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規(guī)制理念的法社會學思考
本文關鍵詞:勞務派遣規(guī)制理念的法社會學思考 出處:《理論導刊》2015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勞務派遣 規(guī)制理念 調整 社會法學 法社會學
【摘要】:我國官方對勞務派遣的規(guī)制理念大致可以勞動合同立法為界,在其之前以鼓勵為主,在其之后以限制為主。我國勞動法學界對勞務派遣的評價也大致可以勞動合同立法為界,在其之前以中性評價為主,在其之后以負面評價為主。這些轉變的背后是對市場用工與就業(yè)形式的重構,經濟性因素逐漸受制于政治性因素,公權力直接干預市場選擇。從法社會學的視角看,勞務派遣具有客觀必然性與現(xiàn)實性,不應將其的超常發(fā)展視為對法律權威的挑戰(zhàn),僅從法的強制性著手而忽略其承認性。應構建回應型調整模式,變"堵"為"疏",調整現(xiàn)有規(guī)制理念,以回應市場理性與社會需求。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of law , labor dispatch has objective necessity and reality , and i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 challenge to the authority of the law . The response type adjustment mode should be constructed , and the existing regulation concept should be adjusted to respond to market rationality and social demand .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集體勞動爭議處理和應對的法律機制研究”(14AZD048)
【分類號】:D90-052;D922.5
【正文快照】: 自勞動合同立法以來,勞務派遣一直都是一項飽受爭議的用工制度。正如耶林所說,“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家為了有意識地達到某個特定目的而制定的”,[1]國家的立法與修法行為并不只是純粹的規(guī)則設計與制度安排,更體現(xiàn)了立法者針對某一現(xiàn)實問題的規(guī)制理念。立法者的規(guī)制理念帶有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全興;;勞動派遣是“雞刀”還是“牛刀”——我國勞動派遣的現(xiàn)實本質及其矯正[J];當代法學;2006年06期
2 董保華;;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3 夏波光 ,邱婕;勞務派遣,期待走向規(guī)范[J];中國勞動;2005年06期
4 王全興;;應當理性對待勞動派遣[J];中國勞動;2005年12期
5 黃昆;;合理選擇勞動派遣規(guī)制事項[J];中國勞動;2006年03期
6 董保華;;論勞務派遣立法中的思維定勢[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7 李坤剛;;我國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再思考[J];中州學刊;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婉冰;;西方人文精神與中國法治建設[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2 鄭曉劍;;我國民法典中成年監(jiān)護立法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3 胡小紅;論私法的強行性規(guī)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4 李鐘書,翁里;論城市拆遷中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5 孫洪坤;;人權保障與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6 劉曼玉;;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法制建設與發(fā)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王春麗;;我國反就業(yè)性別歧視之立法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8 李生帥;;依法行政的理論形態(tài)及在我國的實現(xiàn)[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莫良元;;構建我國現(xiàn)代自由心證制度的價值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張詢書;;試論政府在勞務派遣中的主導作用[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宜亮;姜保忠;;偵查監(jiān)督權的缺失與完善——側重于偵查監(jiān)督部門職責的考察[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劉國生;;法律語言的特點與理解[A];第二屆全國邊緣法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姜裕富;;論公務員忠誠義務與行政責任[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古炳文;;責令限期改正在消防執(zhí)法中的適用問題[A];2011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曹文欽;;艾滋病病人隱私權與家屬知情權的沖突與平衡[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第八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何躍軍;;民主與法治的異化:“人肉搜索”的現(xiàn)實映像[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樓建波;;中國公司法第五條第一款的文義解釋[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周友蘇;張虹;;反思與超越:公司社會責任詮釋[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楊文東;;解讀法治社會中的圖書館法與立法[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李華;;生態(tài)文明背景下流域生態(tài)補償法律機制的構建[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楊凡;北極生態(tài)保護法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李振;延安《解放日報》中的性別與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年君;肖家河水電站CDM開發(fā)與創(chuàng)建國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魏樹發(fā);論我國成年監(jiān)護制度改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阮思宇;論知識產權的權利限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青;核恐怖主義