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律理性化與法律價值的缺失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19:23
【摘要】: 法律在從原始社會樸素的氏族習慣法發(fā)展至今,已然經(jīng)過了幾千年。而法律本身仍舊行使著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責任,盡管法的存在方式和執(zhí)法方法已經(jīng)有了巨大的變化。但無可置疑的是隨著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當世界上的種種事物被我們了解并用數(shù)字來衡量的時候,法律也伴隨著這股知識進化的大潮,逐漸變得理性化了。 法律的理性化一方面體現(xiàn)在其科學化的過程中,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的古希臘,隨著理性思維的誕生,法律第一次受到了理性的影響并為日后法律的逐漸理性化打下了基礎和伏筆。而文藝復興時期伴隨著科學知識,尤其是天文學和數(shù)學的大發(fā)展,宗教神秘的面紗被揭開了。在這一時期,法律真正開始用科學武裝了自己,法律不再作為原本代表神權的統(tǒng)治工具,而作為革命的啟蒙主義的工具開始展露與歷史舞臺。原本一家獨大的自然法學也漸漸衰退,功利主義法學和實證主義法學開始慢慢走向前臺。用自然科學即數(shù)學的方式解決法學的問題一時成為風尚。而在現(xiàn)代,系統(tǒng)科學的發(fā)展則是主要的動力,尤其是在美國,運用博弈理論來分析特定法律問題的法學家是非常多的,伴隨著系統(tǒng)科學興起所產(chǎn)生的新的數(shù)學方法,法學的數(shù)學化程度更加提高,從而使法學更加科學化。 而法律理性化的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在其實證化的過程當中。所謂的法律實證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用數(shù)學的方式來來衡量法律的方式,社會認可的正義、公平的價值因素不在被用來評價法律的效果。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的結果卻會導致法律走上經(jīng)驗主義的路徑。西美爾說:“經(jīng)驗主義以盡可能多的觀察取代了單一的空想的觀念和理性的觀念;經(jīng)驗主義把這些觀念的質的特性替換為個別案例的量的集合!绷炕治龇椒ㄒ殉蔀榻(jīng)驗主義的一大特色。功利主義法學無疑是具有代表性的法學理論。 這使得法律的理性化同時導致了法律與價值的分離。受到自然科學,特別是哲學與價值分離的影響。法律也不可避免的不再著重于價值。休謨最早提出在哲學領域區(qū)分事實和價值的理論。休謨將事實與價值加以區(qū)分的依據(jù)在于實然和應然的區(qū)分。事實是實然的,而價值是應然的。應然的價值只是心中的感覺,而實然的事實則是物體確定的屬性。 自然法的沒落是這種趨勢最好的注解。自從科學擊敗了神學并確立了自己的霸權地位,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已經(jīng)逐漸替代了社會科學原本的價值探討時。自然法所提倡的道德、正義等價值一并被剔出法律的研究范圍。處于經(jīng)驗事實的領域的科學嚴格區(qū)分經(jīng)驗事實的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0
本文編號:2708346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0
【同被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洪義;論法的生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馬新福;楊清望;;法律信任初論[J];河北法學;2006年08期
3 李龍,杜曉成;論人性化執(zhí)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姚建宗;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02期
5 關玫;司法公信力初論——概念、類型與特征[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4期
6 張文顯,姚建宗;權利時代的理論景象[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5期
7 鄭成良,張英霞;論司法公信力[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8 蘇力;變法,法治建設及其本土資源[J];中外法學;1995年05期
9 黃娟;在“應然”與“實然”之間——司法的公信力及司法權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失真”[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3期
10 魏吉華;論法律信用[J];政治與法律;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關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蕓;論司法公信力[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083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70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