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科封存制度在刑事和非刑事領域的適用
【作者單位】: 集美大學政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分類號】:D92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彬;;刑釋解教公民平等就業(yè)權保障狀況考察——以上海市為例[J];法學;2008年02期
2 張麗麗;;從“封存”到“消滅”——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之解讀與評價[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3 楊芳,潘榮華,潘莉莉;乙肝歧視與我國未來的反歧視立法[J];河北法學;2005年03期
4 于志剛;;關于對犯罪記錄予以隱私權保護的思索——從刑法學和犯罪預防角度進行的初步檢討[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于志剛;;“犯罪記錄”和“前科”混淆性認識的批判性思考[J];法學研究;2010年03期
6 于志剛;;前科株連效應的刑法學思考[J];法學研究;2011年01期
7 周偉;;論禁止歧視[J];現(xiàn)代法學;2006年05期
8 劉清生;;規(guī)范與事實之間的沖突與彌合: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未來走向[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年06期
9 王彬;趙繪宇;;前科制度與就業(yè)歧視——對我國《公務員法》第24條第1項的學理反思[J];政治與法律;2009年08期
10 杜開林;;非典型未成年人犯罪累犯除外規(guī)定的理解與適用[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聰;;緊急狀態(tài)下人權克減的法律規(guī)制[J];北方法學;2009年06期
2 付麗;;論禁止就業(yè)基因歧視——從中國“基因歧視第一案”談起[J];才智;2012年05期
3 鄭芬;陳濤;;關于規(guī)范和促進戒毒康復人員就業(yè)安置的若干思考——兼論對《禁毒法》第49條的修改建議[J];中國司法;2012年05期
4 王彬;;我國限制有前科公民就業(yè)資格的立法例考察——以就業(yè)歧視為視角[J];法學;2009年10期
5 李成;;我國就業(yè)中基因歧視的憲法問題[J];法學;2011年01期
6 蔣家杰;;“乙肝排斥”現(xiàn)象背后的政府責任[J];法制與社會;2007年07期
7 劉倩;邱春梅;;公務員錄用歧視及其規(guī)制[J];法制與社會;2008年20期
8 賈國磊;;現(xiàn)階段制定中國反歧視法的必要性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9年03期
9 周震旭;;論歧視的鑒別[J];法制與社會;2009年28期
10 陳夢璇;;中國反歧視立法的路徑選擇[J];法制與社會;2010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亞凝;陸簡;;前科制度的量刑化和區(qū)別化設計-----以法經(jīng)濟學的視角[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吳比;趙梨淵;;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現(xiàn)實悖論與消弭[A];全國法院第25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公正司法與行政法實施問題研究(上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華;城鄉(xiāng)建設用地流轉法律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李雄;論平等就業(yè)權[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3 王彬;就業(yè)中的前科歧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4 饒志靜;英國反就業(yè)歧視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5 滕騰;我國就業(yè)歧視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朱劍宇;中國勞工權益保障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7 龐鐵力;勞動權及其救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李健;論前科消滅制度及其構建[D];吉林大學;2012年
9 梁光勇;隱私的限制與保護[D];山東大學;2013年
10 左迪;美國聯(lián)邦法院對反性別就業(yè)歧視案件的裁判[D];廈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紅;社區(qū)矯正對象就業(yè)問題實證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2 朱海斌;國際人權標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孫曉晨;反就業(yè)歧視立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張貴s,
本文編號:2538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53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