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琳;我國獸藥市場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吳薇;鄱陽湖區(qū)域水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張磊;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程紅丹;國際環(huán)境法中的差別待遇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張同禎;量能課稅原則法律地位探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趙小娟;企業(yè)環(huán)境責任探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蔣士鋒;跨界環(huán)境損害法律責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楊鵬章;非強制性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行為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宋旭恒;環(huán)境權主體理論的理性思考[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10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保華;;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2 鄭尚元;;不當勞務派遣及其管制[J];法學家;2008年02期
3 謝德成;;我國勞務派遣立法的模糊性及其改進路徑[J];法學;2011年08期
4 姜穎;;《勞動合同法》無固定期限合同的不足與完善[J];法治論壇;2009年01期
5 趙增耀;內部勞動市場的經濟理性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J];經濟研究;2002年03期
6 陳默;對法院不受理社會保險爭議等問題的一些看法[J];中國勞動;2004年10期
7 何小勇;對勞務派遣的法律思考[J];中國勞動;2004年11期
8 董保華;;《勞動合同法》應起到制度校正功能[J];中國勞動;2005年12期
9 常凱;李坤剛;;必須嚴格規(guī)制勞動者派遣[J];中國勞動;2006年03期
10 翟玉娟;;勞務派遣行政監(jiān)管立法探討[J];中國勞動;201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宮進;;論西方法社會學之流變[J];山東審判;2007年03期
2 顏毅藝;;法律的自治與開放——當代美國法社會學方法論變革導論[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7年05期
3 況臘生;;北京交通限行規(guī)定的法社會學分析[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邢鴻飛;許根宏;;基于中國社會問題的法社會學研究范式[J];學術界;2010年06期
5 秦強;;理論自覺與中國法社會學研究的本土化嘗試——讀郭星華《法社會學教程》[J];社會科學論壇;2012年04期
6 曾云燕;;溝通應然與實然的橋梁——西方法社會學方法論啟示[J];法制與社會;2012年16期
7 胡不飛;;郭星華主編的《法社會學教程》出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8 羅冠男;王小剛;;論布萊克純粹法社會學及其理論限度[J];學術論壇;2012年12期
9 舒揚;;法學改革要大力開展法社會學的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文理工綜合版);1988年01期
10 王子琳;鄭成良;;試論法社會學的特性與功能[J];法學研究;198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湯唯;馮勇;;法社會學在中國二十世紀初之演化[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2 胡勇;;古村土地資源糾紛的法社會學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永杰;;程序異化的法社會學考察論綱:以冤案為樣本[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4 陸劍;;農地流轉的實踐圖景——鄂中個案的法社會學透視[A];2009年民商法學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陳欣;;論WTO執(zhí)行救濟機制的完善——基于法社會學的分析[A];中國入市第二個十年:新起點與新挑戰(zhàn)——WTO法與中國論叢(2013年卷)[C];2012年
6 曹更海;譚振榮;;我國民事送達制度改革之路徑抉擇——基于法社會學分析[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高其才;法社會學的中國化[N];檢察日報;2011年
2 上海政法學院副教授 謝可訓;解讀“訴訟爆炸”的幾個法社會學公式[N];人民法院報;2012年
3 季衛(wèi)東;法社會學有必要重視金融問題[N];檢察日報;2014年
4 王波;城市的歸城市,農村的歸農村[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5 張建;重視作為方法的法社會學[N];法制日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郭瀟雅 吳運亮;深入基層追問“法律是什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記者魯小彬 通訊員張建;需挖掘傳統(tǒng)文化法治元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湯唯;法社會學在中國[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2 杜健榮;盧曼法社會學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鋒;布萊克純粹法社會學思想初探[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2 婁曲亢;法社會學名詞在中國語境下的變遷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3 伍征宇;探源法社會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底蘊[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善根;法社會學理論資源的梳理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5 肖際紅;布萊克純粹法社會學理論探析[D];湘潭大學;2006年
6 于妙妙;反傳統(tǒng)的純粹法社會學[D];山東大學;2007年
7 羅冠男;論純粹法社會學之行為方法論[D];吉林大學;2008年
8 張翠松;哈貝馬斯法社會學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9 師帥;農民土地問題之法社會學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崔俊杰;馬克斯·韋伯法社會學思想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111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41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