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估“逮捕必要性”——基于3825件刑事案件的實證研究
[Abstract]:Of the 3825 criminal cases decided by the people's Court of C City Y District from January 2006 to May 2010, there were 427 cases in which bail was applied pending trial. By analyz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obtaining bail pending trial in 427 ca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ducation, drug use, type of suspected crime,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suspended sentence, possible sentence of 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fixed-term imprisonment, previous convictions, The duration of the bail pending trial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bail waiting to be tried affec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bail pending trial; Gender, occupation, type of criminal record, the way to the case and the influence of detention before bail on the outcome of bail a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we can see that the necessity of arrest of a suspect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is relatively small: high school and above education, fixed workers or students, and the suspected crime is a violent crime. Offences other than fraud, theft and drug offences may be suspended and women who suffer from serious illness or are pregnant and breast-feed their own babies should be arrested;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of criminal suspects, the defendant's arrest necessity is greater: drug abuse, suspected crime is a drug crime, can not be applied to probation, may be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or more of fixed-term imprisonment, have criminal record.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
【基金】: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校級科研重點項目“‘逮捕必要性’量化機制研究”(項目編號:09XZ-ZD-25)的資助成果
【分類號】:D925.2;D926.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吉喜;梁小華;;美國司法部審前風險評估模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0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范并思;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的科學計量學分析[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立安;李永平;;取保候審不能“!倍弧皩彙盵J];中國刑事警察;2003年02期
2 丁浙峰,倪鐵;未成年人取保候審程序主體之重構[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蔣仕梅;楊軍;洪星;韓軼;;淺談取保候審制度的立法完善[J];團結;2008年04期
4 馬超群;;淺議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缺陷和完善[J];神州;2011年14期
5 徐玲玲;取保候審如何“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J];中國刑事法雜志;1997年06期
6 沈柏成,邱利軍,廖慧蘭;關于取保候審若干新問題之探討[J];中國刑事法雜志;1998年S1期
7 范仕源;交通肇事案如何取保候審[J];安全與健康;2005年12期
8 馬進保 ,溫錚;論取保候審中的保人[J];河北法學;1990年02期
9 劉文;取保侯審應有期限規(guī)定[J];法學;1991年01期
10 李斌;完善刑事取保侯審的思考[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199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取保候審制度困惑與對策[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王利平;李鈺;;取保候審監(jiān)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朱小芹;戚進松;;取保候審的適用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劉曉輝;;嚴格掌握強制措施界限 正確使用取保候審手段[A];“嚴肅執(zhí)法與司法公正”研討會專集[C];1999年
5 張燕生;;“羈押候審”在中國——兼議非羈押性強制措施的擴大及其適用[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6 馬驥;;檢察機關法醫(yī)應加強對偵查階段因病取保候審案件的技術監(jiān)督[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7 楊浩;伊兵;;非羈押性強制措施的擴大及其適用[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8 王占洲;;逮捕適用條件中存在的違憲性問題[A];貴州省2004年憲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朱興祥;張峰;;外來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處遇——面對“同齡不同罰”的尷尬[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10 劉義輝;;淺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羈押性強制措施的適用與控制[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志平;江陰:外來涉罪人員取保候審有了“家”[N];江蘇法制報;2009年
2 案例編寫人 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邱一帆 王銳 楊陸平;取保候審期間逃避審判則之前投案行為不認定為自首[N];人民法院報;2009年
3 張現(xiàn)明 魏紅嬌 羅穎超;貪賄案慎用取保候審[N];法制日報;2003年
4 盧志堅 王新華;積極適用取保候審解辦案難題[N];檢察日報;2004年
5 龍日榮 劉武;透視取保候審的法律適用缺陷[N];人民公安報;2003年
6 劉新明 周微;對未成年人取保候審宜用人保[N];檢察日報;2003年
7 國家檢察官學院 吳飛飛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人民檢察院 高劍;檢察機關在不同訴訟階段 能否分別采取取保候審措施[N];檢察日報;2011年
8 宋英輝;解取保候審困局需要新思路[N];法制日報;2007年
9 江輝 胡海玲 李林峰;應完善取保候審程序[N];江蘇法制報;2006年
10 河南省滎陽市檢察院檢察長 張中立;取保候審不應限于輕微犯罪[N];檢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爍;刑事強制措施的體系及其適用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王維;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3 袁勁秋;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4 阮丹生;審前程序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5 王建明;職務犯罪偵查措施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秦策;刑事訴訟比例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雷小政;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導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金柄權;中、韓檢察制度之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燕;流動人口涉嫌犯罪后的取保候審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牛亞寧;論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立法完善[D];鄭州大學;2010年
3 孫永成;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姚磊;取保候審風險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宋健;取保候審實證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滕秀梅;流動人口取保候審問題對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朱文蘋;取保候審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8 方臻;論我國的取保候審制度[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9 韓晉麗;品格證據(jù)在未成年人取保候審中的運用[D];燕山大學;2010年
10 方敏;論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完善[D];四川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204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2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