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強制仲裁程序的強制性
本文選題:《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強制仲裁 + 國家仲裁; 參考:《外交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在海洋法領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決了許多有關海洋方面的糾紛。但是,隨著各國實踐的深入,公約的不完善之處也開始顯現(xiàn)。學術界一直關注公約所建立的被認為是目前為止最復雜的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在國際公法背景上的爭端解決機制在該公約出現(xiàn)之前一貫實行任擇性的解決方式,而該公約為了改變此種常態(tài)試圖構建某種強制性解決機制。但是由于世界各國利益不平衡加之主權國間并不愿意在此完全交出自己的權限而由公約進行管轄,最后公約的強制性機制還是被迫受到局限,以各國自愿協(xié)議選擇爭端解決機制為優(yōu)先,強制程序作為缺省程序在最后被適用。菲律賓單方面提出的“南海仲裁案”也涉及所謂的“強制仲裁”問題。因此,本文就《公約》中的“強制仲裁”制度的產生及其在公約中的具體設置進行闡述。從國家仲裁產生與發(fā)展的角度,對比分析常設仲裁法院以及強制仲裁程序對國家仲裁的突破與發(fā)展。最后結合南海仲裁的實踐分析強制程序在案件中機制本身存在的單方意志性以及南海案仲裁庭程序上的錯誤之處。
[Abstract]: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onven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the law of the sea.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practice of various countries, the imperfections of the convention began to appear.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been concerned that the convention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complex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by far.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established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has always practised optional means of settlement prior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vention, and the Convention attempts to construct some kind of compulsory settlement mechanism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normal state. However, as a result of the imbalance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nd the unwillingness of sovereign States to surrender their competence entirely and be governed by the Convention, in the end the mandatory mechanism of the Convention was forced to be limited. Preference is given to the choice of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s by voluntary national agreements, and mandatory procedures are applied as the default procedure in the end.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case unilaterally filed by the Philippines also deals with so-called "compulsory arbitr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mergence of "compulsory arbitration" system in the Convention and its specific setting in the Conven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rbitra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and the compulsory arbitration procedure to the state arbitration.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unilateral will of the compulsory procedure in the case itself and the procedural errors of the arbitration tribuna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ase.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99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建林;是否與仲裁程序嚴重不符?[J];中國對外貿易;2001年02期
2 萬可佳;試論仲裁程序的開始[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3 萬可佳;試論仲裁程序[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4 李曉玲;多方當事人仲裁程序問題探討[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5 景蕾;仲裁程序的全球化趨勢評析[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楊弘磊;;仲裁程序法律適用的特殊沖突規(guī)則[J];人民司法;2006年07期
7 許凌飛;;仲裁程序訴訟化的理性思考[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05期
8 厲紅根;徐超;;網(wǎng)上仲裁程序正當性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年12期
9 張發(fā)祥;論仲裁程序的當事人[J];現(xiàn)代法學;1996年02期
10 齊樹潔,顧佳;論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J];仲裁研究;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鄭華品;;重塑仲裁程序——去訴訟化[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4輯)[C];2011年
2 周紅民;宋玉;;試析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制度[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黃良友;;網(wǎng)上仲裁程序與正當程序[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張明軍;;意思自治原則與仲裁程序法規(guī)范[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卜璐;;淺議仲裁的經濟性[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 博士生導師 王利明;創(chuàng)新仲裁程序設計 引領仲裁行業(yè)發(fā)展[N];法制日報;2014年
2 云南劉胡樂律師事務所 劉峰 律師;試析仲裁程序在法律實務中的局限性[N];云南經濟日報;2008年
3 喬欣 趙艷群;仲裁程序中不應存在第三人制度[N];法制日報;2000年
4 高 翔;仲裁最低正當程序[N];人民法院報;2005年
5 記者 崔楠 通訊員 李喜娥;包頭東河勞動爭議仲裁委簡化仲裁程序[N];內蒙古日報(漢);2010年
6 聶燕玲;應確立反壟斷爭議的仲裁程序[N];檢察日報;2007年
7 北京市房山區(qū)人民法院 趙玲;淺議強制合并仲裁[N];人民法院報;2007年
8 證券時報記者 劉昆明 見習記者 何順崗;成商集團物業(yè)糾紛仲裁或重啟[N];證券時報;2011年
9 初家君 記者 孫健;企業(yè)選擇仲裁標的達8.3億元[N];大連日報;2008年
10 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 岳力;仲裁中調解的功能[N];人民法院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敏;仲裁程序若干問題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茜;國際商事仲裁程序法律適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3 吉慶振;仲裁程序中第三人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4 丁一飛;《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強制性仲裁程序對中菲南海仲裁案的適用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6年
5 陳武笑;網(wǎng)上仲裁程序研究[D];廣東財經大學;2016年
6 劉洋;《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強制仲裁程序研究[D];深圳大學;2017年
7 高元元;論強制仲裁程序的強制性[D];外交學院;2017年
8 馬金葉;惡意利用仲裁程序及其規(guī)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王金濤;論我國仲裁程序之完善[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隋佳彤;論網(wǎng)絡仲裁程序[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16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91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