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道德困境及其應對
本文選題:司法 + 道德困境 ; 參考:《理論探索》2013年02期
【摘要】:雖然社會公眾和司法機關都對司法回應道德的水準提出了較高要求,但在諸多"難辦案件"中司法卻面臨著理想與現(xiàn)實難以統(tǒng)一的困境。司法道德困境的產生,不僅源于司法能力不足和公眾法律意識不高,更因為在制度和社會結構層面上受到多種深層因素的影響。為此,有必要從司法機關的活動方式、司法與立法之間的關系以及司法在整體社會結構中的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期能夠通過制度化的方式實現(xiàn)司法對公眾道德觀念的有效回應。
[Abstract]:Although the social public and judicial organ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standard of judicial response morality, but in many "difficult cases", the judicature is faced with the dilemma that ideal and reality are difficult to unify. The emergence of judicial moral dilemma is not only due to the lack of judicial capacity and public awareness of law,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any deep factors on the level of system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mode of activities of the judicia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udiciary and legislatio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judiciary in the overall social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judicial response to the public moral concept through the way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
【基金】: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民意如何影響司法”(2012Y491),負責人杜健榮
【分類號】:D9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徐鈍;;論司法能動的道德風險——道德權利語境下的比較性詮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2 方樂;;司法如何面對道德?[J];中外法學;2010年02期
3 蘇力;;關于能動司法與大調解[J];中國法學;2010年01期
4 李學堯;;轉型社會與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職業(yè)藍圖[J];中國法學;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順;;解構司法民意[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2 王鳳濤;;邁向回應社會的法——精神慰藉困境與“;丶铱纯础比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3 解瑞卿;;行政訴訟調解勃興之三重動因[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姚顯森;;論檢察機關對能動司法的法律監(jiān)督[J];長白學刊;2012年02期
5 金連濤;;罪刑法定原則下的能動司法——以常熟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實務為視角[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6 李語嫣;王聰;;超越公力救濟中心主義——讀《論私力救濟》[J];研究生法學;2010年06期
7 易繼明;;當代法學的歷史使命——以中國法治建設為指向的法對策學思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8 方樂;;司法知識及其形態(tài)變遷的社會邏輯——從“難辦案件”的處理切入[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9 徐亞文;鄧珊珊;;中國語境下的“能動司法”:語義與實踐[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11期
10 劉拓;韓鈺;;2010年度法律方法研究綜述[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11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鳳濤;;年齡與職業(yè)門檻——雇用年齡限制的正當性[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郭建勇;;司法理性與司法國情:審判權功能之實證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變遷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3 吳伶俐;;智慧的召喚與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動司法”語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慶豐;謝銳勤;;互動與博弈:民事調解與能動司法——以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為背景[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5 張健;;務實與超越——審判權對程序外力量的回應表達[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陳樹森;;調解率的功能回歸與機制重構——由案件調解后申請執(zhí)行情況引發(fā)的追問、慎思與求解[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聶慧萍;;我國20年行政審判權運行的軌跡與啟示:從對峙到協(xié)調——以行政訴訟協(xié)調撤訴現(xiàn)象分析行政審判權與行政權的關系[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8 邢會麗;;法院民事二審調解之辯思[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9 周宗良;;訴訟調解在審判權運行中的角色定位——兼“以案論理”析三對核心關系的處理[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莊漢;葉茂;;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從董必武對于法與社會關系的論述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孫日華;裁判客觀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李德恩;民事調解中的當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唐清利;公私權模糊場域的合作治理與規(guī)則自治[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鄭凱銓;參與社會管理的法院調解[D];吉林大學;2011年
5 尹華蓉;論親告罪的合理范圍[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王荔;當代中國司法民主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劉濤;當代中國政法委員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王一;我國“能動司法”的本義與反思[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雅婷;訴前調解機制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逸群;當下中國司法政策認知論[D];西北大學;2010年
3 吳慧星;中美兩國元首選舉制度差異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4 顏海;論群眾利益訴求的法制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蔡景光;農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劉楊;人民陪審何以“陪而不審”[D];河南大學;2011年
7 馬文昌;論人民法院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ADR)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1年
