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Methods A total of 378 juvenile delinquents from Tianjin Juvenile Management Institut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410 high school students aged 14 to 18 years old in a general middle schoo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by using th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L-90 among all factors except somatiz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0.05), and th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model group,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hostility, paranoid ide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model group. The score of psycho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rime type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core of all factors in the incomplete famil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hole family group except terror and psychosi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is low, hostility, paranoid ideation and psychosis are obvious, which is related to family factors, but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needs further study.
【作者單位】: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所;
【分類號】:C91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年02期
2 余毅震,胡虞志,王玉玲,尹玉娥;父母教育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6年02期
3 魏書珍,衣明紀;家庭因素對兒童個性的影響[J];中華兒科雜志;1997年11期
4 張素馨,楊育林,孔祥榮,曾曉立,趙佳芝,李晶;青少年犯罪心理特點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祚山,唐加祥;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王曉濱;高原作業(yè)人群心理適應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3 于愛萍;李培培;張黎明;;合肥市托幼機構(gòu)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4 楊海;婁振山;;血液透析患者社會心理狀況相關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7年05期
5 宋巖松;;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調(diào)查[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6 方百盈;高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安徽體育科技;1999年03期
7 陶英樸;對運動員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0年03期
8 翟長平;;伴危險行為精神疾病患者親屬的心理衛(wèi)生狀況[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9 喬文達,畢希名,唐明,王方,徐以琳;船員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關因素調(diào)查分析[J];青島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10 喬文達,王海青,王芳,楊團真,郭冰瀅,畢希名;護士長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關因素調(diào)查[J];青島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慧;;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性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童輝杰;;中國大陸二十年變遷:SCL-90及其常模[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強;王柏根;盧菁菁;;影響高一學生敵對傾向的個性特征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龐金鳳;楊紹清;高志俊;李建明;;內(nèi)科住院患者心理狀況分析[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朱本亮;王虎;榮良群;鹿德智;;徐礦集團職工癥狀自評量表調(diào)查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郭汲源;賈海濤;侯振成;李繼陽;李富和;趙祖安;;北京市某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報告[A];2006年度全國第九次精神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毛國勝;;天津勞教青少年控制源與自尊的調(diào)查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順梅;汪云;;大學生心理普查中的測驗誤差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林銳;楊潔;劉穎;張虹;;針灸治療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臨床評價量表介紹[A];2010年中國針灸學會腦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針灸學會循證針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劉堂龍;胡恒章;陳亞萍;勞建蘭;吳紅霞;;寧波公交汽車131例駕駛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A];全國第十一次精神衛(wèi)生高級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瑛秋;青春發(fā)育突增期(高峰年齡)不同發(fā)育類型學生體質(zhì)特征及健康促進[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2 周亮;道家認知療法治療焦慮性神經(jīng)癥的理論與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3 黃國平;女性服刑人員中精神創(chuàng)傷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關系以及PTSD的心理學、認知功能、神經(jīng)生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4 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戴琨;基于選拔的中國航線飛行員人格結(jié)構(gòu)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鶴鳴;立體定向毀損伏隔核治療阿片類藥物依賴遠期隨訪綜合評價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7 粟勝勇;頸椎病頸痛與失眠相關性及針灸干預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gòu)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李巨奇;失眠癥傷寒六經(jīng)辨治規(guī)律探討及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金洵;慢性便秘患者報告臨床結(jié)局(PRO)評估量表的研制和考評[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麗;安徽省非體育類在讀研究生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李慧;綜合性大型三級甲等醫(yī)院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胡瑜;溫州市寄托兒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勝軍;跳傘訓練對跳傘員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危險因素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鄧樹嵩;中學生意外傷害發(fā)生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6 和麗梅;在押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海燕;中醫(yī)科患者精神障礙的臨床現(xiàn)狀與心理社會因素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8 趙汗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9 朱艷麗;少教所學員人格類型與自尊及相關因素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10 蔣萃;少年教養(yǎng)人員的人格特征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楊曉玲,黃悅勤,顧伯美,張和增,楊淑長;兒童行為問題與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2年04期
2 岳冬梅,李鳴杲,金魁和,丁寶坤;父母教養(yǎng)方式:EMBU 的初步修訂及其在神經(jīng)癥患者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年03期
3 羅學榮,蘇林雁,萬國斌,楊志偉,李雪榮;兒童品行障礙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志堅;;試論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和控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薛靜;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探源[J];河北學刊;1998年05期
3 劉桂蘭,韓國玲,阿懷紅,張玉美,卓瑪,潘忠鵬,周麗娣;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與家庭環(huán)境關系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07期
4 劉勉;論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心理特征[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1998年02期
5 劉漢云;試論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及教育[J];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6 倪小宇;翁文龍;;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試探[J];青年研究;1985年10期
7 李剛;彭駕殟;;臺灣少年犯罪何其多[J];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11期
8 張?zhí)忑?;關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初步探討[J];青海社會科學;1980年01期
9 張陽春;;青少年犯罪現(xiàn)狀、原因與對策初探[J];福建法學;1998年04期
10 莊會寧;青少年,愛惜你們的花季[J];了望;1999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金樹;;青少年犯罪個性特征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譚鵬;;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救助機制探討[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3 汪安圣;來水木;;青少年犯罪動機的調(diào)查和分析[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4 潘松萍;朱臨;;文化沖突語境下的青少年犯罪解讀[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5 ,
本文編號:21620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16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