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梁啟超之法史學述論

發(fā)布時間:2020-05-17 04:22
【摘要】: 梁啟超的法律思想是中國近百年法律思想和法學理論體系建設的思想源頭之一。梁啟超既是中國舊史學的終結(jié)者,又是新史學的開拓者。他以新史學的范式,來書寫其所理解的法律專門史。如果說沈家本在中國古代法學的基礎上將中國法學領上了近代法學的軌道,那么梁啟超運用其西方近代法學的深厚功底,將其向前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就某種意義而言,梁啟超在法學理論上的創(chuàng)見更大,更值得肯定。 他撰寫的《中國法理學發(fā)達史論》、《論中國成文法編制之沿革得失》是其法史學研究的代表作品。他把先秦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的爭鳴解釋為“放任主義”(道家)、“人治主義”(儒,墨)與“法治主義”、“國家主義”(法家)的斗爭。他認為中國古代有主張“自然法”與反對“自然法”的斗爭。他對于中國歷代成文法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列出中國歷代成文法有“法律之種類不備”、“法律之固定性太過”、“法典之體裁不完備”、“法典之文體不適宜”等四大缺點,從而指出了今后立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他是近代中國廣泛引介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第一人。他引介西方法律學說的范圍之廣,影響之深,都遠遠超過了沈家本,更超過了嚴復。經(jīng)他所介紹的西方近代思想家有孟德斯鳩、盧梭、康德、邊沁、伯倫知理、波倫哈克等人。他對國體政體學說、三權分立學說、政法論及法治主義學說、功利主義法學、國家與民族理論等等,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紹,并加入了個人的認識。 他是一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法學家,他強調(diào)法律制度移植過程中的國情原則,把引進的西方法律學說與本土相結(jié)合,有其成功之處亦有其失敗之處。因此把梁啟超作為近代思想家的典型個案來理解那個特定時代思想先驅(qū)者們的奮斗經(jīng)歷和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對于當代法學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但不可否認,其著述啟蒙力量有余,學理論說不足;其法理研讀,因無實際法科研修的歷練,難免想當然。其史料考證不如沈家本嚴謹,其外語水平不如楊鴻烈、吳經(jīng)熊杰出,因而在評價中國傳統(tǒng)成文法與先賢法律思想和引介西方近代法律思想時,難免帶有自己的主觀臆斷與想象。但他站在所處的那個時代的高度,將近代法史學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開創(chuàng)了新史學范式下的法律專門史的學術傳統(tǒng),其杰出貢獻不容抹殺。民國時期后世學者在法史學研究上,沿著梁啟超開辟的新史學寫作范式,吸收并在多方面發(fā)展了他的法史學研究成果,在資料掌握、研究視野與多學科方法運用上,在對中外法律制度與法律思想耕耘的深度和廣度上又大大超越了梁啟超本人,影響及于今日。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9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勝;;毛澤東讀談梁啟超[J];黨的文獻;2011年04期

2 李軍科;;梁啟超論自由的途徑[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3 閆偉杰;;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研究述評[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1年07期

4 蔣嘉駿;;論梁啟超的“中華民族”概念[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梁淼隆;;淺析中國近代民族主義——以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為例[J];文教資料;2011年23期

6 郭剛;;角力與詰難:梁啟超對社會主義的傳播[J];長白學刊;2011年05期

7 顏德如;韓麗群;;被逐漸放逐的盧梭:以梁啟超的認知為中心[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李煒光;;梁啟超:中國公共財政的啟蒙師與先行者[J];政法論壇;2011年04期

9 喻中;;辛亥革命與梁啟超單一制國家結(jié)構(gòu)思想的形成[J];中國法學;2011年04期

10 王曉范;;中日攝取伯倫知理國家有機體論之比較——以加藤弘之與梁啟超為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手代木有兒;;梁啟超的史界革命與明治時期的歷史學——關于晚清的進化論和歷史觀[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2 劉紹春;;梁啟超關于國民素質(zhì)教育思想的演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韜;;毛澤東對梁啟超新民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4 宋守鵬;;梁啟超的師范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蘇艾平;;論梁啟超文化人格的意義[A];戊戌維新運動與貴州——紀念戊戌維新運動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9年

6 肖良武;;公德·開拓·進取——梁啟超“新民”觀的歷史啟示[A];戊戌維新運動與貴州——紀念戊戌維新運動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9年

7 江湄;;“新史學”之“新”義——梁啟超“人群進化之因果”觀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8 鄭匡民;;日本自由主義對中國的影響[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9 周俊利;;梁啟超在護國運動中[A];2005:歷史的輝煌——紀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護國運動90周年[C];2005年

10 宋學勤;;“梁啟超式的輸入”的真意義——兼論中西史學文化的接軌與融合[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史學”之“新”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2 李紅巖;晚清“新史學”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本報特約記者 張小也;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新史學?[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王家范;“新史學”旨趣實踐會通第一人[N];文匯報;2007年

5 陽光;梁啟超生命中的三個女人[N];中國民族報;2004年

6 楊小霞;梁啟超的佛學情緣[N];中國民族報;2005年

7 李向平;《新史學九十年》[N];南方周末;2004年

8 本報記者 趙志研;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概念第一人[N];中國民族報;2009年

9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鄭師渠;梁啟超:近代闡發(fā)愛國論的第一人[N];北京日報;2009年

10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鄭洪 陸金國;清末衛(wèi)生行政的起步:梁啟超醫(yī)療事件與中醫(yī)境遇[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流愛;“平生懷抱在新民”[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石瑩麗;梁啟超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以跨學科為中心的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3 徐連云;為求覺世著文章[D];吉林大學;2008年

4 方紅梅;梁啟超趣味論研究[D];武漢大學;2008年

5 郭剛;梁啟超與清末的西學東漸[D];武漢大學;2006年

6 王明偉;近代日本國民主義與梁啟超國民國家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9年

7 姚雅欣;梁啟超科學文化知行論稿[D];山西大學;2005年

8 段江波;危機·革命·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彭樹欣;梁啟超與中國文獻學的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曹亞明;承續(xù)與超越[D];暨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瑩;梁啟超“新史學”觀念生成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莊永燕;淺析梁啟超的新史學理論及其在清學史研究中的運用[D];浙江大學;2008年

3 常剛;梁啟超歷史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4 屠庭;梁啟超之法史學述論[D];蘇州大學;2008年

5 汪平秀;梁啟超民族思想研究[D];寧夏大學;2003年

6 張紅霞;梁啟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雷蕾;徘徊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口[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蔣海燕;魯迅早年思想和梁啟超新民說[D];河北大學;2003年

9 李艷紅;論梁啟超的新聞思想[D];湘潭大學;2003年

10 陳勇軍;仁愛之治與自由之治[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26679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6679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14a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