8 周余輝;論三大調解的有效銜接[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凌銳;調解語言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錢祥升;大調解及其德法互動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季衛(wèi)東;;法律程序的形式性與實質性——以對程序理論的批判和批判理論的程序化為線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蘇力;基層法院法官專業(yè)化問題——現(xiàn)狀、成因與出路[J];比較法研究;2000年03期
3 翁開心,孫笑俠;論作為"制度"的法學院[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4 方樂;;法官判決的知識基礎[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5 劉曉源;;法律解釋的難題——關于形式合理性與實質正義的取舍[J];東岳論叢;2009年12期
6 黃月輝,宋韌;論道德自律的科學依據(jù)及當代價值[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10期
7 任鳴;蔣繼業(yè);盧云云;;法院隊伍建設的必由之路:法官職業(yè)化 全國法院法官職業(yè)化建設院長論壇綜述[J];法律適用;2006年12期
8 張志銘;李學堯;;論法院人員分類改革 以法官職業(yè)化為指向[J];法律適用;2007年01期
9 公丕祥;;挑戰(zhàn)與回應: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的時代思考[J];法律適用;2009年01期
10 曹建明;加入WTO對中國司法工作的影響及思考[J];法學;200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霍宏霞;論權利推定[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蓉;論道德權利[D];中南大學;2003年
2 金筱萍;論道德的他律與自律[D];武漢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國根;謝英;;試論涉訴信訪的成因與完善[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2 王蘋,張大男;司法腐敗的成因及對策[J];遼寧警專學報;2003年01期
3 王怡雯;;糾紛傷害案件信訪的成因與對策淺析[J];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4 劉國有;淺論專門法院出現(xiàn)的原因及對法律現(xiàn)代化的意義[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趙小紅;繆華珍;;民事庭審會話中的應答與應對[J];理論界;2008年05期
6 胡小杰;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zhàn)——WTO與中國律師業(yè)[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7 唐偉堯,王儀杰;試論法院執(zhí)行難的成因及對策[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8 魏金漢,于磊;人大對法院個案監(jiān)督制度辨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張峰;;刑訊逼供的法律規(guī)制[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10 陳立峰;高曉峰;;我國檢察機關內部領導體制的成因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建華;李國棟;;試論加入WTO后的司法適應[A];加入WTO與新時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貿組織與維護社會穩(wěn)定法律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謝暉;;獨立的司法與可訴的法[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干俊芳;;WTO規(guī)則對我國司法的影響[A];2002年度全省法院應對入世工作研討會獲獎論文專輯[C];2002年
4 范進學;;論現(xiàn)代化司法的理性基礎[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李德平;王東普;;WTO規(guī)則定位及其對國內司法的影響和對策[A];加入WTO與新時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貿組織與維護社會穩(wěn)定法律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6 王祥珍;王新鳳;;也談司法公正[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7 宋士昌;;“完善責任制,確保司法、執(zhí)法公正”理論研討會綜述[A];執(zhí)法責任制度研究——“完善責任制,,確保司法、執(zhí)法公正”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王祥珍;王新鳳;;也談司法公正[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9 彭世君;;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建設司法為民法官隊伍[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職業(yè)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3年
10 ;懲罰犯罪與保護人權的關系在司法運行中的理論探討——建三江農墾公安局勝利公安分局[A];“嚴肅執(zhí)法與司法公正”研討會專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素芳;司法也需要誠信[N];法制日報;2002年
2 劉武俊;皈依司法職業(yè)共同體的通行證[N];人民法院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杜中杰;司法要有效地避免“地方割據(jù)”[N];人民法院報;2002年
4 鄭 剛;俄羅斯司法掠影[N];人民法院報;2003年
5 記者 茶 瑩;五大舉措凸顯司法為民[N];人民法院報;2003年
6 王曉艷;荷蘭司法掠影[N];人民法院報;2003年
7 記者 黃星航 通訊員 費文彬;廣西推出司法為民四十條措施[N];人民法院報;2003年
8 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王培韌;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 增強司法能力[N];人民法院報;2005年
9 記者 朱海兵;堅持司法為民 確保司法公正[N];浙江日報;2004年
10 馬蕓 李自鳴 鄧禮;臨夏縣司法所建設步入快車道[N];甘肅法制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琳琳;刑事冤案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張建偉;刑事司法體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3 趙靜;司法判詞的表達與實踐——以古代判詞為中心[D];復旦大學;2004年
4 崔林林;嚴格規(guī)則與自由裁量之間[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孫發(fā);司法權威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6 蔡長林;民事訴訟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楊偉東;行政行為司法審查強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賀紹奇;論法官的職業(yè)倫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梁玉霞;論刑事訴訟方式的正當性[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10 吳衛(wèi)軍;法理與建構:中國司法改革的宏觀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振華;社會變遷中的司法[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2 尹永法;律師功能的發(fā)揮與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D];鄭州大學;2005年
3 張書豪;論司法的不確定[D];武漢大學;2005年
4 孫朝霞;論受教育權的司法救濟[D];吉林大學;2006年
5 劉志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6 葉強;論司法的政治功能[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浩;現(xiàn)代司法理念與法官制度[D];吉林大學;2005年
8 許國鵬;通過司法的法律實現(xiàn)[D];清華大學;2005年
9 易向紅;法律援助制度運行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芮秋華;合伙律師事務所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531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5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