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兼談毛澤東的法治思想
本文關鍵詞:毛澤東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兼談毛澤東的法治思想
更多相關文章: 毛澤東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蘇維埃制度 五四憲法 議行合一
【摘要】:毛澤東創(chuàng)立了議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中國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毛澤東早期在"湖南自治"浪潮中主張的多數(shù)人的民主政治的思想實踐,與馬列主義的國家學說和民主理論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是其追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思想基礎。土地革命時期關于蘇維埃制度的實踐、憲法大綱草案的起草、對于全國工農(nóng)兵會議(蘇維埃)作為最高政權的堅持,是毛澤東追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踐的基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解放區(qū)實行的"三三制"政權形式,確保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人們的權利,抗戰(zhàn)后期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闡釋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權組織形式,至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理論上已經(jīng)成熟。與新中國成立幾乎同步,毛澤東督帥全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chuàng)立和初步試運行,在中央通過新政協(xi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在地方則通過軍管會接管與人民代表會議參政相結合的方式,初步運行乃至正式產(chǎn)生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為人民代表大會在全國的最終創(chuàng)立開辟了道路。1954年9月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通過了著名的五四憲法,標志著議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新中國的根本制度得以最終確立。這之中,毛澤東的貢獻無疑是最大的。
【作者單位】: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
【關鍵詞】: 毛澤東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蘇維埃制度 五四憲法 議行合一
【分類號】:A849;D920.0
【正文快照】: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關于毛澤東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貢獻,周恩來曾有一段簡明評述:“關于蘇維埃,不管名詞是否妥當,但蘇維埃是工農(nóng)代表會議,它與資產(chǎn)階級的議會制度是有原則區(qū)別的。列寧說蘇維埃政權不僅可以用于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可以用于殖民地國家。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敬妮;熊慧;;關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群體成長道路的分析——以湘、川籍群體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2 張豐清,金釗;論青年毛澤東的人學思想[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3 葉昌友;毛澤東晚年對“三大主義”的認識偏差與“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J];安徽史學;2005年06期
4 劉國華;毛澤東中西文化觀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5 齊衛(wèi)平;五四時期的文化變革與中國先進文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張勇;;論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理念[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謝昌余;;毛澤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從《學生之工作》到《五七指示》[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胡國樞;;影響現(xiàn)代中國教育改革走向的教育家陶行知[J];愛滿天下;2003年03期
9 姚藍,鄧群;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文化觀念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10 李衍增;;還一個真實的陳獨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建樹;;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馬洪武;;陳毅與新四軍[A];鐵流21——紀念陳毅元帥誕辰110周年[C];2012年
3 張聰;;試論楊昌濟的身體觀及對毛澤東早期教育思想的啟蒙[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4 黃曉紅;;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與時代張力[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侯且岸;;毛澤東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論析[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雙傳學;;試述毛澤東早期“自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衛(wèi)紅;;毛澤東論教育的雙重身份及對中國學校教育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陳曉春;;沫若《女神》與毛澤東詩詞——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主體精神建構的一種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9 王興國;;論毛澤東在思想上的創(chuàng)新[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維芳;;毛澤東對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貢獻[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溫美平;中國共產(chǎn)黨金融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祁冰;20世紀上半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政策的演變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5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紅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xiàn)路徑[D];南開大學;2010年
8 李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大會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曹和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漢良;毛澤東社會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斌;哲學視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陶敏;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中國化歷史進程及實踐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孫毅;譚嗣同報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楊海芳;湖南黨史人物群體的學歷結構與成長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杜全偉;孔孟德育思想的現(xiàn)代轉化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6 唐劍君;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歷史考察[D];湘潭大學;2010年
7 江麗萍;1920年名人學術講演會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8 陳達;毛澤東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王俊博;青年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原因與特征[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顏為之;毛澤東政論文語言特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zhí)?關于“議行合一”幾個問題的辨析[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2 童之偉,伍瑾,朱梅全;法學界對“議行合一”的反思與再評價[J];江海學刊;2003年05期
3 李衛(wèi)東;“議行合一”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楊國鵬;“議行合一”和當代中國的政治決策與執(zhí)行模式[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徐振光;;關于“議行合一”組織原則的理論研究綜述[J];人大研究;2006年11期
6 葉國平;;“議行合一”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J];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08期
7 汪金國;汪毅剛;;議行合一與中國人大制度的辨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代昊;;淺談議行合一制度的優(yōu)越性[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錢正榮;;“議行合一”的“前世”與“今生”[J];傳承;2009年22期
10 曹弘毅;;“議行合一”的社會主義性質考辨[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竺照軒;徐賽嫦;;論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體制的完善[A];學習“十六大精神”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屈永峰;“議行合一”不是人大制度的原則[N];人民代表報;2006年
2 記者 鐘蘭花;在“議行合一”中彰顯風采[N];紹興日報;2013年
3 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楊雪冬;制度制衡的意義[N];南方日報;2010年
4 楊雪冬;制度制衡的現(xiàn)實意義[N];太行日報;2010年
5 北京 郭道暉;人大權力應到位但不能越權[N];社會科學報;2014年
6 記者 張科勇;發(fā)揮協(xié)商民主作用 提升政協(xié)履職實效[N];紹興日報;2013年
7 首席記者 秦德勝;市政協(xié)七屆三次會議勝利閉幕[N];紹興日報;2014年
8 首席記者 李菲;市政協(xié)七屆二次會議隆重開幕[N];紹興日報;2013年
本文編號:11122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11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