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律爭端中海事安全議題的導入
本文選題:海事安全 切入點:海洋法律爭端 出處:《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海事安全具有明顯的低政治敏感性,在海洋法律爭端持續(xù)發(fā)酵的情況下,導入海事安全議題,具有轉(zhuǎn)移問題面向、達致共識焦點、構(gòu)建相關(guān)海域海事安全保障共同體的作用,進而可在相當程度上延緩和弱化海洋法律爭端。國際社會已初步構(gòu)建了較為全面的海事安全法律體系,形成基于國家管轄權(quán)、區(qū)域性安排和海事條約治理的多元海事安全保障制度,但仍存在一定的法律困境。借助海事安全議題延緩和弱化海洋法律爭端的法律對策包括國家海事管轄權(quán)的合法行使、區(qū)域性海事制度安排的合理協(xié)調(diào)和強制履約審核的積極響應。
[Abstract]:Maritime safety has obvious low political sensitivit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legal disputes, the introduction of maritime safety issues has the function of shifting issues, reaching consensus focus, and constructing maritime safety and security community in relevant sea areas. Thus, maritime legal disputes can be postponed and weakened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a more comprehensive maritime security legal system and formed a legal system based on national jurisdiction. The pluralistic maritime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of regional arrangements and maritime treaty governanc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legal dilemmas. The legal countermeasures to delay and weaken maritime legal disputes with the help of maritime security issues include the legal exercise of national maritime jurisdiction. Reasonable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maritime system arrangements and positive response to mandatory performance audit.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海上防空識別區(qū)理論與實踐的法律研究”(14BFX128)
【分類號】:D993.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顯濱;;國際海事安全法律的沖突協(xié)調(diào)與制度完善[J];政治與法律;2017年06期
2 錢媛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亞太地區(qū)港口國監(jiān)控的區(qū)域協(xié)調(diào)問題研究[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年02期
3 張麗英;邵晨;;近岸油污賠償機制的國際新動向——以O(shè)POL機制及其國際化為視角[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年02期
4 張敏;王新輝;;南海海事安全國際合作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年01期
5 陳敬根;;論海上防空識別區(qū)劃設(shè)的合法性[J];政法論叢;2015年06期
6 司玉琢;李天生;;中國海法典編纂論綱[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5年03期
7 李志文;;我國在南海爭議區(qū)域內(nèi)海上維權(quán)執(zhí)法探析[J];政法論叢;2015年03期
8 裴忠躍;徐東力;王文謙;王俊嶺;;當前兩岸海事安全合作問題研究[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9 王福齋;王世偉;易中立;喬春福;李勤榮;孔晨;;南中國海海事監(jiān)管問題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年11期
10 張晏tr;;和平時期的海洋軍事利用與海戰(zhàn)法的最新發(fā)展[J];東方法學;201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靜峰;謝澤宇;任文廣;;基于AIS船舶交通密度分析的南海海事巡航無人機機型及站點選擇[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7年07期
2 閻鐵毅;;國際海上私人武裝保安合同的效力[J];社會科學;2017年07期
3 陳敬根;汪陽;;海洋法律爭端中海事安全議題的導入[J];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06期
4 楊顯濱;;國際海事安全法律的沖突協(xié)調(diào)與制度完善[J];政治與法律;2017年06期
5 楊顯濱;;專屬經(jīng)濟區(qū)航行自由論[J];法商研究;2017年03期
6 熊勇先;;爭議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適度性執(zhí)法研究[J];中國法學;2016年05期
7 李承奕;;淺析海上通道安全國際執(zhí)法合作[J];法制博覽;2016年25期
8 張晏娏;劉恩;;論海軍外交的博奕與法律基礎(chǔ)[J];國際法研究;2016年04期
9 張晏tr;;由案例比較視角論中菲南海仲裁案之應對[J];邊界與海洋研究;2016年02期
10 郭文睿;李承奕;;南海維權(quán)中的執(zhí)法合作探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澤偉;;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shè)與國際海洋法律秩序的變革[J];東方法學;2016年05期
2 錢媛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亞太地區(qū)港口國監(jiān)控的區(qū)域協(xié)調(diào)問題研究[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年02期
3 張麗英;邵晨;;近岸油污賠償機制的國際新動向——以O(shè)POL機制及其國際化為視角[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年02期
4 弗朗西斯·蘭薩卡拉;李壘;于詩卉;;防止海岸環(huán)境污染:以海洋法公約、民事責任公約體系和救助公約為視角[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年01期
5 陳敬根;;論海上防空識別區(qū)劃設(shè)的合法性[J];政法論叢;2015年06期
6 李偉;張國偉;李守超;;巴黎備忘錄和澳大利亞拒絕進港制度研究及對策[J];航海技術(shù);2015年05期
7 李建勛;;南海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機制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借鑒意義[J];太平洋學報;2015年05期
8 楊猛宗;劉萬嘯;;依法治國背景下南海爭端解決的國際司法途徑探究[J];政法論叢;2015年02期
9 周玉淵;;東南亞地區(qū)海事安全合作的國際化:東盟海事論壇的角色[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10 郭紅巖;;“船王求償案”評析[J];中國法學;201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潘冰;;淺談國際海事條約在我國的適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1年07期
2 萬育龍;劉蕭;;國際海事安全立法十大熱點[J];中國船檢;2014年01期
3 李志文;馬曉路;;歐美國家海事立法對我國海事立法的啟示[J];中國航海;2014年02期
4 ;向海事強國起步的重大突破——中國首次在修訂國際海事公約上取得成果[J];水路運輸文摘;2002年09期
5 劉新山;任玉清;賀訊;;捕撈漁船安全國際海事立法之觀察[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2年01期
6 邵帥;郭萍;;維護海員權(quán)益法律保障機制研究——從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履行《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的角度[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2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曉路;現(xiàn)代海事立法下我國海事立法協(xié)調(diào)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響;海事國際公約的監(jiān)督執(zhí)行[D];復旦大學;2014年
2 宋莎;IMO強制審核下我國海事履約面臨的法律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D];上海大學;2016年
3 陳秋妹;反恐時代下國際海事安全研究[D];青島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828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58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