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視敏度水平的腦認知事件相關電位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02 10:00
本文關鍵詞:不同視敏度水平的腦認知事件相關電位初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通過對不同視敏度ERP成分的對比研究,探討不同視敏度水平時視覺信息加工的特征及差異,以期為視敏度客觀評定提供相應的理論學基礎依據。方法:采用跨通道的視覺三刺激Oddball非注意范式,分別對15名(15只眼)視功能在0.2-0.8范圍內的被試單眼進行刺激。要求被試眼睛平視前方屏幕,注意聽覺刺激并進行反應。屏幕的中央會依次顯示三種不同視敏度水平的刺激圖片,記錄相應ERP結果并進行分析。結果:(1)在顳枕區(qū)電極,每種視敏度水平中,標準和偏差刺激引起的P1、N1和P2成分參數(振幅和潛伏期)都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并且由標準刺激引起的P1、N1和P2成分在三種視敏度水平上也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2)在雙側顳枕區(qū)電極,視敏度閾上水平和閾值水平的偏差刺激都引起了潛伏期在270-430ms內的v MMN成分。并且兩種視敏度水平的v MMN成分之間潛伏期和振幅都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3)在雙側中央頂區(qū)電極,視敏度閾上水平和閾值水平都出現了潛伏期在480-570ms內的P3a成分。此外,兩種視敏度水平的P3a振幅有統(tǒng)計學差異,即閾上水平的P3a振幅要大于閾值水平的P3a振幅。(4)視敏度閾下水平在相應的時間窗內并沒有引起v MMN和P3a成分。結論:(1)本實驗范式中的P1成分與不同視敏度水平刺激無相關性;(2)v MMN只能反映大腦對于視敏度閾上和閾值刺激朝向改變的自動覺察;(3)P3a的振幅可能反映大腦對于閾上和閾值刺激不同的加工過程。
【關鍵詞】:事件相關電位(ERP) 視敏度 法醫(yī)學 視覺不匹配負波(vMMN) P3a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19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6
- 一、本研究課題的理論基礎及國內外研究現狀9-15
- 1 視覺信息的傳導與加工9-12
- 2 視力檢查的研究進展和問題的提出12-15
- 二、本研究的應用價值和理論意義15
- 三、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和自我評價15-16
- 實驗對象與方法16-21
- 1 研究對象16
- 2 儀器設備16-17
- 3 ERP的基本實驗流程17
- 4 刺激組成和實驗程序17-18
- 4.1 刺激圖片的規(guī)范化17
- 4.2 刺激組成17-18
- 4.3 實驗程序18
- 4.4 研究對象18
- 5 腦電記錄18
- 6 ERP實驗注意事項18-19
- 7 數據分析19-21
- 7.1 離線數據分析的基本步驟19
- 7.2 波形的識別與測量19-20
- 7.3 統(tǒng)計分析20-21
- 結果21-31
- 1 行為學結果21
- 2 ERP結果21-31
- 2.1 不同視敏度水平的ERP成分特征21-27
- 2.2 不同視敏度水平之間的ERP成分差異特征27-31
- 討論31-36
- 1 實驗范式31
- 2 不同視敏度水平聽覺任務行為學結果31-32
- 3 不同視敏度水平ERP成分特征32-36
- 3.1 P1、N1 和P2 成分32
- 3.2 vMMN成分32-34
- 3.3 P3a成分34-36
- 結論36-37
- 參考文獻37-42
- 綜述 視敏度的電生理學研究進展42-49
- 參考文獻46-49
- 附表49-53
- 英文縮略語表53-54
- 攻讀學位期間本人出版或公開發(fā)表的論著、論文54-55
- 致謝55-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瑞玨,朱廣友,范利華;視覺電生理與客觀視功能檢查[J];法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本文關鍵詞:不同視敏度水平的腦認知事件相關電位初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48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41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