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跨學科視域下的核取證學
本文選題:核取證學 + 跨學科屬性; 參考:《求索》2013年04期
【摘要】:通過跨學科的視域?qū)巳∽C學進行研究與分析,指出核取證學主要針對核材料進行特征分析、數(shù)據(jù)詮釋和歸因溯源,以此懾止和打擊非法核活動;由于研究對象的復雜性以及應(yīng)用場景的特殊性,核取證技術(shù)呈現(xiàn)出多樣性、復雜性、時效性和敏感性等特點;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核取證學既具有邊緣學科的特征,又具有綜合學科的特征。強大的核取證能力對維護國際安全與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文中建議從注重學科間技術(shù)移植、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以及建立全球核取證數(shù)據(jù)庫這三個方面促進核取證學發(fā)展。
[Abstract]: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nuclear forensic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nuclear forensics mainly focuses on nuclear materials,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attribution traceability, in order to deter and combat illegal nuclear activitie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application scene, nuclear forensic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complexity, timeliness and sensitivity. Also has the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Strong nuclear forensic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forensic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ocusing on inter-disciplinary technology transplantation,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nd establishing a global nuclear forensics database.
【作者單位】: 中國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戰(zhàn)略研究中心;
【分類號】:TL99;D99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杜國明;;論完善DNA鑒定程序規(guī)則的必要性及其思路——以美國刑事法庭對DNA證據(jù)的采信歷程為視角[J];求索;2011年04期
2 熊萍;;危機事件下的科技新聞憂慮及傳播對策[J];求索;2011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媛;;DNA證據(jù)價值的思考衡量與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3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格屏;走出DNA證據(jù)的誤區(qū)——對DNA證據(jù)“不可質(zhì)疑性”的質(zhì)疑[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05期
2 杜國明;鄧保國;;關(guān)于完善人身檢查程序的思考[J];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06年01期
3 徐耀光;把科技報道寫得讓人喜愛些──淺談科技報道的寫作[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6年07期
4 高曉方 ,舒毅;美國DNA實驗室里的黑幕[J];國際展望;2003年14期
5 鮑紅香;郜亮;;“鐵證”之質(zhì)疑——論DNA證據(jù)的限制[J];懷化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6 丁山;;貼近性:改進科技新聞報道的著力點[J];科技傳播;2009年01期
7 劉保全;;科技新聞如何保證科學性?——兼評部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J];青年記者;2006年04期
8 姚俊英;;如何讓科技成果轉(zhuǎn)化成科普新聞[J];新聞實踐;2009年11期
9 姜帆;論新時期科技新聞中人文關(guān)懷的滲透[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4年04期
10 葛百川,葉健,陳連康,劉雅誠,丁宏,侯光偉;第二屆國際刑警組織DNA用戶大會概述[J];刑事技術(shù);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伍鈞;朱劍鈺;張松柏;胡思得;;一門與核走私、核擴散、核恐怖作斗爭的技術(shù)——核取證學[A];全國危險物質(zhì)與安全應(yīng)急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1年
,本文編號:18619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86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