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測謊結論的證據(jù)屬性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湯維建,盧正敏;證據(jù)“關聯(lián)性”的涵義及其判斷[J];法律適用;2005年05期
2 楊旺年;關于測謊及其結論的爭議與評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黃維智;測謊鑒定問題——從高檢的批復談起[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丹軍;;品格證據(jù)的法律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汪建成,孫遠;刑事訴訟中口供規(guī)則體系論綱[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李虹;;兩大法系有關司法鑒定的規(guī)定及對我國的啟示[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宋英輝,李哲;直接、言詞原則與傳聞證據(jù)規(guī)則之比較[J];比較法研究;2003年05期
5 王超;刑事證人的反思與重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石利;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借鑒、確立和適用[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袁海勇;論電子網(wǎng)絡證據(jù)的證據(jù)價值[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熊志海,王莉;證據(jù)概念的信息解讀[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張巧芳;論我國的拒證權制度[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彭海青;論刑事訴訟中的司法認知規(guī)則[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石平;偵查行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2 史立梅;程序正義與刑事證據(jù)法[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馬貴翔;刑事簡易程序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4 萬永海;刑事法庭調(diào)查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孫連鐘;刑事強制措施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陳迎新;刑事訴訟理性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7 李明;在犯罪控制與人權保障之間[D];四川大學;2005年
8 袁志;勘驗、檢查筆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朱立恒;傳聞證據(jù)規(guī)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郭華;鑒定結論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虹;淺議在中國確立沉默權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王秋峰;刑事訴訟中的測謊技術和測謊證據(jù)[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3 李微;論電子證據(jù)的確立與運用[D];湘潭大學;2002年
4 王剛;民事訴訟自認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5 車麗華;論電子證據(jù)[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崔昕昕;論證人證言[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7 黃_";證人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2年
8 孫國祥;電子證據(jù)論[D];湘潭大學;2003年
9 李美群;論行政訴訟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D];湘潭大學;2003年
10 鄭雅之;論刑事證人制度若干問題[D];湘潭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戩;論測謊證據(jù)[J];法學;2000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志浩;;手機圖像的證據(jù)屬性及使用[J];警察技術;2011年04期
2 ;警用裝備資訊[J];警察技術;2011年04期
3 付翠;;P300用于31例刑事在押人員的檢測準確性研究[J];刑事技術;2011年04期
4 楊少凱;胡天玉;;淺析職務犯罪中訊問筆錄的證據(jù)效力[J];法制與社會;2011年19期
5 朱梅;;“測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J];法制與社會;2011年25期
6 田振林;;在“非議”中成長的測謊理論與實踐[J];犯罪研究;2011年03期
7 李領臣;;論鑒定結論的審查[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1年0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賀曉彬;;測謊儀在中國司法實踐中的應用及研究[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2 曾澤民;陳建新;;多參量心理測試測謊技術及其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應用[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3 張西超;鄭日昌;;模擬犯罪情景與謊言測試方法的對比性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4 杜亞男;傅根躍;葉小卉;朱玉文;胡小晴;;GMT模式下測謊的有效性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與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傅小蘭;轉(zhuǎn)瞬即逝的微表情成為自動“測謊儀”[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馬守敏;測謊儀:科學證據(jù)和法官自由心證的結合[N];人民法院報;2009年
3 程海濤;中國測謊第一案[N];協(xié)商新報;2006年
4 ;測謊出新招讓罪犯原形畢露[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5 張立;測謊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N];檢察日報;2007年
6 記者 張澤民;用高科技“察言觀色”[N];人民公安報;2006年
7 崔新代;東昌府建立信息化應用新機制[N];人民公安報;2009年
8 記者 宋亞光 實習生 劉芳彤;科技強警破大案保平安[N];四平日報;2008年
9 景彥邋克文;苦練精兵 科技強警[N];北方法制報;2007年
10 本報實習記者 李剛;插上科技翅膀騰飛[N];人民公安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亞男;GMT測謊模式的有效性及其改進[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2 盧佳音;測謊技術和測謊結論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3 古豪莉;測謊結論證據(jù)屬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周軍;犯罪心理測試(測謊)若干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5 黃貞如;測謊結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杜曦明;關于測謊結論證據(jù)價值的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馬箭;文書鑒定樣本規(guī)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8 戎雙雙;犯罪心理測試的價值定位與程序規(guī)制[D];燕山大學;2010年
9 袁彬;論筆跡鑒定結論的審查[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10 馬騰;論測謊技術在偵查中的運用[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96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59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