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禁飛區(qū)實踐看人道主義干涉的效力與局限性
本文選題:禁飛區(qū) 切入點:人道主義干涉 出處:《國際問題研究》201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聯(lián)合國憲章》禁止在國際關(guān)系中侵犯主權(quán)和使用武力,但將一國"威脅國際或地區(qū)和平與安全"規(guī)定為例外,同時又高度重視對人權(quán)的尊重和保護。冷戰(zhàn)結(jié)束以來,西方國家在鼓吹"人權(quán)高于主權(quán)"論調(diào)的同時,推動安理會將一些國家內(nèi)部侵犯人權(quán)的行為解釋為"對國際或地區(qū)和平與安全的威脅",進而在它們的領(lǐng)土上設(shè)立了禁飛區(qū)。作為國際人道主義干涉的新模式,設(shè)立禁飛區(qū)已經(jīng)在伊拉克、波黑和利比亞進行了三次實踐,顯示其正在演變成一種國際規(guī)范,但它的適用條件非常嚴格,因而所能發(fā)揮的作用是有限的。
[Abstract]: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prohibits the violation of sovereignty and the use of for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State that "threatens international or reg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pect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hile the Western countries preach the argument that "human rights are above sovereignty," Urging the Council to interpret violations of human rights within some States as "a threat to international or reg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and thereby establish no-fly zones on their territory... as a new model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o-fly zone has been practiced three times in Iraq, Bosnia and Herzegovina and Libya, showing that it is evolving into an international norm, but its application is so strict that it has a limited role to play.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基金】:陜西省教育廳2011年科學研究(人文社科類)項目(項目批準號:11JK0224)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D998.2;D81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初育國;試論民族國家的演進及現(xiàn)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趙東海,梁桂芝;刑事訴訟中的人權(quán)保障研究[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2年06期
3 魏宏;關(guān)于國家立法權(quán)的內(nèi)涵、性質(zhì)和設(shè)置的探討——兼論立法權(quán)與主權(quán)和治權(quán)的關(guān)系[J];長白學刊;2003年02期
4 蔣雪琴;試論私人偵探業(yè)在我國之可行性問題[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羅敏;淺論人權(quán)概念[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9期
6 侯德彤;論早期維新派的國家主權(quán)意識[J];東方論壇;1999年04期
7 沈強,盧小鋒;論法律權(quán)威與黨的領(lǐng)導[J];黨政干部學刊;2003年10期
8 孫小迎;主權(quán)原則走向何方?——寫在伊拉克易主之際[J];東南亞縱橫;2003年05期
9 呂世倫,鄧少嶺;法律·秩序·美[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吳漢東;;利弊之間:知識產(chǎn)權(quán)制度的政策科學分析[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quán)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趙雪綱;論人權(quán)的哲學基礎(chǔ)[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崔林林;嚴格規(guī)則與自由裁量之間[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王衛(wèi)東;黨的第三代領(lǐng)導集體以德治國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建國;新時期黨內(nèi)民主建設(sh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慶利;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治權(quán)力合法化路徑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7 李菁菁;偵查程序訴訟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丁瑋;美國憲法上的正當法律程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王浩;清末訴訟模式的演進[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孔慶茵;論國際體系與世界新秩序[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泳;自然法在西方法治理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對中國法治之啟迪[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張先明;霍姆斯法律思想論略[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萬華煒;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國家主權(quán)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宋青霞;論法律價值理念及其塑造[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陳陽;公民權(quán)利的憲法保障[D];黑龍江大學;2003年
7 于曉藝;知識產(chǎn)權(quán)存在合理性的哲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8 李擁軍;權(quán)利生成論[D];吉林大學;2004年
9 伍云;保險監(jiān)管法視野中的被保險人權(quán)益保護——兼論我國保險監(jiān)管法的完善[D];中南大學;2004年
10 王小紅;論江澤民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逸;;薩科奇的利比亞難題[J];學習月刊;2011年11期
2 ;看世界:更多的視角,更大的視野[J];黃金時代;2011年04期
3 李超;;德國緣何拒絕參與對利比亞軍事行動[J];國際資料信息;2011年04期
4 ;關(guān)注TOP[J];晚晴;2011年05期
5 司實;;多國部隊空襲利比亞特點芻議[J];國防;2011年09期
6 丁一凡;;法國為何要積極推翻卡扎菲政權(quán)?[J];歐洲研究;2011年03期
7 羅伊·埃里森;李冠杰;;武力抑或外交政策工具?——評俄羅斯對格魯吉亞戰(zhàn)爭的官方話語[J];俄羅斯研究;2011年02期
8 姚匡乙;;中東形勢劇變與中國中東政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4期
9 閆瑾;;德國利比亞危機政策分析[J];歐洲研究;2011年03期
10 吳弦;;利比亞危機與歐盟行動芻議[J];歐洲研究;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范文;;當代國際關(guān)系中的人學問題[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五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國防大學 胡思遠;日漸尷尬的“禁飛區(qū)”[N];中國國防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呂德勝;設(shè)禁飛區(qū)屬強制軍事行動[N];解放軍報;2011年
3 記者 席來旺 吳云 黃培昭 顧玉清;安理會閉門磋商“禁飛區(qū)”[N];人民日報;2011年
4 卓南;“禁飛區(qū)”問題的利益糾結(jié)[N];人民日報;2011年
5 焦亮;頻露鋒芒的禁飛區(qū)[N];中國國防報;2011年
6 白潔 顧震球 閆潔 (記者 白潔 顧震球);安理會取消利禁飛區(qū),終止北約行動[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7 特約記者 于盟;箭在弦上:卡扎菲與“禁飛區(qū)”賽跑[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8 本報駐美國記者 唐勇;美國 私人小飛機大鬧禁飛區(qū)[N];人民日報;2005年
9 涂龍德;美在伊“禁飛區(qū)”開火事件上陷入孤立[N];檢察日報;2002年
10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西亞非洲所副所長 唐志超;他們打著“人道主義”的幌子[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成付;從自決到自治:冷戰(zhàn)后世界民族分離主義[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夢飛;擴大的“武力邊界”[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5年
2 提根(Morumbasi,Steven Kigen);達爾富爾沖突:維和努力與中國的參與(2007-)[D];吉林大學;2010年
3 付秋香;約翰·文森特的國際關(guān)系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6年
4 許蓓蕾;從“失敗國家”到“保護的責任”:國際干預對主權(quán)規(guī)范的挑戰(zhàn)[D];復旦大學;2009年
5 向青松;構(gòu)建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戰(zhàn)爭倫理維度[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紀華菁;道義與規(guī)制[D];北京大學;2008年
7 范升龍;冷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與人道主義干預[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張思思;國際規(guī)范擴散之“本土化”思想研究[D];外交學院;2009年
9 童稚芮;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制度化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10 王苗苗;美國新干涉主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66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56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