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比附援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9 06:46
本文關鍵詞:清代比附援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比附援引 罪刑法定 《大清律例》 法律解釋 公平正義
【摘要】:從現(xiàn)存的傳世法典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法典具有剛性的一面,剛性法律在適用于豐富多樣的案件時,如何適用才符合法律的原意,不超出民眾的理性預期,這不僅是現(xiàn)代司法過程中法律適用的難題,而且在中國傳統(tǒng)法律適用過程中也同樣存在。比附援引作為傳統(tǒng)社會刑事司法審判過程中適用法律的的一種方法,是清代刑事立法與司法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在罪刑法定原則的視野下,運用了現(xiàn)代法解釋學的研究方法,對《大清律例》中比附援引法律條文立法背后的法理以及《刑案匯覽三編》,《駁案匯編》中具體刑事案例比附援引的司法應用進行了剖析,以期對清代比附援引制度在刑事立法與司法上的應用有一個全面、客觀的看法。文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比附援引制度進行分析論述。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介紹了本文選題的依據(jù)與研究意義、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的視角與方法。第二部分是對比附援引的種類進行分析概述,將其劃分為身份的比附與類推的比附并以當代罪刑法定原則為視角進行了簡要分析評述。第三部分是對身份的比附分別從清代刑事立法、司法兩個層面進行進行剖析,立法層面對身份比附的社會、法理原因進行了深入探討;司法層面則從《刑案匯覽三編》,《駁案匯編》中具體刑事案例出發(fā),對身份的比附在清代刑事審判中的適用法理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第四部分是對類推份比附在清代立法、司法層面進行的剖析,引用了具體刑事案例,從法理層面對類推比附進行了分析批判。第五部分是對清末修律過程中對比附援引制度的廢除進行了社會及法律制度層面的總體分析概述;對比附援引這一在中國封建社會存在了千年之久的法律制度最終在清末修律過程中被廢除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評述。第六部分是對比附援引制度對當代刑事立法與司法的影響作出的反思。第七部分是對比附援引制度總體的分析評述?傮w上看,本文通過對清代比附援引制度的分析評述,剖析其合理的成分,反思其歷史的局限;探討其中所蘊含的法律理念能否為當代刑事司法實踐提供歷史的借鑒;以更好地實現(xiàn)刑事審判的公平正義,實現(xiàn)古為今用的研究效果。
【關鍵詞】:比附援引 罪刑法定 《大清律例》 法律解釋 公平正義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9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4
- 第一節(jié) 選題的依據(jù)與研究意義10-11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11-12
- 第三節(jié) 研究的視角、采用的方法及材料12-14
- 第一章 清代律令中比附援引的種類分析概述14-16
- 第二章 清代律令中身份的比附16-35
- 第一節(jié) 清代身份的比附在立法上的體現(xiàn)16-18
- 第二節(jié) 清代立法層面身份比附的社會原因分析18-20
- 第三節(jié) 清代立法層面身份比附法條的法理分析20-24
- 第四節(jié) 清代刑事案件中身份比附的適用24-30
- 第五節(jié) 清代刑事司法中身份比附的法理分析30-35
- 第三章 清代律令中類推的比附35-41
- 第一節(jié) 清代類推的比附在立法上的體現(xiàn)35
- 第二節(jié) 清代立法層面類推比附的法理分析35-36
- 第三節(jié) 清代刑事案件中類推比附的適用36-39
- 第四節(jié) 清代刑事司法層面類推比附的法理分析39-41
- 第四章 清末修律廢除比附援引制度的分析與評價41-45
- 第五章 清代比附援引制度對當代刑事立法與司法影響的反思 3645-47
- 結語47-48
- 參考文獻48-50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0-51
- 致謝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春燕;;“類”概念:中國傳統(tǒng)法比附援引的思想基礎[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陳新宇;;比附與類推之辨——從“比引律條”出發(fā)[J];政法論壇;2011年02期
,本文編號:8801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88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