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清代畬族調解制度的特色
本文關鍵詞: 調解糾紛 調解制度 畬族 解決糾紛 民事糾紛 民間調解 宗族 清代 族長 調解人 出處:《蘭臺世界》201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一、調解主體民間化調解制度根據(jù)調解主體不同分為民間調解和官方調解。民間調解指調解人為非官方人員的調解方式。官方調解指司法機關的官吏在審理案件時,對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解決糾紛。此外,清代還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的調解方式,即"官批民調",是指州縣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如認為糾紛事由主要涉及
[Abstract]:First, the mediation subject is divided into folk mediation and official medi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diation subjects. Folk mediation refers to the mediation method in which mediators are non-official personnel. In addition, the Qing Dynasty also produced a special way of mediation, that is, "official approval polls", which refers to the state and county officials in the process of hearing cases, such as that the dispute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cause of the dispute.
【作者單位】: 浙江工商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
【基金】:浙江工商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2011年度課題項目,課題號:SDSS2011YB009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2009年度研究項目,課題號:09WHZT09Z
【分類號】:D926;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翟芳;;論明清調解制度及其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J];政治與法律;2010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彪;;畬族社會教育淺析[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年04期
2 邱國珍;畬族“盤瓠”形象的民俗學解讀[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王瑩;;畬漢兩民族男大學生體質對比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吳抒玲;李忠元;;永安青水畬族鄉(xiāng)風情園規(guī)劃設計[J];山西建筑;2007年28期
5 徐愛萍;;寧德市畬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探索[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6 張白平;;論畬族酒文化[J];釀酒;2010年03期
7 邱慧靈;;浙江景寧畬族彩帶中的符號紋飾研究[J];前沿;2011年22期
8 汪洋;;畬族彩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價值[J];前沿;2012年09期
9 靳瑛;;山歌的生存現(xiàn)狀與傳承——以潮州鳳凰山畬族為個案[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俞敏;崔榮榮;;畬族“鳳凰裝”探析[J];絲綢;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海瑛;;論盤瓠神話與畬族族群認同的中間環(huán)節(jié)[A];畬族文化研究(上冊)[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逍;走向市場:一個畬族村落的農作物種植與經(jīng)濟變遷[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潔;浙西南畬族傳統(tǒng)帽飾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2 林蘭;霞浦畬族歌謠傳承的考察與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蘭建華;社會變遷背景下的農村畬族教育[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俞敏;近現(xiàn)代福建地區(qū)漢、畬族傳統(tǒng)婦女服飾比較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5 黃建福;盤瑤神像畫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6 黎家玲;客家歷史節(jié)日民俗地理初探[D];暨南大學;2008年
7 上官紫淇;論福建畬族傳統(tǒng)服飾藝術及文化內涵[D];山西大學;2008年
8 肖玉珍;霞浦畬族婚嫁歌與周邊地區(qū)漢、畬婚嫁歌之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占葉俊;浙江畬族大學生體質調查與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10 藍雪華;浙江麗水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鄭定;馬建興;;論宗族制度與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J];法學家;2002年02期
2 楊念群;;論十九世紀嶺南鄉(xiāng)約的軍事化——中英沖突的一個區(qū)域性結果[J];清史研究;1993年03期
3 張晉藩;中國古代民事訴訟制度通論[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6年03期
4 劉敏;論傳統(tǒng)調解制度及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 一種法文化學分析[J];社會科學研究;1999年01期
5 羅伯特·F·尤特;周紅;;中國法律糾紛的解決[J];中外法學;1990年02期
6 劉廣安;;論明清的家法族規(guī)[J];中國法學;1988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大玉;龔衛(wèi)東;;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族習慣法解決民事糾紛的審視——以涼山彝族民間調解為例[J];前沿;2011年01期
2 李武;;調解制度的微觀原因分析[J];人民論壇;2011年08期
3 梁笑舒;;淺談行政調解制度[J];滄桑;2006年06期
4 許艷婷;;淺析我國訴前調解之利弊[J];法制與社會;2007年10期
5 侯鋼;;淺析我國海事行政調解制度[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0年05期
6 高彥梅;;淺議民事訴訟調解制度[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6年04期
7 王金秀;;從民事訴訟中合意解決糾紛看行政訴訟的合意解決糾紛機制[J];法制與社會;2007年07期
8 陳瑤瑤;;人事訴訟程序建立之商榷[J];云南電大學報;2008年04期
9 李學成;;人民調解制度的現(xiàn)狀與完善——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人民調解制度調查報告[J];法制與社會;2009年26期
10 劉曉陽;法庭調解制度及經(jīng)濟審判中的調解結案[J];青海社會科學;199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文英;;我國警察調解運行機制的現(xiàn)狀與展望[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2 寧靜波;;法經(jīng)濟學視角下的調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賀恒揚;劉路陽;;東西方法律文化語境下的刑事調解比較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在禎;;關于建立仲裁受托調解制度的思考[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張斌;;加強和完善人民調解工作 不斷提高黨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6 李青春;;農村新類型民事糾紛特質與司法應對機制之完善[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7 滕亞為;;試析當前糾紛的特點與完善糾紛解決機制[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牛福靜;;論行政復議調解制度[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9 王志堅;;建立城市社會糾紛解決多元化機制的民意基礎[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10 項冶萍;羅長青;費文婷;高俊;;美國ADR對完善我國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借鑒意義[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何 兵;調解制度的光輝所在[N];人民法院報;2004年
2 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傳統(tǒng)調解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思路[N];人民法院報;2004年
3 劉 行;建議確立行政訴訟調解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4年
4 許躍芝;法院要努力完善司法調解制度[N];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5 日報通訊員 胡院彬 黃海水;矛盾不出村 化解在基層[N];柳州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盧擁軍 實習生 邢鵬濤 通訊員 王峰 范培東 王東輝;舞鋼市法院:溫情司法,豐富平安建設新內涵[N];平頂山日報;2010年
7 王忠濤;甘泉法院試行訴前調解制度促和諧[N];延安日報;2009年
8 李曉燕;淺談調解制度的完善[N];江蘇經(jīng)濟報;2001年
9 楊小華 岳池記者站 楊龍鳳;縣人民法院創(chuàng)新調解制度[N];廣安日報;2010年
10 實習記者 尹昊 實習生 王禮;武邑鎮(zhèn)基層調解制度解民憂[N];衡水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冬英;當代中國調解制度的變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2 張文香;蒙古族習慣法與多元糾紛解決機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胡謙;清代民事糾紛的民間調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李劍;論涼山彝族的糾紛解決[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艷君;從冕寧縣檔案看清代民事訴訟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張曉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彭貴才;論政府在糾紛處理中的作用及模式[D];吉林大學;2008年
8 黃海濤;法院調解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蔡國芹;刑事調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李德恩;民事調解中的當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釩;論我國法院附設調解制度的構建[D];廣東商學院;2011年
2 孫蘭潔;我國調解制度的倫理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祖禎祺;委托調解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4 易文;法院調解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5 賀利云;人民調解的重構[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陳蕾;法院委托調解若干問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7 王立;傳統(tǒng)調解制度及其現(xiàn)代重構之思考[D];安徽大學;2003年
8 郭琳;略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之改革[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9 張雅政;論我國民事訴訟調解制度的不足與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劉偉光;試論我國行政審判中的調解制度[D];廈門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4979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49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