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DNA分型結果的解釋及法醫(yī)學應用
本文選題:混合DNA-STR分型 + 限制性組合分析法 ; 參考:《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摘要】: 目的:通過制備不同混合比例的模擬混合DNA,利用混合DNA分型中的峰高或峰面積信息,采用一定的參數標準對建立在峰高或峰面積基礎上各基因座的表型組合進行分析,篩選出合理的表型組合,建立限制性組合分析法對混合DNA分型的結果進行解釋,從而對男/女兩人混合DNA分型的組分來源進行認定。并通過實際案例的驗證,對建立的分析法在法醫(yī)學應用中的適用范圍進行探索,為解決法醫(yī)學應用中男/女兩人混合DNA分型結果的解釋提供科學合理的途徑。 方法:選擇AB-YfilerTM試劑盒中007陽性對照品作為已知男性DNA,選擇AB-IdentifilerTM試劑盒中9947A陽性對照品作為已知女性DNA(兩者濃度均為0.1ng/μl)。制備8個梯度比例的25例常量和不同混合比例不同混合DNA總模板量的19例低拷貝男/女兩人模擬混合DNA(每個梯度比例同時做三次平行試驗),應用雜合型均衡比和混合比兩個參數,通過性別基因座估計男/女兩人混合DNA中男性DNA所占的比例,對在峰高(峰面積)信息基礎上各基因座的表型組合進行限制性的分析,篩選出合理的表型組合,建立限制性組合分析法。對男性組分混合比為95%、50%、5%的9個模擬混合樣本的峰高和峰面積信息分別進行分析,比較其在限制性組合分析法中的應用有無差別。通過12例常量和5例低拷貝男/女兩人混合DNA案件對建立的分析法進行驗證,觀察分析結果。 對混合DNA分型中出現的一個等位基因缺失、兩個等位基因缺失及低拷貝DNA分型中等位基因缺失三種類型,參考Peter Gill推薦的相應的量化公式[2]進行似然率(LR)計算。 結果:25例模擬常量混合DNA分析的結果顯示:3例混合樣本檢出的基因座數為15個(檢出率100%),5例檢出數為14個(檢出率93%),4例檢出數為13個(檢出率87%), 6例檢出數為12個(檢出率80%),3例檢出數為11個(檢出率73%),最低檢出數為8個(檢出率53%)僅1例;在男性組分混合比為95%的三次重復混合樣本中,分離得到的男性DNA分型依次出現2個、1個和4個等位基因缺失,其余混合樣本均無缺失;6例混合樣本出現等位基因的錯判,其中5例樣本錯判數1個基因座、1例錯判2個基因座,6例中的3例均為男性組分混合比為30%的樣本;25例混合樣本的似然率(LR)值均達到14個數量級以上。19例模擬低拷貝混合DNA分析的結果顯示:1例低拷貝混合樣本的檢出基因座數為12個(檢出率80%),1例檢出數為11個(檢出率73%),最低檢出基因座數為3個(檢出率20%)共4例;6例樣本出現等位基因缺失,缺失集中在男性混合比低于20%或混合DNA模板量為100pg的樣本中;18例樣本出現等位基因錯判;同一混合比的三次重復樣本間LR值差別多數在6個數量級以內。 選擇峰高與峰面積信息進行混合DNA的分析在檢出基因座數、等位基因缺失數和錯判基因座數三方面無明顯差別。 17例混合DNA案件驗證的結果顯示:12例常量混合DNA案件中,4例案件檢出基因座數為15個,2例檢出數為14個,1例檢出數為13個,2例檢出數為12個,2例檢出數為11個,最低檢出數為10個僅l例;5例案件出現等位基因缺失,其中4例均缺失1個基因座、1例缺失3個基因座;12例案件均無等位基因錯判。5例低拷貝混合DNA案件中,最高檢出基因座數為9個,最低檢出數僅為3個;僅1例出現缺失現象;錯判基因座數共10個。 結論:結合44例模擬混合DNA和17例混合DNA案件的分析,建立的限制性組合分析法的適用范圍是:混合DNA分型的15個基因座中最高等位基因條帶的相對熒光強度應大于1000rfu,且混合比大于30%的男/女兩人混合DNA。峰高或峰面積信息均可進行分析。在低拷貝混合DNA分析中,由于等位基因錯判現象的發(fā)生無法進行量化計算,該分析法在此應用受到限制。
[Abstract]:Objective :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phenotypic combination by using the peak height or peak area information in the mixed DNA typing by preparing the mixed DNA with different mixing ratios . The results of the typing of mixed DNA based on the peak height or peak are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 certain parameter standard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stablished analytical method in forensic medical application was explored through the verification of practical cases . The method provide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for solv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xed DNA typing of male / female in forensic application .
