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裁判后果論證裁判——法律推理新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study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 some social jurists argue that later adjudication replaces dogmatic reasoning while accusing the traditional jurisprudence of legal doctrine is not helpful to difficult cases. However, they did not provide any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onsequence judgment, nor did they explain the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consequence judgment, which resulted in the consequence judgment becoming a slogan. Social science jurists exaggerat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function of consequence reasoning, and then oppose the traditional dogmatic reasoning and consequence reasoning. This theoretical misunderstanding of consequence reasoning is harmful to legal research and rule of law.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法學院;
【基金】:2013年北京大學才齋課題項目(CZ201309)“疑難案件的裁判經(jīng)驗和方法”
【分類號】:D90-0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凡;;社會科學“包裝”法學?——它的社會科學含義[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2 楊知文;;司法裁決的后果主義論證[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3 孫光寧;武興偉;;民法解釋的特征及其運作[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10期
4 寧杰;;制度結(jié)構(gòu)視野中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以英美差異為參照[J];福建法學;2009年02期
5 孔祥俊;;論裁判的邏輯標準與政策標準——以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律適用問題為例[J];法律適用;2007年09期
6 宋亞輝;;公共政策如何進入裁判過程——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為例[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7 李清偉;;司法克制抑或司法能動——兼論公共政策導向下的中國司法能動[J];法商研究;2012年03期
8 任彥君;;刑事疑難案件中結(jié)果導向思維的運用[J];法學評論;2012年02期
9 周永坤;;民意審判與審判元規(guī)則[J];法學;2009年08期
10 朱蘇力;;從藥家鑫案看刑罰的殃及效果和罪責自負——紀念《法學》復刊30周年·名家論壇(一)[J];法學;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煜婕;;試論和諧社會中經(jīng)濟法的發(fā)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2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侯思賢;;看法律如何不能自為而自足——讀劉燕著《會計法》有感[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4 張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認:要件解析與類型定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5 吳沈括;;論博客刑事責任之歸致——以刑法解釋為進路[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6 張順;;解構(gòu)司法民意[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7 黃忠;;現(xiàn)代合同拘束力正當化理論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8 王鳳濤;;邁向回應社會的法——精神慰藉困境與“;丶铱纯础比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9 黃云波;;未遂犯的處罰根據(jù)——兼談犯罪的本質(zhì)[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10 周娉;可持續(xù)發(fā)展觀下的環(huán)境法理念[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溫輝;;我國檢察機關性質(zhì)分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陳屹立;;懲罰性賠償?shù)母鶕?jù)與適用:法經(jīng)濟學觀點[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魏建;宋艷鍇;;刑罰威懾理論: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刑罰的經(jīng)濟學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朱富強;;兩類立法原則之評述:法理的基礎[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6 廖建求;姜孝賢;;法經(jīng)濟學語境下的環(huán)境侵權(quán)歸責原則重構(gòu)[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柯華慶;;實效主義法學綱要[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8 黃韜;;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國證券市場國家管理行為的一項分析[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廖加林;;公私觀念與公德、私德[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10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chǎn)權(quán)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quán)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徐子良;經(jīng)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gòu)成結(jié)構(gòu)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呂鳴;《鹿特丹規(guī)則》與相關貨物運輸公約的沖突及其協(xié)調(diào)[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漢明;基于農(nóng)民權(quán)益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安楊;我國寵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zhì)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國濤;納稅人權(quán)利保護司法論[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楊鵬章;非強制性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行為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趙華;有限責任公司股權(quán)對外轉(zhuǎn)讓程序限制二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王愛軍;行政行為的目的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曹雅晶;帶有施惠意圖的買賣與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quán)[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吳志剛;理性立法程序的構(gòu)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黃蘭;小議社會變遷下轉(zhuǎn)型中國的法院司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泳;魁閣——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集團的雛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2 蘇力;也許正在發(fā)生——中國當代法學發(fā)展的一個概覽[J];比較法研究;2001年03期
