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城市兒童青少年手腕骨發(fā)育差異對年齡推測影響
本文選題:法醫(yī)人類學 切入點:年齡推測 出處:《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中國5城市兒童青少年手腕骨發(fā)育差異對年齡推測的影響。方法收集2005年中國上海、廣州、溫州、大連、石家莊11635名(男5971,女5664)漢族正常兒童青少年手腕部骨X線片,按RUS-CHN法標準評價受試者手腕骨骨齡,比較各城市兒童青少年的骨齡差異。結果廣州男在8歲以下以及溫州男9~12歲骨發(fā)育分別延遲0.14~0.19歲和0.13~0.17歲(P0.05),上海男在7~15歲之間骨發(fā)育提前0.14~0.32歲(P0.05)。大連女在12歲以下、石家莊女在8歲以下骨發(fā)育分別延遲0.15~0.31歲和0.18~0.31歲(P0.05);廣州女在5~8歲骨發(fā)育延遲0.11~0.22歲(P0.05);而上海女在8~9歲骨發(fā)育提前0.12~0.13歲(P0.05)。結論中國5城市兒童青少年手腕骨發(fā)育在不同年齡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wrist bone development difference on age speculation in 5 cities of China. Methods X-ray films of wrist bone of 11635 Han nationality norma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ale 5971, female 5664) in 2005 were collected from Shanghai, Guangzhou, Wenzhou, Dalian and Shijiazhuang, China. The bone age of wrist bone was evaluated by RUS-CHN method. Results the bon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male under 8 years old and Wenzhou male 912 years old was delayed by 0.14 ~ 0.19 years and 0.13 ~ 0.17 years old respectively, while that of Shanghai male was 0.14 ~ 0.32 years old before 715 years old (P < 12). Dalian female was under 12 years old. The bone development in Shijiazhuang women under 8 years old was delayed by 0.15 ~ 0.31 years old and 0.18 ~ 0.31 years old respectively (P0.05); in Guangzhou women at the age of 58 years was 0.11 ~ 0.22 years old, and in Shanghai women was 0.12 ~ 0.13 years old P0.055.Conclusion the wrist bon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5 cities of China is not in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degrees at the same age.
【作者單位】: 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大連市體育科學研究所;溫州市體育科學研究所;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分類號】:D91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林琬生,胡承康;中國青年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差異的研究[J];人類學學報;1990年02期
2 季成葉;;中國城市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及其環(huán)境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科學;1992年05期
3 張紹巖;劉麗娟;吳真列;劉剛;馬振國;沈勛章;許瑞龍;花紀青;韓一三;;中國人手腕骨發(fā)育標準—中華05 I.TW_3-CRUS、TW_3-C腕骨和RUS-CHN方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6年05期
4 張紹巖;吳真列;沈勛章;花紀青;柴建中;張濤;遲娜;;中國人手腕骨發(fā)育標準—中華05 Ⅱ.RUS-CHN和TW_3-C腕骨方法的讀片可靠性[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6年06期
5 張紹巖;花紀青;劉麗娟;劉剛;馬振國;韓一三;沈勛章;許瑞龍;;中國人手腕骨發(fā)育標準—中華05.III.中國兒童骨發(fā)育的長期趨勢[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7年02期
6 季成葉,孫軍玲;中國學齡青少年體重指數(shù)地域與人群分布差異的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勇;陳琳;;河南省60~69歲老年人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1年01期
2 武杰,臧留鴻,穆克熱木;新疆哈薩克族成年人身體機能指標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3 葛吉生,高全,孫海挺;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身體素質的關系及應對策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11期
4 丁素文,劉杏芝;女大學生增強體質諸因素的優(yōu)勢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5 李榮源,龔惠蘭;感覺統(tǒng)合訓練對3~6歲孤獨癥兒童體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0期
6 王麗;;對全國成年人體質現(xiàn)狀的動態(tài)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2期
7 安平;徐峻華;;浙江省公務員體質狀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2期
8 肖夕君;;湘中地區(qū)農村50~59歲女性農民身體形態(tài)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9 馬海江;李俊英;孫麗;張濤;周翠云;楊俊敏;;新疆回族成人體質現(xiàn)狀及特點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10 許良;;城市青少兒未來10年生長發(fā)育灰色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筱桂;孫穎;曹若湘;胡小琪;孫文杰;王京鐘;;北京城市7-18歲兒童青少年體成分及血脂現(xiàn)況調查[A];食物功效成分與健康——達能營養(yǎng)中心第九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胡承康;;營養(yǎng)與教育共同決定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水平[A];2005年“5·20”中國學生營養(yǎng)日營養(yǎng)與健康高層論壇資料匯編[C];2005年
3 張建國;譚明義;周學榮;陶占泉;張雪琴;;城市高齡老人肌力、柔韌、平衡能力的評價與分析[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4 莊潔;陳佩杰;劉翠鮮;劉欣;范本浩;段子才;;《上海市民體質簡易測評指南(20-69歲)》的研制[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5 黃海平;;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民體質監(jiān)測服務體系[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6 夏Y蠲,
本文編號:1633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63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