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規(guī)范性視域中的民生建設(shè)
[Abstract]:The absence of legal norms on people's livelihood in social construction leads to the lack of normative guidance and institutionalized solutions. The realization of citizens' basic rights in the process of leg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s the normative adjustm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at includes the adjustment of legal norms forms a "people's livelihood legal relationship", the main body and content of which, All objects are shap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legal norms. The guarantee way of the legal norm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by adjusting the subject's behavior, endowing and protecting the right to the citizen, clarifying the subject's status, dredge the appeal mechanism and limit the abuse of the right by the way of the du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ublic power of the state standardizes its power behavior and exerts its leading role, guarantee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 every link of the actual law operation, and respects and exerts the adjustment function of the excellent folk rules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單位】: 山東警察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何士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向度[J];法學評論;2009年03期
2 王太高;;民生問題解決機制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3 王太高;鄒煥聰;;論民生保障的法理基礎(chǔ)[J];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4 馮威;;民生的法治解讀[J];求索;2008年05期
5 藍宇;;民生法治視閾下的弱勢群體民生權(quán)利保障[J];求索;2009年05期
6 趙華興;周敏凱;;民生問題與政府“善治”——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分析視角[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謝暉;;法律、民生與民間規(guī)則——兼論兩岸交流制度中民間規(guī)則的作用[J];現(xiàn)代法學;2009年03期
8 呂廷君;;科學發(fā)展觀對依法行政的新要求[J];新視野;2009年06期
9 羅建文;;民生幸福與制度選擇的哲學探索[J];哲學動態(tài);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巧;;當代中國民生建設(shè)主要研究路向[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趙中源;梅園;;回顧與反思:理論界關(guān)于民生若干問題的研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年04期
3 王光榮;;解決民生問題的路徑研究綜述[J];東方論壇;2012年03期
4 張震;;“五個重慶”的民生法治蘊含[J];法學雜志;2011年S1期
5 黃洪;;試述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shè)中應樹立的法治理念[J];公民與法(法學版);2009年10期
6 趙蓬;;論社會轉(zhuǎn)型期我國民間法的延續(xù)與轉(zhuǎn)換——以民間法的秩序形成功能為切入點[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趙嫦娥;羅建文;李梅紅;;論影響居民幸福指數(shù)的構(gòu)成因素[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8期
8 謝忠華;;民生保障的法治困境及其破解[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8期
9 趙嫦娥;羅建文;;保障民生幸福的制度體系建設(shè)研究綜述[J];重慶與世界(學術(shù)版);2012年09期
10 朱建婷;;中國共產(chǎn)黨民生思想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太高;鄒煥聰;;民生保障、民營化與國家責任的變遷[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建設(sh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鄧先奇;社會幸福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葛先園;社會國原則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4 吳少進;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中國的運用與發(fā)展[D];安徽大學;2012年
5 葉琛;中國共產(chǎn)黨民生理論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6 林祖華;社會主義民生思想與資本主義民生思想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文靜;民族地區(qū)的民生建設(shè)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張影;民生問題的法律思考[D];河北大學;2011年
3 于愛濤;和諧社會視閾下民生問題現(xiàn)實訴求和實踐路徑[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安雅珍;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5 徐樹駿;城管執(zhí)法中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關(guān)系的構(gòu)建[D];青島大學;2009年
6 常艷杰;當前中國民生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7 馮小燕;十六大以來黨解決民生問題的認識和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丁明芬;論農(nóng)民養(yǎng)老保障中的政府責任[D];蘇州大學;2009年
9 曾利萍;鄧小平民生思想探析[D];西南大學;2010年
10 朱正仿;鄧小平以人為本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guān)今華;;簡論基本人權(quán)[J];福建法學;2007年04期
2 王太高;;民生問題解決機制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3 彭向剛;袁明旭;;論轉(zhuǎn)型期弱勢群體政治參與與社會公正[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1期
