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立法與政治體制改革關系的演變
[Abstract]:The reform of contemporary China actually originates from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At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lesso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urgent need to develop democracy, coupled with the broad mass base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collective leadership and their proper handling of some special problems, We have adopted a strategy of legislating to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However, since the mid-1980s, due to various complicated reasons,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by legislation has undergone an important change, and the legislation in the area of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has begun to be prudent, prudent and thought-provoking. At present, it is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task for us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islation and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改革中中國立法的作用”(11YJA820042)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當代中國立法與改革關系研究”(2011BFX009)
【分類號】:D920.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大剛,劉峰,劉衛(wèi)儒;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三個有利于”標準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1期
2 張富良;論鄧小平的獨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3 鄭文瑜;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豐富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的幾點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4 袁銀枝;淺談制度主客體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5 余松;試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阿壩師專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6 王玉瓊;《共產黨宣言》的真實價值[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7 李海紅;論新形勢下腐敗現(xiàn)象及其防治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8 鄭文瑜;試論學分制條件下如何加強大學生自律意識的培養(yǎng)[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9 王勇;銀平均;;必然與現(xiàn)實:建構農村養(yǎng)老保障體系的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10 李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征淺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王春璽;;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中國道路——以中國與拉美改革道路的選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王銳;;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政協(xié)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朱志敏;;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歷程和經驗[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李曦輝;;科學發(fā)展觀、微觀經濟理論與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黃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原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8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9 錢玉英;制度建設與中國地方政府決策機制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10年
10 楊素秋;“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關聯(lián)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5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6 胡志明;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李晨光;江澤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靜;大學生大愛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許春艷;未就業(yè)大學畢業(yè)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樊新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統(tǒng)分結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邸乘光;鄧小平論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內容[J];臨沂師專學報;1995年01期
2 陳奕善;興利除弊: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的思路[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3 于銘松,于曉君;鄧小平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闡釋[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邢曉麗;試析鄧小平的政治體制改革思想[J];行政論壇;2001年02期
5 姜佳杞;;淺談鄧小平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思想[J];成功(教育);2008年10期
6 邸乘光;鄧小平論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選擇[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7 許耀明;試論鄧小平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貢獻[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8 吳常柏;鄭惠英;;淺探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J];世紀橋;2008年06期
9 李貴中;;鄧小平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10 余義月;;論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J];黃山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正甲;;鄧小平與中國政治建設騰飛[A];最珍貴的精神財富——黑龍江省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4年
2 董淑芬;;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理論探析[A];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十周年理論研討會專輯[C];2002年
3 侯且岸;;鄧小平與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A];紀念鄧小平(上卷)——北京市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唐鐵漢;;鄧小平領導和決策實踐的本質特點[A];構建和諧社會與領導科學創(chuàng)新——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蘇鳳萍;;政治體制改革的指導性文件——解讀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A];論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C];2002年
6 郭大方;;鄧小平民主思想新探[A];紀念鄧小平(上卷)——北京市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徐勇;;政治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A];公共管理研究(2)———“黨的十六大與中國政治發(fā)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廖雄軍;;鄧小平科學決策方法論[A];構建和諧社會與領導科學創(chuàng)新——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莫細細;;論鄧小平廢除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思想[A];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10 仇小敏;;鄧小平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建設路徑探析[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浩宇;先易后難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N];經濟觀察報;2010年
2 侯少文;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民意所向[N];學習時報;2010年
3 陳揮 乙福祥;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經驗、模式和發(fā)展[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中共中央黨校 王長江;改革要沖破既得利益的作梗[N];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本報評論員 劉敏;政治體制改革需在實踐中不斷推進[N];長江日報;2010年
6 趙杰;溫總理指出政治體制改革當前三重點[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7 主持人 本報評論員 肖擎;政治體制改革 本質是制衡權力[N];長江日報;2010年
8 包心鑒;高度重視“后危機時代”的政治體制改革[N];學習時報;2010年
9 許耀桐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導;縣級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踐價值[N];中國改革報;2010年
10 鄭青原;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N];人民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耀坤;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2 劉建武;鄧小平社會主義特色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范亞東;中俄土地資源保護立法比較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葉士東;晚清交通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尹欒玉;社會性規(guī)制的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6 強昌文;契約倫理與權利[D];吉林大學;2005年
7 張勇;論構建中國產業(yè)安全法律制度[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8 胡正良;中國航運法之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9 韓立紅;“總設計師”的管理智慧[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10 陳和水;鄧小平人的解放和發(fā)展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照修;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陳渝;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曹素芳;鄧小平國家安全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郭丹;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思想的探析[D];廈門大學;2001年
5 盧誠;論鄧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論及其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梅鵬;鄧小平公平思想特征溯源[D];清華大學;2004年
7 王蕾;論鄧小平廉政法制思想[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8 劉春香;鄧小平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轉型評析[D];延邊大學;2002年
9 彭帥;論鄧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D];中南大學;2004年
10 張軍強;鄧小平對毛澤東社會主義民主觀的發(fā)展[D];中共陜西省委黨校;2006年
,本文編號:2345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34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