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題西影:反思中國傳統(tǒng)訴訟文化研究的思維框架及其概念使用
發(fā)布時間:2021-08-10 00:19
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形成的將"無訟""厭訟""賤訟""恥訟"等視為中國傳統(tǒng)訴訟文化之特質(zhì)的"理想類型"概括,近十余年來受到法律社會史領域研究結論的質(zhì)疑與顛覆。但是,后者所作的學術工作主要只是搜集更多的史料證據(jù)加以展示,而并沒有針對中國傳統(tǒng)訴訟文化研究中常見的思維框架及其概念使用進行反思。即便對于像中國傳統(tǒng)訴訟文化這樣非常本土化的學術議題,研究者也必須清醒注意到"法律意識""權利意識"等概念所附隨的"西學"知識背景對此類議題之討論的微妙影響,從而在研究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時對此類概念謹慎使用。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法學. 2019,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縱向連綴法”與“視點穿越法”
三、或顯或隱的比較框架
四、作為中介概念的“權利意識”
(一) 比較法研究作品中的“權利意識”
(二) 中國傳統(tǒng)訴訟文化研究作品中的“權利意識”
五、“權利意識”概念的陷阱
六、結語
本文編號:3333065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法學. 2019,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縱向連綴法”與“視點穿越法”
三、或顯或隱的比較框架
四、作為中介概念的“權利意識”
(一) 比較法研究作品中的“權利意識”
(二) 中國傳統(tǒng)訴訟文化研究作品中的“權利意識”
五、“權利意識”概念的陷阱
六、結語
本文編號:3333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333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