4 張志超;;英租威海衛(wèi)鄉(xiāng)村治理模式的變遷[J];蘭州學刊;2008年12期
5 鄭功成;從福利教育走向混合型的多元教育體系——中國的教育福利與人力資本投資[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肖夫;孫中山研究的新收獲——讀《孫中山民生主義新探》[J];求索;1992年05期
7 蔣銀華;鄧成明;;論國家保障民生義務的憲法哲學基礎(chǔ)——以客觀價值秩序理論為視角[J];求索;2008年02期
8 龔向和;龔向田;;生存權(quán)的本真含義探析[J];求索;2008年03期
9 程漢大;;弱勢群體權(quán)利保障價值分析——兼論當前我國弱勢群體問題的特點與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王俊拴;我國公民政治參與范式轉(zhuǎn)換的新取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太寧;;試論憲法作為部門法的本質(zhì)特征[J];當代法學;1988年03期
2 兆豐;從人治走向法治——商品經(jīng)濟、民主政治與法治社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3 ;“提前介入”活動應有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4 ;八、法律體系[J];學習導報;1994年06期
5 戴松;;論電視新聞報道的法律規(guī)范[J];新聞天地;2003年04期
6 陳啟慶;;從言語行為的構(gòu)成性規(guī)則看“法源條款”的缺失[J];修辭學習;2006年04期
7 劉樹橋;;法的本質(zhì)論綱[J];求索;2007年02期
8 程朝陽;;論法律的局限[J];北方法學;2008年04期
9 徐向暹;;淺談法的本質(zhì)[J];法制與社會;2008年22期
10 胡光志;靳文輝;;論法律的不完備性及其克服[J];理論與改革;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松峰;;法律邏輯的“真"——法律規(guī)范的真值問題探疑[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2 劉鴻鈞;;關(guān)于建構(gòu)法律邏輯的思考[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3 李潔珍;;民營企業(yè)權(quán)益的法律保護[A];宜春市發(fā)展民營經(jīng)濟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洪;;論法律推理[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5 金承光;;從法律邏輯學的視角審視規(guī)范邏輯[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6 張鷹;;論法律規(guī)范語詞的不一致性[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7 宋一欣;趙雪蓮;;簡論權(quán)益融資的法律規(guī)范[A];中國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8 王洪;;法律推理與法律邏輯——兼評道義邏輯的馮·萊特系統(tǒng)和安德森系統(tǒng)[A];1994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4年
9 田君;康巧茹;;從語言邏輯角度對法律規(guī)范詞“必須”與“應當"的界定[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10 王洪;;論法律解釋與法律推理[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倪壽明;也談禁令與法律[N];人民法院報;2003年
2 主講人 廣東省云浮市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 陳楊忠;如何正確適用法律[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3 戴麗娟 秦法;同居8年老頭去世 “繼母”竟成“女保姆”[N];江蘇法制報;2005年
4 王 旭;法律的隱性漏洞與目的論限縮[N];人民法院報;2005年
5 馮健鵬;極度的精密在法律中應受非難[N];人民法院報;2006年
6 馮健鵬;慣例是另外一種法律[N];人民法院報;2006年
7 王新宇;公民個體法律意識的形成因素[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8 馮健鵬;法律一旦模糊不清人們陷入可怕奴役[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浦 東;網(wǎng)上競拍亟需法律規(guī)范[N];人民法院報;2003年
10 高螢;英國法律規(guī)范藝術(shù)圖片尺度[N];中國攝影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旭東;法律規(guī)范理論之重述[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夏昊;法律規(guī)則與法律原則的抵觸之解決[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湯善鵬;立法權(quán)正當行使的法理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王為東;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法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季金華;當代中國法的現(xiàn)象之本質(zhì)理論的歷史邏輯[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周峗;“應當”的法哲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6年
7 魏治勛;禁止性法規(guī)范的概念[D];山東大學;2007年
8 苗炎;哈特法律規(guī)范性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黃捷;論程序化法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錢錦宇;論法律的基本必為性規(guī)范[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朋;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shè)中的法律支持[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2 楚紅梅;論凱爾森法律規(guī)范理論[D];山東大學;2007年
3 蘇娣根;論凱爾森基礎(chǔ)規(guī)范理論的內(nèi)在邏輯[D];湖南大學;2007年
4 曲娜;哈貝馬斯的協(xié)商民主法律觀及其法治意義[D];黑龍江大學;2008年
5 齊建慧;道德與法律對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意義[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李見偉;論法律規(guī)范的有效性[D];河南大學;2010年
7 劉佳;試論私力救濟的規(guī)范化[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8 郭聯(lián)想;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法律移植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D];吉林大學;2007年
9 韓陽;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與法律[D];蘇州大學;2007年
10 張真理;論法的形式與實質(zhì)[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267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6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