Methods : In the AB - YfilerTM kit , 007 positive control was selected as the known male DNA , and the positive control article in AB - IdentifilerTM kit was selected as the known female DNA ( both concentrations were 0.1 ng / 渭l ) .
The deletion of one allele , deletion of two alleles and deletion of alleles in the low copy DNA typing were performed on the mixed DNA typing , and the likelihood ratio ( LR ) was calcul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rresponding quantization formula ( 2 ) recommended by Peter Gill .
Results : The results of DNA analysis of 25 cases of mixed sample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loci detected in 3 cases was 15 ( detection rate was 100 % ) , the number of 5 cases was 14 (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3 % ) , the number of 6 cases was 12 ( the detection rate was 73 % ) , the number of the remaining mixed samples was 11 ( the detection rate was 73 %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loci , the number of alleles and the number of misjudgment loci .
Of the 17 cases of mixed DNA , the number of loci in 4 cases was 15 , the number of 2 cases was 14 , the number of detection was 13 , the number of 2 cases was 12 , the number of 2 cases was 11 , the lowest detection number was 10 , and 5 cases had no allelic mismatch .
Conclusion :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44 cases of mixed DNA and 17 cases of mixed DNA ,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restriction combination analysis method is that the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highest allele band in 15 loci of mixed DNA typing should be greater than 1000rfu , and the mixed DNA of the male / female two persons with the mixing ratio greater than 30 % . The peak height or peak area information can be analyzed . In the low copy mixed DNA analysis ,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cannot be performed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allelic mismatch , and the analysis method is limi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91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1P遠端RP13基因座與常染色體顯性著色性視網膜炎相連鎖的一個新家族[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1997年01期
2 匡金枝,黎方,朱巍;3個基因座的復合擴增及其在法醫(yī)學性別鑒定中的應用[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3 許麗萍;人類Y染色體DNA多態(tài)性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1996年01期
4 謝小冬,王勛陵,孫紅兵,胡衛(wèi)星,衛(wèi)方明,陶曉嵐,彭曉;甘肅漢族人群D1S80基因座多態(tài)性分析[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5 潘紅飛;β珠蛋白基因座控制區(qū)缺陷研究進展[J];中國小兒血液;2002年06期
6 湯智育,廖淼,胡羽,梁偉波,張林,陳國弟;D4S1647、D6S2414基因座在中國漢族、蒙古族、藏族的遺傳多態(tài)性[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2期
7 陳輝,齊華,李曉雯,程曉麗,宋國英,連建華,劉華,賀穎,劉永波,張欽憲;多重PCR檢測河南漢族人群CSF1PO、TPOX、TH01基因座的多態(tài)性[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8 李菁;中國漢族群體與非漢族群體DYS385基因座的遺傳多態(tài)性[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5期
9 唐綺,李國良,孫瑜,肖莉;STR基因座遺傳突變1例報告[J];江西醫(yī)藥;2005年10期
10 景強;劉德華;聶勝潔;許冰瑩;胡利萍;;短串聯重復子DNA多態(tài)性及其法醫(yī)學應用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代新;張林;吳梅筠;陳國弟;李榮華;陳于波;;中國漢族群體及泰國泰人群體3個STR基因座的遺傳多態(tài)性[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一)——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0年
2 劉雅誠;霍振義;唐暉;賈淑琴;馬萬山;焦章平;;STR三組復合擴增(9基因座)的法醫(yī)學應用[A];第二次全國法醫(yī)物證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8年
3 庾蕾;伍新堯;李建金;呂德堅;劉秋玲;曹露媚;曾艷紅;;短串聯重復序列遺傳突變的觀察[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一)——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0年
