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法研究與批判精神
[Abstract]:The study of folk law reflects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academic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ive force of leg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folk law in the 1980s under the control of state-society framework, local knowledge theory and multi-theory of law, as well as the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 of dispute resolution in the new decade, and so on. It reflects that the study of folk law establishes its own unique spirit of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by analyzing the dilemma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transplanted legislation and establishing its own unique spirit of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by critical consciousness.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folk law research must return to the existing stand of folk law research.
【作者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中心;華東理工大學;
【基金】:李瑜青主持的中國法學會(部級)重大課題“法律實施的保障機制研究”[項目編號cls(2011)a04]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榮;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關系的重構[J];福建學刊;1996年03期
2 謝暉;;論民間法與糾紛解決[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3 李瑜青;張建;;論民間法研究的內在精神[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徐曉光;;小牛的DNA鑒定——黔東南苗族地區(qū)特殊案件審理中的證據(jù)與民間法參與[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賀衛(wèi)方;;司法如何獲得國民的信賴——評孫偉銘案判決[J];西部法學評論;2010年03期
6 謝暉;;民間法·民族習慣法專欄主持人手記(三十五):制度建設、民間法司法化與“自己人”的法[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7 李瑜青;當代中國社會分層與和諧社會建設[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覃主元;;布努瑤民間法及其和諧社區(qū)秩序的構筑——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鄉(xiāng)加文村為例[J];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9 千葉正士;;重新思考法律多元[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02期
10 蘇力;;崇山峻嶺中的中國法治——從電影《馬背上的法庭》透視[J];清華法學;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彬;胡勇;;西部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國家法與苗族習慣法沖突解決機制透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5期
2 韋志明;;法律權威在農(nóng)村被弱化的原因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8期
3 駱緒剛;王榮利;;論農(nóng)民法律信仰的缺失與培植[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呂瑛;;法治視域下的村規(guī)民約[J];北方法學;2008年06期
5 盧建軍;;解決民間糾紛的立場定位與路徑選擇——從兩則案例說起[J];北方法學;2010年06期
6 李麒;;民間水規(guī)的法文化解讀——以明清山西河東地區(qū)水利碑刻為中心的討論[J];比較法研究;2011年04期
7 劉寶璋;;論民間法對法治建設的可能性貢獻[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馬文哲;劉輝;;農(nóng)村環(huán)境法治視野下的環(huán)境習慣法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6期
9 王金利;張立納;朱強;;試論農(nóng)村法律信仰的缺失與培育[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08年06期
10 浦加旗;;彝寨社會秩序解讀——從法社會學、法人類學的視角[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牧仁;;蒙古民族傳統(tǒng)法律體系與當代草原環(huán)境的保護[A];論草原文化(第五輯)[C];2008年
2 董巍;;鹽業(yè)契約制度與現(xiàn)代合同法研究——“一物二賣”在鹽業(yè)契約與現(xiàn)代合同法中的比較[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2008年
3 姜裕富;;村規(guī)民約的效力:道德壓制,抑或法律威懾[A];“秩序與進步:浙江社會發(fā)展60年研究”理論研討會暨2009浙江省社會學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張正蘭;;政府社會管理:問題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5 王佐龍;;民間社會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區(qū)為視域[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談蕭;;初論商會與行業(yè)協(xié)會法——基于民間法和國家法二元視角的分析[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7 沈艷萍;;民間法化解草場權矛盾糾紛的路徑選擇——以包頭市達茂旗草場為研究樣本[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8 胡秋玲;;魅影依舊:公捕公判的譜系闡釋——從中國基層司法經(jīng)驗出發(fā)[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啟福;中國合會法律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馬小華;當前清真寺與回族鄉(xiāng)村社會之間關系的實地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張文香;蒙古族習慣法與多元糾紛解決機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張蓓蓓;新時期鄉(xiāng)村題材法制電影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陳文華;民間規(guī)則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D];山東大學;2011年
6 尚海濤;民國時期華北地區(qū)農(nóng)業(yè)雇傭習慣規(guī)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陳光;我國區(qū)域立法協(xié)調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唐峰;糾紛和解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劉曉ng;鄉(xiāng)村人民法庭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10 陳忠禹;科學發(fā)展觀視閾下的村民自治權保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蘭;小議社會變遷下轉型中國的法院司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錢蘇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問題論析[D];蘇州大學;2010年
3 衛(wèi)瑋;國家法與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適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李保民;論民間法的價值[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唐時華;司法與媒體之現(xiàn)狀及雙贏思考[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程思;論非訴訟調解與民事訴訟之關系[D];南昌大學;2011年
7 金勇;鄉(xiāng)土社會法律信仰缺失的理性思考[D];煙臺大學;2010年
