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份的自由及其限制--兼議公共空間治理的“兩難命題”
本文選題:“行為自由”豁免 + 法律原則; 參考:兼議公共空間治理的“兩難命題”
【摘要】:無名份的自由,雖然無名份,但卻可以合邏輯地推導出來自由類型,是法律推理中應用的基本概念之一。自由原理與秩序相關,壓制自由,秩序的公共性就成為無本之源,而自由太多,公共性就會喪失。公共空間規(guī)制執(zhí)法難題的化解,必須建立在正確的自由觀念之上。問題解決之前,先依據(jù)規(guī)范理論將其中的自由問題厘清,是必不可少的課業(yè)。
[Abstract]:The freedom of nameless share, although it is anonymous, can be logically deduced from the type of freedom, which is one of the basic concepts applied in legal reasoning.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is related to order. If freedom is suppressed, the publicity of order becomes the source of nothing, and if freedom is too much, publicity will be lost.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public space regu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must be based on the correct concept of freedom. Before solving the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freedom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normative theory.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醫(yī)患關系規(guī)制的法政策學研究”(編號:15BFX033)
【分類號】:D90;D9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北方;;財富越多,公共空間越重要——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萬俊人訪談[J];南風窗;2007年20期
2 曾利平;;淺談半公共空間防范理論及其應用[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李默菡;;憲政語境下權利與權力調和的路徑新探——通過法律實現(xiàn)社會和諧[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徐贛麗;;侗寨的公共空間與村民的公共生活[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5 陳林;重塑“和而不同”的公共空間[J];南風窗;2002年01期
6 伍瓊華;生態(tài)文化基礎上的公共空間變遷與重構[J];思想戰(zhàn)線;2005年05期
7 ;讀者[J];南風窗;2008年04期
8 葉敬忠;安苗;;留守人口與社區(qū)公共空間[J];今日中國論壇;2008年06期
9 陳麗琴;;農村公共空間的退縮與女性的政治參與——對湖北省S村公共空間的分析與思考[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李育全;馬雁;;公共空間下的地方政治秩序——兼評《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慧敏;陳鑫春;;消費主義視角下歷史城鎮(zhèn)公共空間發(fā)展初探[A];城市時代,協(xié)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2-城市設計與詳細規(guī)劃)[C];2013年
2 韓放;陳怡如;關本英太郎;;日本的市民媒體活動的實踐以及公共空間構建的可能[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3 趙麗琴;袁煌;譚章祿;;城市地下公共空間事故應急預案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4 周紅衛(wèi);;人性化的空間——烏鎮(zhèn)城鎮(zhèn)公共空間特色分析[A];2007中國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規(guī)劃成果博覽會、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李軍;李海鳳;;失地農民社區(qū)公共空間形態(tài)的更新[A];生態(tài)文明視角下的城鄉(xiāng)規(guī)劃——200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黃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間現(xiàn)狀及影響機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園村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屈爽;;城市Q空間[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4.城市設計)[C];2012年
8 王粟;;淺析城鎮(zhèn)化過程中對小城鎮(zhèn)公共空間的規(guī)劃要求轉變[A];城市時代,,協(xié)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2-小城鎮(zhèn)與城鄉(xiāng)統(tǒng)籌)[C];2013年
9 黃瓴;李翔;陳黃果;劉陽;;資產(chǎn)導向的老舊社區(qū)公共空間優(yōu)化設計研究——以重慶市渝中區(qū)民樂村社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為例[A];第二屆山地城鎮(zhèn)可持續(xù)發(fā)展專家論壇論文集[C];2013年
10 譚偉;劉博敏;;城市道路交叉口地區(qū)公共空間活力研究——以南京珠江路與太平北路交叉口為例[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緯;攝影與公共空間[N];中國攝影報;2007年
2 吳琦幸;公共空間的“牛”為何騎不得[N];東方早報;2007年
3 ;昆明市水庫沿岸公共空間保護規(guī)定(草案)[N];昆明日報;2008年
4 北京記者 王雋;城市:延伸中的公共空間[N];經(jīng)濟觀察報;2009年
5 本報見習記者 唐聞佳;公共空間,給生病的城市扎“針灸”[N];文匯報;2010年
6 記者 王湘江 白潔;我代表呼吁就全球公共空間開展預防性外交[N];人民日報;2010年
7 孫連宇;給公眾留下“公共空間”[N];沈陽日報;2010年
8 本報評論記者 鄒海濤;請給公共空間多留個閱報欄[N];黃石日報;2010年
9 劉濤 西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民族關系與鄉(xiāng)村公共空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楊寧舒;讓公共空間成為文化課堂[N];黑龍江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黃駿;地鐵站域公共空間整體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8年
2 公偉;生態(tài)倫理視角下的小城鎮(zhèn)公共空間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5年
3 孫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設管理制度及其對公共空間的影響[D];同濟大學;2006年
4 黃健文;舊城改造中公共空間的整合與營造[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楊長云;公眾的聲音: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市民社會與公共空間[D];廈門大學;2009年
6 伍學進;城市社區(qū)公共空間宜居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7 呂卓紅;川西茶館:作為公共空間的生成和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8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鄉(xiāng)[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詹云嬌;上海市街道公共空間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鄭勇;“廣場”的興盛與衰敗[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3 吳歡歡;鄉(xiāng)村社區(qū)公共空間的重建與社區(qū)認同[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徐海燕;高新區(qū)公共空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5 張帆;我國公共空間藝術的文脈[D];吉林大學;2005年
6 劉婷婷;當代中國極域型公共空間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7 孔祥偉;社區(qū)公共生活與公共空間的互動[D];東南大學;2005年
8 伍先瓊;從農民閑暇看農村公共空間變遷[D];吉林大學;2008年
9 朱雯;高密度城市社區(qū)公共空間的初步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魏鋼;城市高密度地區(qū)公共空間改進策略研究[D];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2011年
本文編號:21181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11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