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法律意識的代際比較研究——以北京市建筑行業(yè)新生代農民工為例
本文選題:農民工 切入點:新生代農民工 出處:《中國青年研究》2012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前學界對農民工群體法律意識的代際差異有一個基本判斷,即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要高于老一代農民工。本文通過對北京市建筑行業(yè)農民工法律意識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農民工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程度,對法律的公正性、客觀性和平等性的評價、訴訟傾向以及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意識并沒有明顯的代際差異,并且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律意識并不比老一代農民工高。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提醒我們,關于農民工法律意識代際發(fā)展模式的慣常認知可能存在誤判。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a basic judgment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migrant workers, that is,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migrant workers in Beij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author finds that migrant work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egal knowledge, and an evaluation of legal impartiality, objectivity and equality. There is no obvious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 in litigation tendency and awareness of the right to safeguard one's own interests, and the legal awarenes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n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re may be misjudgment in the usual cognition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of migrant workers' legal consciousness.
【作者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轉型期農村民間糾紛及其解決機制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編號:10CSH005 北京洪范法律與經(jīng)濟研究所的資助
【分類號】:D920.0;D41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觀變遷[J];中國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征漢年;劉玲;;習慣權利基本問題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2 章禮福,李衛(wèi)東;“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陳嬰虹;論農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民契約關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宋振美,劉翠娥;道德與文明:誰是權威——盧梭歷史觀悖論之揭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葉強,朱今;公民憲政意識:憲政建設的觀念基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王平;論中國法治化進程中先進法律文化的建設[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陳穎洲,徐鈍;基本人權:憲法之終極追求[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8 葉常林;李瑞華;;公共權力監(jiān)督模式的歷史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初育國;試論民族國家的演進及現(xiàn)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10 崔金云;;合法性與政府權威[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寶明;;闡釋與啟示:20世紀初年民族主義譜系的嬗變——以《安徽俗話報》與《新青年》雜志為例[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高新民;中國共產黨活動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卓澤淵;法的價值總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應星;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林廣華;違憲審查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張華;經(jīng)驗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8 袁星侯;中西政府預算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9 劉陸天;中國現(xiàn)代化中的政府與政治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黃和新;馬克思所有權思想述要[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葛纓;初中生家長法律認知及家庭法制教育方法干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羅婧;世界交往新潮與中國主動走向世界機遇的錯失:1760—1840[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斌;有關合同法中顯失公平規(guī)則的探討[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0年
4 吳曉明;行政合同若干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張泳;自然法在西方法治理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對中國法治之啟迪[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伍浩鵬;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1年
7 雷天遙;價值視野中的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D];湘潭大學;2001年
8 丁敏;清代華北地區(qū)田房契約文書粘連結構及其契約觀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侯焱;國家主權原則依然是國際法最基本的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王新宇;法律意識之理論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明寶;城市滯留型青年農民工的文化適應與身份認同[J];社會;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金水;;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探析[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2 韓精靈;龔平;;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析[J];現(xiàn)代農業(yè);2011年08期
3 馮玲;;新生代農民工誠信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4 趙榮霞;;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化訴求之思考[J];農業(yè)考古;2011年03期
5 劉雨楓;;淺析新生代農民工現(xiàn)狀與激勵措施——以建筑工人為例[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1年07期
6 夏晶;吳燕妮;夏季;;新生代農民工工作幸福感的形成機理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1年02期
7 劉永生;;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特點、問題與反思[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黃麗云;;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障礙的結構化特征與對策[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郭立場;;新生代農民工邊緣化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10 黃益娟;;堅持以人為本 關愛新生代農民工[J];才智;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孫權科;;青少年性失范與家庭教育[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趙迎輝;;培養(yǎng)權利意識,塑造新型農民[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3)[C];2006年
3 張鳳珍;;關于加強農村公民教育的思考[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嚴亮奇;;民工暴力討薪?jīng)_擊和諧社會——論民工暴力討薪的防范對策[A];2009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經(jīng)濟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羅潤平;;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紀念建國六十周年理論研討會[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常寧;;構建和諧社會與企業(yè)女職工組織維權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7 肖金泉;;律師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A];2009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經(jīng)濟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錢祥福;;試論工會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建設的途徑與方法[A];探索與創(chuàng)新——浙江省勞動保障理論研究論文選集(第五輯)[C];2005年
9 ;《搞好換屆選舉,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A];村民自治進程中的鄉(xiāng)村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雷晴;社區(qū)大小事入軌法制化[N];昆明日報;2009年
2 黃曉華 劉京;農村呼喚法律[N];海南日報;2006年
3 記者 郭敏 實習生 王睿;扎實推進全市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建設[N];安陽日報;2009年
4 蒯曉童;把工會辦成職工的滿意之家[N];中國測繪報;2009年
5 任衛(wèi)華;奏響和諧的樂章[N];保定日報;2007年
6 儀征市馬集鎮(zhèn)黨委副書記 趙軍;堅持依法行政 構建和諧社會[N];江蘇經(jīng)濟報;2006年
7 唐永富;石嘴山市惠農區(qū)工會開展“五送”活動[N];中國職工科技報;2009年
8 一刀;“屁股”坐歪是“腦袋”問題[N];工人日報;2005年
9 本報評論員 張刃;破解新生代農民工困擾要“對癥下藥”[N];工人日報;2007年
10 朱雋;找工、維權,哪個先?[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姚銳敏;“行政下鄉(xiāng)”與依法行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昱;中國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諧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山虎;中國農民法律意識問題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婧斐;論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的缺失與保護[D];吉林大學;2009年
3 邱慧;新生代農民工道德環(huán)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4 朱筱凱;城市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5 鄒英;新生代農民工自我身份認同困境的社會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6 郭琪華;新生代農民工的結構特點與角色定位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7 原艷娜;新生代農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導[D];中南大學;2009年
8 胡銀華;新生代農民工思想現(xiàn)狀考察及道德教育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黃政合;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思想觀念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10 王亞珍;城市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182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61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