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學的定義及其規(guī)律性認識
本文選題:犯罪學 切入點:定義 出處:《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年01期
【摘要】:在國內(nèi)外,犯罪學的定義沒有獲得統(tǒng)一,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犯罪學定義。文章全面地陳述了國內(nèi)外各種有代表性的犯罪學定義觀點,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其定義的三點規(guī)律性認識:對犯罪學定義時在不同程度上對于犯罪學研究的內(nèi)容進行了明確或概括;在犯罪學的定義中或明或暗地突出這門學科的獨特的方法論或方法;在犯罪學定義中從不同的維度強調(diào)了這門學科的知識屬性。
[Abstract]: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finition of criminology has not been unified,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criminology.The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states the various representative criminological definitions at home and abroad,On the basis of this, three regular understandings of the definition of criminology are concluded: the content of criminology research is clearly defined or summarized in different degrees when criminology is defined;In the definition of criminology, the unique methodology or method of the subject is highlighted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and the knowledge attribute of the subject is emphasized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in the definition of criminology.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1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樂雪;社會危害性與犯罪概念[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霍憲丹,翟中東;犯罪發(fā)生的“引發(fā)式”解釋及其價值[J];比較法研究;2005年05期
3 張光君,李永升;死刑權的法哲學反思(下)——真理與歪理[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7期
4 黃春燕,于海楠;論強化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機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楊奎臣,章輝美;網(wǎng)絡暴力亞文化對青少年侵犯行為的助長及對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田鵬輝;片面共犯根據(jù)論[J];當代法學;2004年06期
7 李錫海;社會轉(zhuǎn)型與黑社會性質(zhì)犯罪[J];東岳論叢;2002年02期
8 蔣小燕;;淺議網(wǎng)絡犯罪的原因[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9 楊迅;計算機發(fā)展與法律進步[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10 馬貴翔;獄內(nèi)行刑社會化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劉仁文;刑事政策及其過程[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3 張長紅;刑事責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于國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黃華生;論刑罰輕緩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6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價值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許秀中;刑事政策系統(tǒng)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金星;論誘惑偵查[D];吉林大學;2004年
9 何承斌;貪污犯罪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10 郭明;中國監(jiān)獄學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建民;試論流動人口犯罪[D];湘潭大學;2006年
2 鄧花云;家庭社會化功能的嬗變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丁天球;罪刑相適應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王俊梅;我國職務犯罪及防治對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朱海燕;毒品犯的人格結構與類型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馬立;計算機黑客越軌行為的社會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2年
7 劉東民;加羅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8 何少薇;罪犯自我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9 杜慶波;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犯罪問題[D];暨南大學;2003年
10 劉彥東;遏制當前我國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堅定的信仰 執(zhí)著的追求——記“紀念武漢教授誕辰九十周年座談會”[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2 程紹燕;;試論恐怖主義犯罪[J];法學雜志;2011年07期
3 華元;;“偵查能力”定義的再探討[J];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4 蔡藝生;任惠華;;偵查錯誤的理性分析[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王教生;;敢向拓荒終不悔 化作紅燭照后人[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6 王賽;;龍勃羅梭的犯罪學思想述評[J];遼寧警專學報;2011年05期
7 王燕飛;;《犯罪學研究導論》批判性疏議[J];刑事法評論;2010年02期
8 ;稿約[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稿約[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王欣;;治安預測方法與技術比較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興良;;刑事一體化視野中的犯罪學研究[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2 魏平雄;許章潤;;犯罪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在刑事法學體系中的地位[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3 王牧;;前言[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4 ;前言[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5 靳高風;;犯罪學學科規(guī)訓與中國犯罪學的發(fā)展[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6 馬紓;;和諧社會與犯罪學的發(fā)展——我國犯罪學發(fā)展面臨的幾個問題[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7 李曉明;;“嚴打”與我國犯罪學的反思——兼論犯罪學的應有地位[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8 張樹海;;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工作報告[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9 吳宗憲;;論犯罪學的誕生[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10 杜雄柏;;以自己卓越的成就去贏得社會的尊重——關于我國犯罪學研究出路問題的思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主編 卜安淳;犯罪學研究:學問意識不足[N];檢察日報;2009年
2 記者 徐珊珊 通訊員 林s,
本文編號:17177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71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