4 劉雅誠;霍振義;唐暉;楊劍;馬萬山;焦章平;嚴江偉;王靜;;熒光標記9個STR基因座的法醫(yī)學應用[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一)——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0年
5 陳雁;朱宇寧;呂時銘;尤建飛;馬裕;;浙江省漢族人群18-STR基因座的分型資料及其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6 李建金;孫宏鈺;區(qū)敬華;曹露媚;曾艷紅;呂德堅;陳麗嫻;伍新堯;;中國廣東地區(qū)漢族人群9個STR基因座的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一)——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0年
7 鄒浪萍;李正堅;李德林;申濱;褚嘉佑;;云南普米族6個基因座的遺傳多態(tài)性調查[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一)——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0年
8 陳國弟;辛軍平;張林;田新;裴中惠;蔣秋榮;;D7S817基因座的群體遺傳學研究[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9 馬驥;林子清;李樹;牛青山;巴華杰;;中國5個民族HLA-DQ和IL-1基因座多態(tài)性調查[A];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孫宏鈺;區(qū)敬華;曾艷紅;李建金;劉秋玲;呂德堅;郭云榮;伍新堯;;Amelogenin及10個STR基因座復合擴增的DNA分型[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一)——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海嘉;美首次展示抗體基因3D結構[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2 季濤;“基因座中國化”使犯罪DNA檢測“本土化”[N];人民公安報;2008年
3 遼寧省種牛繁育中心 祁茂彬 王大鵬;淺析牛的幾個質量性狀[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6年
4 任媛;新型國產法醫(yī)DNA檢測試劑盒研發(fā)成功[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8年
5 王傳超 李士林 周懷谷 平原 李輝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公安局法醫(yī)物證學現場應用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上海市公安局人類生物學與法醫(yī)現場應用技術聯合實驗室;將DNA鑒定技術正確應用于司法實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 董飛俠邋何立群;腎陰陽虛證轉換與基因調控的科學構想[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王鴻良;漢藏同根[N];北京日報;2001年
8 許琦敏;酶“剪刀”裁出病原“監(jiān)測儀”[N];文匯報;2008年
9 張桂香;中國地方水牛的遺傳多樣性[N];農民日報;2004年
10 記者 劉曉軍邋實習生 任敏;法醫(yī)DNA檢測試劑盒有了國產品牌[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銀花;鴨遺傳圖譜的構建及重要經濟性狀基因座的初步定位[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2 劉超;15個STR基因座多態(tài)性及其在降解檢材分型檢驗中的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顏靜;人類21號染色體新STR遺傳標記的法醫(yī)及醫(yī)學遺傳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4 張春雷;黃牛能量平衡調控候選基因遺傳變異及其與生長性狀相關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5 杜志強;通過基因組掃描定位雞的重要性狀基因座[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6 張海軍;法醫(yī)學降解檢材DNA分析的新指標探索[D];四川大學;2007年
7 俞亞波;骨調素和鈣調素基因對京海黃雞重要經濟性狀遺傳效應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8 莫建洪;無綜合征型常染色體顯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家系的基因定位[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9 杜冰;常染色體三個miniSTR同步檢測和mt-SNP的微測序檢測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于艦;酪氨酸羥化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精神疾病關聯性及法醫(yī)學和人類遺傳學意義[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艷梅;中國漢族人群D16S309、D2S44基因座多態(tài)性及其法醫(yī)學應用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桑璐;利用Cre/lox重組系統篩選友好基因座[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唐九友;水稻種子休眠性數量性狀基因座的定位與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4 李惠芬;四個X-STR基因座熒光復合擴增體系的建立及其法醫(yī)遺傳學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楊思儀;Y-STR基因座多態(tài)性分析及在法醫(yī)學上的應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倫軍;廣西毛南族12個X-STR基因座的遺傳多態(tài)性[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蘇珊珊;四個miniSTR基因座熒光復合分型體系的構建及其法醫(yī)學應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張忠臣;大豆基因組作圖和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定位[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4年
9 許淼;7個X-STR基因座在中國北方漢族人群的多態(tài)性調查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王珍;大豆SSR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QTL分析[D];廣西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9951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99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