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被告人主觀惡性考量系統(tǒng)建構(gòu)——以“望、聞、切、問”四診法判斷機制為核心
[Abstract]:The system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n juvenile trial is a restorative justice system provided by minor defendants who admit the basic facts of crime, are willing to compensate for the damage, and repair the damaged social relations, I. e., subjective malignancy. One of the two premises of applying this system is to judge the subjective malignancy of juvenile defendant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rial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methods of "looking, hearing, cutting and asking" to judge the subjective malignancy of juvenile defendants,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judgment mechanism, constructs the subjective malignancy consideration system of juvenile defendants. That is, the subjective malignant judgment mechanism, the subjective malignant judgment validity verification mechanism, the subjective malignant judgment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the subjective malignant judgment safeguard mechanis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bjective malignant judgment validity, We will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作者單位】: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人民法院;
【分類號】:D669.5;D926.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易利;;對未成年犯罪引用刑事和解制度必要性初探[J];法制與社會;2007年09期
2 黃春燕,于海楠;論強化預(yù)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機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唐芳;;恢復性司法的困境及其超越[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王婉冰;薩瑟蘭的不同交往理論及其啟示[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3期
5 肖仕衛(wèi);;西方話語下中國恢復性司法模式之構(gòu)建:現(xiàn)實處境與可能進路[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楊興培;;論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國的命運選擇[J];法學雜志;2006年06期
7 楊興培;;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國的構(gòu)建[J];法學;2006年08期
8 萬筱萍;民工犯罪原因及其預(yù)防[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5期
9 陳曉明;學校與青少年犯罪防范:以社會控制理論為基礎(chǔ)[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4年04期
10 姚建龍;趙琛與《少年犯罪之刑事政策》[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4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于國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張中;刑事訴訟關(guān)系的社會學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孫文紅;刑事政策視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4 廖斌;監(jiān)禁刑現(xiàn)代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李艷玲;量刑方法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姚建龍;福利、懲罰與少年控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7 單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王維;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志琦;刑事協(xié)商制度論綱[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東民;加羅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3 秦永峰;罰金刑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4 張海峰;妨害婚姻家庭犯罪論綱[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郭子賢;獲取最大經(jīng)濟利益:犯罪組織黑社會化的根本原因[D];湘潭大學;2003年
6 黃德雄;刑事追訴時效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7 李慧;也論刑法謙抑[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方齊;職務(wù)犯罪預(yù)防論[D];黑龍江大學;2004年
9 李飛艷;我國非公有制企業(yè)犯罪成因探析[D];湘潭大學;2004年
10 王海濤;試論對犯罪的情境預(yù)防——犯罪控制的第三條道路[D];北京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褚明;陳鶴飛;楊延鋒;;公安機關(guān)對精神病人肇事事件處置模式的探索[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維國;郭杰;;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訴標準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2 張曉力;;試論檢察機關(guān)如何增強預(yù)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3 于世忠;張影;;慣犯及其矯治[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4 王彬;;未成年人犯罪檢察工作機制完善——以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5 趙福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原因及刑事司法制度淺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6 劉鵬;羅勇;;關(guān)于緩刑在社區(qū)矯正中的若干問題的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7 張雯;李雯佳;;貴州省黔西南州未成年人參與黑惡勢力犯罪調(diào)查報告[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8 皮藝軍;;論犯罪學研究中的“價值無涉原則”[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9 龍光明;;依法辦案 以情待人-----法院參與社區(qū)矯正的思考[A];江西省宜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剛;“官”“員”參與刑事和解促和睦[N];法制生活報;2009年
2 通訊員 張寧 王靖;用真情照亮青少年的未來[N];天津政法報;2010年
3 牛海英邋通訊員 張輝;我省將進一步提高社區(qū)矯正水平[N];河北日報;2007年
4 連代滿;對交通肇事案件適用刑事和解的思考[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10年
5 記者 沈義;重慶出臺保障平安建設(shè)意見[N];檢察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安海濤;剛?cè)岵⒂镁S護穩(wěn)定促和諧[N];廈門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阮仕喜;洛川:“雙優(yōu)”機制提升執(zhí)法公信力[N];人民公安報;2011年
8 記者 馬曉遠;我盟勞動教養(yǎng)管理委員會全體會議召開[N];錫林郭勒日報;2009年
9 湛江市公安局赤坎分局副局長 劉廣軍;提升“三力”,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夯實基礎(chǔ)[N];湛江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關(guān)仕新;社區(qū)矯正:有法護航才能走遠[N];檢察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諾敏;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2 劉海燕;論我國未成年犯非犯罪化處遇的實現(xiàn)途徑[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張晶;論刑事被害人保護的困境、原因和趨勢[D];山東大學;2012年
4 陳鵬;勞動教養(yǎng)制度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丁磊;未成年人犯罪社區(qū)矯正探微[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林婷婷;我國社區(qū)矯正中的心理矯治工作探討[D];江蘇大學;2010年
7 孫玉;以山東省為例淺談我國社區(qū)矯正的現(xiàn)狀、問題及其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童理俊;我國社區(qū)矯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盧憲銘;社區(qū)矯正適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10 李珍蘋;社區(qū)矯正與檢察監(jiān)督[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695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36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