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界定之三維思考
本文選題:犯罪學基礎理論 + 爭議 ; 參考:《青少年犯罪問題》2009年01期
【摘要】:對于何謂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學界大體存在四種主要觀點?茖W界定應該從三個維度進行思考:明確犯罪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基礎理論與犯罪學展開犯罪問題研究的基礎理論兩個層面的問題;從犯罪學是晚發(fā)展而形成的一門學科來把握;從犯罪學對于我國來說,是一門引介的學問的角度來把握即不僅注意其作為一門學科具有的普遍意義的基礎理論,也應注意到其在我國本土其基礎理論的特殊性。從這樣的維度確定其輻射范圍,有利于在現(xiàn)實層面有重點、有方位性地展開有真正學術價值的研究。
[Abstract]:There are four main views on what is the basic theory of criminology in China. The definition of scie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to make clear the basic theory of criminology as a discipline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criminology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crime, to grasp it from a discipline formed by the lat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at criminology is an introduction to our country,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basic theory of its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s a disciplin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its particularity in our country. To determine the radiation range from such a dimension is helpful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with real academic value on the practical level and azimuthal.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
【分類號】:D91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冰;凈化網(wǎng)絡,需要法律和道德雙管齊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龔義年;計算機犯罪及其對我國刑法的挑戰(zhàn)[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李軍;陳敏;;網(wǎng)絡犯罪的類型、特點及其防控對策[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2期
4 李金明;;抽象概念與刑法推理[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馬長生;羅開卷;;犯罪預防、預防犯罪中犯罪人格考量論[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7期
6 李錫海;社會轉型與黑社會性質犯罪[J];東岳論叢;2002年02期
7 劉永紅,李濱;對當前計算機犯罪有關問題的探討[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張寶義;青少年犯罪團伙的結構特征及形態(tài)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9 嚴然;論手機短信犯罪的懲治與預防[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5期
10 周亮;從公共衛(wèi)生三級預防看犯罪預防的理論體系[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步文;偵查權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2 王連生;價格違法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趙威;數(shù)額犯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崔勝實;過失瀆職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李燕兵;上市公司高管職務犯罪問題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5年
6 趙金成;洗錢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張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選擇[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高維儉;刑事三元結構論[D];北京大學;2004年
10 陳勁陽;大陸法系犯罪論體系思想根基追問[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宇萍;網(wǎng)絡犯罪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馬立;計算機黑客越軌行為的社會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2年
3 劉家勝;挪用公款罪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4 劉杰明;計算機犯罪證據(jù)的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張驚雷;繁榮背后的優(yōu)思[D];湘潭大學;2002年
6 劉沫茹;論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犯罪預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1年
7 吳滿峰;當代女性犯罪的社會學思考[D];福州大學;2003年
8 杜慶波;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犯罪問題[D];暨南大學;2003年
9 楊加明;犯罪主體新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陳曉雷;論我國公民的法律心理及其完善[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宗云;;唯一的反對票[J];世界知識;1981年13期
2 T.O.埃利亞斯;智明;;關于時際法的理論[J];法學評論;1981年04期
3 葉松亭;是盜竊罪,還是搶劫罪?[J];法學;1982年09期
4 姚飛;訴訟請求與訴訟標的不是一回事[J];法學;1982年12期
5 王瑞蓉;;律師在非訴訟事件中的代理及其意義[J];現(xiàn)代法學;1982年03期
6 盧繩祖;;印度仲裁院的培訓設施[J];政治與法律;1982年03期
7 陶毅;;試論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調解[J];法學評論;1982年Z1期
8 盧繩祖;;試論國際商事仲裁制度的特性——兼論仲裁與調解的關系[J];國際商務研究;1982年02期
9 喜根;;對輪奸犯適用什么樣的量刑幅度?[J];法學雜志;1982年04期
10 董v,
本文編號:18956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89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