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資仲裁中的公共利益問題對我國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11-03 17:28
本文關(guān)鍵詞:國際投資仲裁中的公共利益問題對我國的啟示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國際投資條約 公共利益 國際投資仲裁 投資者—東道國投資爭端
【摘要】:解決投資者—東道國之間的國際投資仲裁制度源于國際商事仲裁制度,國際商事仲裁針對的是私人之間的糾紛解決,因而國際上有不少學者認為國際投資仲裁庭對于投資者和國家的爭端有更傾向于保護私人投資者利益的價值取向。但是國際投資爭端通常是東道國為了保護公共利益目的的政策、法規(guī)引發(fā)私人投資者不滿所造成的糾紛,對于一國公共利益的保護、國際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際投資法律的公信力都具有重大影響。我國既是資本輸入大國又是資本輸出大國,國際投資中加強對我國公共利益的保護事關(guān)大局,因此,本文針對國際投資仲裁中公共利益問題的特點進行研究并提出對我國的啟示。 首先,本文明確了國際投資仲裁的定義和國際投資仲裁中公共利益的內(nèi)涵,從條約和仲裁兩方面分析了東道國公共利益的保護現(xiàn)狀,闡述了國際投資仲裁中公共利益保護的重大意義。 其次,從國際投資條約的角度出發(fā),針對會對東道國出于公共利益保護目而制定相關(guān)政策、法規(guī)的國家管理權(quán)造成限制的相關(guān)條款進行分析,主要指出各種投資仲裁管轄權(quán)同意方式的優(yōu)缺點,根本安全例外條款具有模糊性,征收條款的范圍沒有得到足夠明確的界定,保護傘條款也存在有被濫用的嫌疑。 再次,從國際投資仲裁角度出發(fā),分析國際投資仲裁透明度和仲裁結(jié)果“非一致”對公共利益受到影響的東道國公眾的參與和可預見性的制約。筆者指出國際投資仲裁程序缺少公眾參與,條約解釋方法具有一定的任意性,類似案件的仲裁結(jié)果具有“非一致性”。 最后,根據(jù)國際投資仲裁過程中存在可能影響公共利益保護的問題提出對改善措施,總結(jié)出對我國的啟示和應對之道。筆者主要從投資條約和國際投資仲裁制度的完善兩個方面提出建議,主張在投資條約締結(jié)時強調(diào)用盡當?shù)鼐葷瓌t,審慎設置根本安全例外條款、征收條款以及保護傘條款;國際投資仲裁程序應當提高其透明度、對“法庭之友”適度開放,建立權(quán)威的條約解釋機構(gòu)和上訴機構(gòu),盡量提高仲裁結(jié)果的可預見性。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96.4;D997.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瑩;;國際投資條約自由化背景下防御性條款的設置——對我國BITs實踐的思考[J];北方法學;2008年03期
2 王彥志;;投資條約保護傘條款的實踐及其基本內(nèi)涵[J];當代法學;2008年05期
3 張光;;論國際投資仲裁中投資者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4 李武健;;國際投資仲裁中的社會利益保護[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劉筍;;國際投資仲裁裁決的不一致性問題及其解決[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6 梁詠;;我國海外投資之間接征收風險及對策——基于“平安公司—富通集團案”的解讀[J];法商研究;2010年01期
7 于湛e,
本文編號:11372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13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