3 周舜隆;;司法三段論在法律適用中的局限性——兼論法官裁判思維[J];比較法研究;2007年06期
4 陳金釗;;邏輯固法:對法律邏輯作用的感悟[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7期
5 馮果,萬江;社會整體利益的代表與形成機制探究——兼論經(jīng)濟法視野中的國家與政府角色定位[J];當代法學;2004年03期
6 唐宏強,黃浴宇;法官地位的經(jīng)濟學分析——以美國為范例的考察[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湯嘯天;經(jīng)營者場所安全責任的合理邊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8 袁明圣;公共政策在司法裁判中的定位與適用[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王志遠;;如何應對傳統(tǒng)定罪思維的困境——我國犯罪成立理論體系完善的核心問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10 劉治斌;;法律思維:一種職業(yè)主義的視角[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馬艾地 吳在存;[N];人民法院報;2004年
2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肖揚;[N];人民日報;2002年
3 傅達林;[N];人民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安;刑事裁判思維模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治斌;法治運行中法律推理的地位探析[J];固原師專學報;2002年05期
2 張傳新;;論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2002年00期
3 沈仲衡;論法律推理中的利益衡量[J];求是學刊;2003年06期
4 石現(xiàn)明;滑坡論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應用[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張靜;法律推理的邏輯分析[J];探索;2003年03期
6 石現(xiàn)明;滑坡論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應用[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7 郝建設;法律推理的兩個有效性——法學與邏輯學的追問[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張傳新,郭建華;論法律推理的定義及特征[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印大雙;論法治實施的技術(shù)手段——法律推理[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10 於興中;;法律的形式與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03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敏;;論法律推理的可廢止性[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2 潘文爵;;尋求形式與實質(zhì)間平衡的砝碼——許霆案法律推理的非典型意義分析[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3 印大雙;;中國法律推理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4 王禹;;論法律推理及其在法律實踐中的應用[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5 王洪;;論法律推理[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6 張傳新;;法律推理形式的歷史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非形式邏輯與法律邏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金承光;;司法先例與法律推理[A];第一屆全國非形式邏輯與法律邏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陳銳;;論法律推理的一致性[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9 韓登池;;法律適用中的邏輯與經(jīng)驗——兼論法律推理[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陳鑫泉;;法律推理:形式推理與實質(zhì)推理的統(tǒng)一(摘要)[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建升;運用法律推理 促進理性司法[N];檢察日報;2001年
2 周興中;法律推理在法律適用中的價值[N];人民法院報;2007年
3 張靜;法律推理在司法過程中的建構(gòu)[N];人民法院報;2007年
4 河南省安陽縣人民法院 平國良;審判中的法律推理[N];人民法院報;2007年
5 上海市盧灣區(qū)人民法院 朱嘉斌 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 韋雯曄;法律推理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運用[N];人民法院報;2008年
6 廣東韓山師范學院 韓登池;論法律推理與司法理性[N];光明日報;2010年
7 李宗澤;法律推理概論芻議[N];江蘇法制報;2010年
8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 薛夢霞;用法律推理解決國際貿(mào)易爭端[N];中國貿(mào)易報;2010年
9 王俊會;電影《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的法律推理[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10 吳南燕;推進法律推理的幾點建議[N];江蘇法制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彭靈勇;法律推理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劉巖;論法律推理中的司法理性[D];吉林大學;2008年
3 沈琪;刑法推理方法初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勇;論法律推理中的實質(zhì)推導[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潘文爵;中國古代法律推理大前提構(gòu)建要素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冀叢;類比法律推理辨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4 王坤;關于我國司法審判中的法律推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王軍寧;法律推理及其形式與實質(zhì)[D];河北大學;2011年
7 張靜;法律推理在審判實踐中的運用[D];四川大學;2005年
8 宋進;法律推理的若干問題的思考[D];山東大學;2006年
9 賈秀琴;法律實踐的論證方法—法律推理[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石現(xiàn)明;滑坡論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應用[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4473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4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