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刑事盤查制度及其借鑒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D915.3;D97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嘉毅;;被告人充分閱卷的正當性基礎(chǔ)[J];中國律師;2010年02期
2 ;“種靈芝”非法集資40多億 被告人被判死刑[J];現(xiàn)代營銷(經(jīng)營版);2011年08期
3 楊倫華;;從理論到實踐的司法審查路徑 以三起抗訴案為例[J];中國檢察官;2011年10期
4 高子程;;辯護律師能否將案卷材料出示給被告人[J];中國律師;2010年03期
5 王越飛;;堅持程序公正 實現(xiàn)公平正義 審理一起故意殺人案件的思考[J];中國審判;2011年04期
6 ;案件簡訊[J];中國審判;2011年06期
7 ;中國法制焦點[J];法庭內(nèi)外;2011年09期
8 ;明打借條實詐騙 賠錢又坐監(jiān)[J];現(xiàn)代營銷(經(jīng)營版);2011年08期
9 李嬌茹;;論刑訊逼供的危害性[J];法制與社會;2011年26期
10 陸紅源;白艷利;;盜竊后持槍抗拒抓捕屬于持槍搶劫[J];人民司法;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智;皮藝軍;;心理學審訊方法初探[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2 楊宇冠;;在刑事司法領(lǐng)域落實憲法保障人權(quán)的規(guī)定[A];“‘人權(quán)入憲’與人權(quán)法制保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魏汝久;;浙江東陽事件辯護案[A];環(huán)境公益訴訟開展與律師的作用——2005年全國律協(xié)環(huán)境與資源法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兆峰;高潔;;刑事律師應(yīng)注意的幾個民事問題[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5 馮格遠;岳新民;戰(zhàn)玉祝;魏紹義;;手榴彈爆炸一例分析[A];第三屆全國法醫(yī)損傷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1998年
6 呂維寧;;法醫(yī)書證審查二例[A];第四次全國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上卷)[C];1991年
7 于振森;;“張冠李戴”的貪污案件——被告人吳某貪污案[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8 龐興華;;試論被告人在預(yù)審過程中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9 宋強;;畸形的證據(jù)收集與運用機制——對刑事被告人有利證據(jù)收集和運用的程序化評析[A];貴州省2004年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岳新民;李志強;王方順;;開庭鑒定 庭審作證[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郎慶山;淺議被告人庭審中翻供的案件審理[N];江蘇法制報;2006年
2 陳修琪 本報記者 李青;殺人案被告人16個月后無罪獲釋[N];法制日報;2005年
3 梁 宗;上海判決首起網(wǎng)絡(luò)糾紛殺人案[N];人民法院報;2005年
4 通訊員 朱新敏;109名被告人無一重新犯罪[N];人民代表報;2010年
5 何娟 林武歡;被告人胡益華揭陽受審毫無悔意[N];人民法院報;2010年
6 記者 王書林 通訊員 付 晟;盜掘樓蘭古墓四被告人上訴被駁[N];人民法院報;2010年
7 汪佳;借推銷新股之名詐騙 十一名被告人受到刑處[N];人民法院報;2010年
8 李霞;如何解決被告人冒用他人身份問題[N];江蘇法制報;2010年
9 案例編寫人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楊子良;被告人作案時年齡的證據(jù)如何審查和判斷[N];人民法院報;2010年
10 王治國 嚴劍漪;“塑料煉油騙局”案最后一名被告人獲刑[N];人民法院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勁秋;我國審前羈押制度的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2 劉宇平;品格證據(jù)規(guī)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3 楊志剛;誘惑偵查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彭伶;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肖波;刑事庭審調(diào)查制度的正當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楊杰輝;刑事審判對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李詩芳;法庭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余素青;法庭言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9 翁靜晶;論中國死者名譽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王永明;論英國禁止雙重危險規(guī)則及其借鑒[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官鋒;美國刑事盤查制度及其借鑒意義[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2 劉濱;被告人翻供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杜一;論罪疑唯輕原則[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4 付存清;合理懷疑方法的探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謝秋紅;刑事被告人的程序選擇權(quán)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王召兵;我國刑事證明標準的重構(gòu)[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7 黨杰;刑事訴訟之自由心證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顧濱;刑事被告人證明責任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9 盧炳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quán)利保護的若干思考[D];安徽大學;2005年
10 張鵬;刑事被告人舉證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467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64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