8 李長力;我國鄉(xiāng)村治理中的民間法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9 謝博思;法律與專業(yè)技術規(guī)范[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俊;中國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結構與一元法律秩序的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小川;從當前廣東基層矛盾糾紛看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中國司法;2003年03期
2 蘇力;這里沒有不動產(chǎn) 法律移植問題的理論梳理[J];法律適用;2005年08期
3 孫笑俠;司法權的本質是判斷權——司法權與行政權的十大區(qū)別[J];法學;1998年08期
4 杜萌;誰來陜西當法官——陜西法官斷層危機調查[J];法律與生活;2005年11期
5 劉曉梅;建設和諧社會進程中群體性事件的法社會學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田飛龍;盧翱;;民法法系法院系統(tǒng)多元性的法律史考察、比較及其啟示[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7 周峗;;反思民間法研究中的社會實證法[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8 戴小明;譚萬霞;;論民族習慣法與國家法的沖突及整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張建;;民間法的秩序還是民間的法秩序?[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10 張艾清;中國國內仲裁制度及其存在的問題與立法完善[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隴夫;[N];法制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桑本謙;私人之間的監(jiān)控與懲罰[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邦杰;行政復議制度的完善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2 林楠;廣西融水苗族埋巖民間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建功;;地方性知識語境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以珠江上游地區(qū)的民間法為視角[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汪小娟,鄧博;國家制定法與民間法的互動[J];保山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3 羅洪洋;;法人類學論綱——兼與法社會學比較[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4 李霞;唐萍;;法律多元視野下的國家法與民間法[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羅洪洋;;法人類學論綱——兼與法社會學比較[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0年06期
6 李敏莉;;鄉(xiāng)土社會中民間法的合理性[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4期
7 李傳;;民間法與法律文化方法[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謝暉;;民間法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謝暉;;民間法·民族習慣法專欄主持人手記(二十六)[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陳敬剛;國家法與民間法二元建構及其互動之思考[J];河北法學;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佩國;;地方性秩序的再生產(chǎn)——鄉(xiāng)村糾紛中國家法與民間法的多元互動[A];區(qū)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支果;;民間法與鹽業(yè)合伙契約[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3 王佐龍;;民間社會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區(qū)為視域[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4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楊鴻臺;;論社會程序公正與社會實體公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6 占云發(fā);葉蕾;;從董必武的民主法治思想看“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tǒng)一”的實現(xiàn)歸依[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7 劉效敬;;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和諧觀念及其現(xiàn)代化途徑[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8年
8 張彥麗;;“比較的”與“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學者圍繞中國“法”問題的論爭及其思想意義(摘要)[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增編)[C];2006年
9 張彥麗;;“比較的”與“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學者圍繞中國“法”問題的論爭及其思想意義[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增編)[C];2006年
10 淡樂蓉;;“賠命價”習慣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識性規(guī)則[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梁上上;架起法律邏輯與鄉(xiāng)土邏輯的橋梁[N];人民法院報;2011年
2 貴州大學 楊禮熠;國家法與民間法辨證關系探微[N];貴州民族報;2010年
3 柴玉麗 夏 青;民間法與法制現(xiàn)代化[N];人民法院報;2002年
4 趙峰;法律是一種地方性知識[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記者 漆艷;“民間法·民族習慣法”研討會在我市舉行[N];天水日報;2011年
6 西南政法大學 龍大軒;和合: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國家法與民間法[N];中國民族報;2007年
7 蔣安杰邋張學鋒;地方性知識能否成為普適性規(guī)則[N];法制日報;2007年
8 喬新生;法律是一種地方性的知識[N];檢察日報;2005年
9 四川大學法學院 喻中;從閣樓到地窖[N];檢察日報;2010年
10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師、法學博士 王彬;習俗司法化功能的正當性[N];人民法院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學蘭;明清以來江南地區(qū)商人團體習慣法的演化[D];山東大學;2007年
2 韋洪發(fā);法律全球化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陳秀萍;論法律的倫理性[D];吉林大學;2006年
4 金曉丹;法律的穩(wěn)定與變化[D];吉林大學;2007年
5 賈煥銀;漏洞補充與民間規(guī)范關聯(lián)性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晁育虎;轉型中國法律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黃金蘭;法律移植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李強;從“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審視馬克斯·韋伯的法律社會學[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厲盡國;法治視野中的習慣法:理論與實踐[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魯媛;民間法及其適用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2 王麗紅;當代中國民間法的法治秩序建構功能[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張根強;論民間法范疇的界定及法治實踐中國家法與民間法的互動關系[D];西安科技大學;2005年
4 李霞;國家法與民間法的并存與交融:中國法治秩序的實現(xiàn)[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志永;鄉(xiāng)土社會法律缺失的理性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王斐;國家法效力危機的民間法救濟[D];山東大學;2006年
7 鞏方健;民間法與法律解釋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劉娟;論我國法制現(xiàn)代化進程中國家法與民間法的互動關系[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9 姜琳琳;法治進程中民間法與國家法的融合[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10 任立華;民間法作為法官法源[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474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4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