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清末司法改革及其啟示
本文關鍵詞: 司法改革 沈家本 改革措施 清末 司法理念 大理院 法律現(xiàn)代化 雇工人 啟示 法院編制法 出處:《人民檢察》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作為清末變法修律的技術性官僚,沈家本提出的改革措施,可謂亙古未有,開創(chuàng)了中國法律現(xiàn)代化的先河。對沈家本修律的貢獻,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對其司法改革的關注和研究還不夠深入,有待進一步挖掘與思考。本文主要以司法改革為切入點,對沈家本的司法改革措施加以論述,提出對當前司法改革的啟示和借鑒。
[Abstract]:As a technocratic bureaucra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form measures proposed by Shen Jiaben can be described as unprecedented, which has created the first step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w, and has made a lot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Shen Jiaben's law revision. The focus and research on its judicial reform is not deep enough, to be further excavated and pondered.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judicial reform and discusses Shen Jiaben's judicial reform measures. Th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to the current judicial reform are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9;D926
【正文快照】: 作為清末變法修律的技術性官僚,沈家本提出的改革措施,可謂亙古未有,開創(chuàng)了中國法律現(xiàn)代化的先河。對沈家本修律的貢獻,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對其司法改革的關注和研究還不夠深入,有待進一步挖掘與思考。本文主要以司法改革為切入點,對沈家本的司法改革措施加以論述,提出對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早興,董麗君;沈家本與清末刑罰輕緩化[J];政治與法律;2004年06期
2 鄭定,楊昂;還原沈家本:略論沈家本與晚清司法場域之變遷(1901-1911年)[J];政法論壇;2004年01期
3 史廣全;從律學到法學的飛躍——沈家本法學方法論初探[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林盛;舉步維艱的晚清廢奴變法[J];浙江人大;2005年02期
5 李光燦;評沈家本《法學盛衰說》——評讀《寄|文存》卷三中第八篇論文《法學盛衰說》[J];政法論壇;1985年01期
6 俞月麗;;學貫中西的法學家沈家本及其法律思想著作[J];東方博物;2003年00期
7 唐自斌;沈家本與清末的法律修訂[J];求索;1992年05期
8 王耀虎;沈家本對清代死刑的改革及其法理[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9 范忠信;沈家本與新刑律草案的倫理革命[J];政法論壇;2004年01期
10 鄭麗;姚米佳;;論沈家本的司法獨立思想——兼論清末法制變革之指導思想[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紹東;;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董必武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思想論析[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2 駱艷青;;淺談董必武法學思想對司法改革的啟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3 俞榮根;曾紹東;;司法改革的反思與前瞻——以董必武的司法改革思想為指導[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4 莊漢;葉茂;;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從董必武對于法與社會關系的論述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5 馮琳;;試析法學家與法律轉型的關系——以沈家本個人角色與晚清法律變革為例[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5年卷[C];2005年
6 夏立安;;拉丁美洲政治司法化現(xiàn)象剖析(草稿)[A];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拉丁美洲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桂萬先;;近代中國審檢關系探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李細珠;;張之洞與清末法制改革[A];近代中國(第十二輯)[C];2002年
9 馮琳;;清末修律——中國法律現(xiàn)代化的第一步[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3年卷[C];2003年
10 高勇年;張建智;;關于董必武對中國法律史論斷的若干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基輔記者 朱冬傳;烏司法改革:爭議聲中全面啟動[N];法制日報;2010年
2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 龍飛 編譯;蒙古國的司法改革:措施與評價[N];人民法院報;2010年
3 潘劍鋒;從日本司法改革說起[N];工人日報;2001年
4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賀衛(wèi)方;誰是司法改革的主體[N];人民法院報;2002年
5 ;司法改革:放眼整體 精雕局部[N];檢察日報;2003年
6 李玉林;法國近民法院:重塑親民精神[N];檢察日報;2008年
7 湯火箭 梁欣;當前司法改革研究的基本特征[N];檢察日報;2002年
8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 季衛(wèi)東;日本司法改革:民眾參審的得失[N];南方周末;2009年
9 殷蕾;“種樹判決”與司法改革[N];法制日報;2002年
10 常州市戚墅堰區(qū)法院院長 裴陽;德國司法改革的啟示與借鑒[N];江蘇法制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響宏;俄國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歐陽湘;近代廣東司法改革研究[D];中山大學;2006年
3 薛鋒;沈家本人權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張從容;晚清司法改革的一個側面:部院之爭[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付育;清末政治改革的法律路徑[D];吉林大學;2006年
6 劉薇;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陳煜;清末新政中的修訂法律館[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蔡永明;清末司法改革的社會考察[D];廈門大學;2007年
9 王素芬;明暗之間:近代中國的獄制轉型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10 王敏;規(guī)范與價值:近代中國刑事法制的轉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饒劍威;論判例制度的中國引入[D];蘭州大學;2007年
2 晏禮蠡;論董必武人民司法理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3 蘇世利;對日本司法改革的思考[D];黑龍江大學;2006年
4 黃浴宇;論司法改革對美國法官地位的強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娜;沈家本民商法思想解析[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張gY;論清末司法改革的法律文化沖突[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7 彭小強;沈家本人權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8 周東方;清末司法改革之歷史借鑒[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9 高慧銘;俄羅斯聯(lián)邦司法改革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10 崇虎;司法改革實踐與法學研究的轉向[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545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45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