǐng)土爭端中的政策選擇[J];國際政治科學;2008年04期

8 王勇,管征峰;五十五年來中國對國際法院訴訟管轄權(quán)的態(tài)度之述評[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張惠榮;;在2006年中國海監(jiān)總隊長會議上的講話[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6年02期

10 張惠榮;;忠誠 責任 創(chuàng)新 鑄成中國海監(jiān)的“精氣神”[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8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玫黎;宋秋嬋;;論新形勢下釣魚島爭端的解決策略——以法律手段為視角[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2 吳慧;;國際海洋法爭端解決機制對釣魚島爭端的影響[J];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胡小良;;試從國際法視角看中日釣魚島之爭[J];湖南農(nóng)機;2008年05期

4 梁靖;;國際法視角下的釣魚島主權(quán)歸屬[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5 王秀英;;中日釣魚島爭端解決方法探析[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曲波;;有效控制原則在解決島嶼爭端中的適用[J];當代法學;2010年01期

7 張植榮;;馬英九博士及其東海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楊彩霞;秦泉楊;;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的無默契仲裁初探[J];比較法研究;2011年03期

9 賴震平;;淺論網(wǎng)上仲裁協(xié)議的形式和效力[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11年03期

10 袁忠民;仲裁在我國的發(fā)展演化成因及今后的規(guī)范[J];法學;1992年07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璇;中日釣魚島爭端與東海大陸架劃界[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2 王德水;從國際法視角看中日釣魚島之爭[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3 宋玉祥;中日釣魚島爭端之解決的國際法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4 戴穎;國際投資中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546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9546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070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