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反賄賂法》對跨國公司合規(guī)提出新挑戰(zhàn)——嚴格責任及其抗辯
本文選題:《反賄賂法》 + 《反海外賄賂法》。 參考:《企業(yè)經(jīng)濟》2012年07期
【摘要】:在反商業(yè)賄賂的法律領(lǐng)域,相比這一領(lǐng)域的"鼻祖"美國《反海外賄賂法》,英國最新實施的《反賄賂法》在具體制度上有了新的發(fā)展。《反賄賂法》規(guī)定了公司的嚴格責任,即除非能夠證明已經(jīng)采取"充分措施"防止賄賂行為,公司將為代表其行事的第三方的賄賂行為承擔責任。《反賄賂法》具有域外效力,對中國公司的跨國經(jīng)營提出了挑戰(zhàn)。英國執(zhí)法機構(gòu)為《反賄賂法》的合規(guī)提供了指南,一些國際組織也準備了類似文件,本文據(jù)此對跨國公司合規(guī)的措施提出了建議。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anti-commercial bribery law, compared with the "ancestor" of this field, the United States Anti-overseas bribery Act, the latest British Anti-bribery Act has made new developments in specific systems. The Anti-bribery Act stipulates the strict liability of companies. That is, unless it can be proved that "adequate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prevent bribery, the company will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the bribery of the third party acting on its behalf. The Anti-bribery Law has extraterritorial effect, which challenges the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of Chinese companies. British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have provided guidelines for compliance with the Anti-bribery Act, and so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prepared similar documents, according to which this paper proposes measures for compliance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系;
【分類號】:D956.1;DD912.29;F276.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胡鍵;;全球社會運動的興起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J];國際論壇;2006年01期
2 熊光清;;當前中國社會風險形成的原因及其基本對策[J];教學與研究;2006年07期
3 俞正j;闕天舒;;體系轉(zhuǎn)型和中國的戰(zhàn)略空間[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6年10期
4 于沛;;全球史:民族歷史記憶中的全球史[J];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01期
5 郁建興,周俊;全球公民社會:一個概念性考察[J];文史哲;2005年05期
6 周俊;;全球公民社會:理論模式與研究框架[J];現(xiàn)代哲學;2006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海彬;有限的合作:美國國會與聯(lián)合國[D];復(fù)旦大學;2006年
2 周俊;全球公民社會與國家[D];浙江大學;2007年
3 錢繼磊;論全球化對人權(quán)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7年
4 葉松榮;斷裂與失衡[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侯瑞雪;論“國家—社會”框架下的中國法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王幼英;當代西方“第三條道路”興衰的政治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7 盧敏;全球化進程中的相互認可機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李仲天;全球傳播語境中的國際輿論調(diào)控[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9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10 李擁軍;經(jīng)濟全球化與當代政黨政治發(fā)展路徑選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冬紅;文化全球化語境下的當代中國文化建設(shè)[D];河北大學;2006年
2 杜彬偉;反腐敗國際合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學;2006年
4 龍柯宇;論我國證券市場的道德風險及其法律規(guī)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魏志棟;論犯罪客體的本質(zhì)、內(nèi)容及地位[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湯元軍;民族主義視野中的政治概念[D];揚州大學;2007年
7 盛紹波;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汽車營銷體系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D];南昌大學;2007年
8 馬軍;體育全球化與文化認同[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徐步華;反全球化的世界社會論壇析論(2001-2006年)[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子江;新制度經(jīng)濟學視野下的中國“服務(wù)型政府”構(gòu)建[D];四川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693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96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