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律的形狀
【作者單位】: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0-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成良;李學堯;;論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銜接——法律職業(yè)準入控制的一種視角[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0年01期
2 劉思達;法律移植與合法性沖突——現(xiàn)代性語境下的中國基層司法[J];社會學研究;2005年03期
3 劉思達;;職業(yè)自主性與國家干預——西方職業(yè)社會學研究述評[J];社會學研究;2006年01期
4 劉思達;吳洪淇;;法律邊疆地區(qū)的糾紛解決與職業(yè)系統(tǒng)[J];社會學研究;2010年01期
5 何永軍;;鄉(xiāng)村社會嬗變與人民調解制度變遷[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3年01期
6 凌斌;;法治的兩條道路[J];中外法學;2007年01期
7 侯猛;;最高法院訪民的心態(tài)與表達[J];中外法學;2011年03期
8 霍憲丹;法學教育的歷史使命與重新定位[J];政法論壇;2004年04期
9 應星;;“迎法入鄉(xiāng)”與“接近正義”——對中國鄉(xiāng)村“赤腳律師”的個案研究[J];政法論壇;2007年01期
10 蘇力;;關于能動司法與大調解[J];中國法學;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勁;;法條競合:成因、本質與處斷原則[J];刑法論叢;2008年01期
2 王俊平;;犯罪集團的構成特征研究[J];刑法論叢;2008年03期
3 許發(fā)民;徐光華;;刑法解釋中的民意考量——以死刑案件為視角[J];刑法論叢;2008年04期
4 王水明;;死刑廢除價值論[J];刑法論叢;2008年04期
5 馬榮春;周建達;;犯罪危害性刑法學地位的新視角:犯罪危害性的屬性[J];刑法論叢;2009年01期
6 鄧君韜;;超規(guī)范問題及其意義——對犯罪認知體系方法論的初步考察[J];刑法論叢;2009年01期
7 徐安住;史明宇;;環(huán)境刑法私法化:環(huán)境法及法理變遷視角的判斷[J];刑法論叢;2010年02期
8 許振洲;全球化與單一思想的危險[J];歐洲;2000年02期
9 艾靈;語言與國際問題研究——國際問題研究札記之二[J];歐洲;2002年02期
10 趙晨;;歐盟的“民主赤字”與民主化之路[J];歐洲研究;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中秋;;存在一個中國道路嗎?——當代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構建現(xiàn)狀之辯正[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郭立新;張紅梅;;論檢察權的外部監(jiān)督制約機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石少俠;;檢察理論研究應當正確認識五個關系[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孫厚祥;;關于完善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性違法裁判機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彭志敏;;對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錄音錄像的法律思考[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郭云忠;;法學實證研究的種類及其地點選擇[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李敬;韓菲;;淺議檢察機關在刑事簡易程序中的監(jiān)督權——以加強庭審監(jiān)督為視角[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郭云忠;;《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話語變遷[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袁雪;;無需法律的秩序——當代社會中非國家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探究[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伍俊斌;;社會轉型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對策分析[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晶;希臘古典時期訴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顏曉閩;美國證券法律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5476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54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