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與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的肇啟——基于湖南大學講義《法理學大綱》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1-03-26 13:25
李達是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巨匠之一,也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的奠基人。李達于湖南大學任教時所著講義《法理學大綱》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法理學著作,首次用科學的世界觀構(gòu)建了一個完整的法理學體系。其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法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和研究對象,為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探索了現(xiàn)實路徑!斗ɡ韺W大綱》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思想基礎(chǔ)和哲學依據(jù),對法理學哲學派、自然派、分析學派、歷史學派、比較學派、社會學派等其他學派進行了批判性分析。在李達之前,法理學研究雖初具規(guī)模,但多為舶來品的翻譯介紹,《法理學大綱》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結(jié)合中國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法理學研究本土化的趨勢,彰顯了中國法學研究的自主性與理論自覺。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4(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 《法理學大綱》:李達在湖南大學執(zhí)教生涯的結(jié)晶
二 《法理學大綱》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一)李達之前的法理學
(二)我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奠基之作
(三)彰顯法學研究的中國性與自主性
三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體系建構(gòu)
(一)《法理學大綱》的體系建構(gòu)
(二)法理學宗旨、對象、任務(wù)、范圍之討論
(三)對其他學派的批判
(四)法理學核心范疇
四 結(jié)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達法哲學思想探析[J]. 朱曉璇,汪信硯. 法學評論. 2019(05)
[2]李達: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奠基者[J]. 劉青,李龍.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19(06)
[3]法理:法理學的中心主題和法學的共同關(guān)注[J]. 張文顯. 清華法學. 2017(04)
[4]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范式開展法學研究的成功范例——李達法學思想研究[J]. 周可. 山東社會科學. 2014(09)
[5]李達的馬克思主義法理學思想探析[J]. 本志紅.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2)
[6]論毛澤東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文化自覺[J]. 蔣朝莉,李凌.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1)
[7]李達與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中國化[J]. 蔡浩明. 法治湖南與區(qū)域治理研究. 2012(02)
[8]李達對中國近代法理學的貢獻——從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意識的覺醒到“科學的法律觀”的運用[J]. 程波. 岳麓法學評論. 2012(00)
[9]超越之后的困惑——論近現(xiàn)代湖南人法制思想的時代性與局限性[J]. 張兆凱.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10]李達教授在法學方面的貢獻[J]. 韓德培.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7(02)
碩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探索[D]. 蒲敏慧.西南政法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01661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4(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 《法理學大綱》:李達在湖南大學執(zhí)教生涯的結(jié)晶
二 《法理學大綱》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一)李達之前的法理學
(二)我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奠基之作
(三)彰顯法學研究的中國性與自主性
三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體系建構(gòu)
(一)《法理學大綱》的體系建構(gòu)
(二)法理學宗旨、對象、任務(wù)、范圍之討論
(三)對其他學派的批判
(四)法理學核心范疇
四 結(jié)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達法哲學思想探析[J]. 朱曉璇,汪信硯. 法學評論. 2019(05)
[2]李達: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奠基者[J]. 劉青,李龍.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19(06)
[3]法理:法理學的中心主題和法學的共同關(guān)注[J]. 張文顯. 清華法學. 2017(04)
[4]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范式開展法學研究的成功范例——李達法學思想研究[J]. 周可. 山東社會科學. 2014(09)
[5]李達的馬克思主義法理學思想探析[J]. 本志紅.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2)
[6]論毛澤東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文化自覺[J]. 蔣朝莉,李凌.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1)
[7]李達與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中國化[J]. 蔡浩明. 法治湖南與區(qū)域治理研究. 2012(02)
[8]李達對中國近代法理學的貢獻——從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意識的覺醒到“科學的法律觀”的運用[J]. 程波. 岳麓法學評論. 2012(00)
[9]超越之后的困惑——論近現(xiàn)代湖南人法制思想的時代性與局限性[J]. 張兆凱.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10]李達教授在法學方面的貢獻[J]. 韓德培.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7(02)
碩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探索[D]. 蒲敏慧.西南政法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01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310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