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法理學概念框架構建之方法論基礎

發(fā)布時間:2018-05-30 02:26

  本文選題:法理學 + 核心情形 ; 參考:《法學雜志》2014年05期


【摘要】:法理學概念框架之建構無法回避變動的社會生活實踐與普遍的法理學之間的矛盾,否則法理學將失去說服力而成為雜亂無章的概念組合。約翰·菲尼斯采用亞里斯多德的核心意思哲學方法,結合其實踐價值理論,得出以將法律制度看做道德理想的核心情形的法律觀點,并以此作為法理學概念框架構建的基礎。然而,菲尼斯的方法論盡管在其自身的整體理論中能夠自圓其說,但卻無法完全破解法理學概念框架構建的個體性與普遍性之間的矛盾。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jurisprudence cannot avoi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hanging practice of social life and the general jurisprudence, otherwise jurisprudence will lose its persuasion and become a disorderly combination of concepts. Using Aristotle's philosophical method of core meaning and combining with his theory of practical value, John Finnis came to a legal point of view which regarded legal system as the core situation of moral ideal, and used it a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jurisprudence. However, although Finnis's methodology can justify itself in his own whole theory, it can not complete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dividuality and universality constructed by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jurisprudence.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
【基金】: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權利話語在司法裁判中的局限及其破解研究”(13CFX0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0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樂雪;社會危害性與犯罪概念[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何宏光;韋伯社會學研究方法論的開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任曉;;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論地區(qū)研究與21世紀中國社會科學的追求[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李潤洲;;教育科學研究的價值偏好及其澄清——解讀《教育的科學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年02期

5 付玉輝;試論寬帶對傳播的影響——寬帶:人類更寬廣、更自由的延伸[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陳洪瀾;;論多元主義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拓展[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劉擁華;;對本土資源論及其“理性人”假設的批判性分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8 唐誠,楊華宇;情境比較論:一種法制建設的研究進路[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周灝;;美德抑或榮譽:日本文化類型新探——讀《菊與刀》[J];研究生法學;2009年01期

10 尹廣文;;價值關聯(lián)與價值無涉——馬克斯·韋伯社會學之研究方法準則[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志強;;刑罰威懾的預防犯罪效應探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袁繼紅;雷四蘭;;社會科學解釋的邏輯——論韋伯的基于理想類型的解釋[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3 孫健波;;稅法解釋與利益衡量[A];財稅法論叢(第7卷)[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偉;索倫鄂溫克宗教信仰:儀式、象征與解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娟;中國媒介生產(chǎn)融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馮建輝;當代中國政治轉型的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盧斌;哲學視域下的網(wǎng)絡社會交往[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5 許安平;現(xiàn)代稅法的構造論[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龐世俊;職業(yè)教育視域中的職業(yè)能力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勞川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會計文化背景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8 陳f ;論馬克斯·韋伯的法學理論及其兩面性[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紅方;我國社會熱點事件與科學普及的互動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長城;試論公民法律意識的生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蕾;傳播學范式批判與重塑[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彥青;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老年社會保障中政府責任定位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王玉;我國報刊中類科學內(nèi)容傳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陳磊;名牌大學與精英主義:基于布爾迪厄場域理論的中國高等教育分析[D];南京大學;2011年

6 胡永濤;工具理性與信仰文化—馬克斯·韋伯思想辨析及其啟示[D];蘭州大學;2011年

7 吳升華;企業(yè)知識產(chǎn)權質(zhì)押融資風險控制芻議[D];復旦大學;2011年

8 劉家楠;清代調(diào)解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趙京朝;布萊克法律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周伶俐;科學哲學“價值中立”可能嗎?[D];湘潭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山;論法制不是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J];政法論壇;1986年04期

2 李洪祥;法律概念辨析七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1998年10期

3 王永華;1999年上半年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法律思想史試題[J];河北自學考試;2000年05期

4 鄭云娟,馬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分析及培養(yǎng)途徑的研究[J];教書育人;2001年10期

5 蔣新苗;法蘭克福學派法律觀點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06期

6 林明;劉勰法律思想初探[J];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7 毛豪明,王翠萍;明確差異 科學定位——關于《法律基礎》課程性質(zhì)的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8 史君榕;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1994年Z2期

9 劉農(nóng);法律意識淡薄:我國法制現(xiàn)代化進程中亟待攻克的難關[J];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02期

10 郭玲玲;加強《法律基礎》課教學 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S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朱景文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規(guī)范性與規(guī)律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張敏;馬來西亞結束對安瓦爾審訊[N];檢察日報;2000年

3 汪洋;歷史上儒法治國思想的差異[N];江蘇經(jīng)濟報;2010年

4 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 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 武樹臣;法律思想與傳統(tǒng)文化漫談[N];檢察日報;2010年

5 晉城市委黨校 王琴琴;黨校法律教學的幾點體會[N];山西黨校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焦海博;美國工具主義法律觀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2 陳勝;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閾下的法律與宗教[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陳若冰;女性農(nóng)民工法律意識的建構[D];上海大學;2013年

4 王守貴;論當代中國的法治精神[D];吉林大學;2010年

5 孫春偉;法律意識中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紅肖;一種互動性的法律觀[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2 李超;哈耶克二元法律觀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張瑞娟;論我國公民訴訟中法律意識的缺陷及完善[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4 張祥偉;論哈貝馬斯法律觀的形成[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5 陳懋;孔子法思想解讀[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6 劉珍杰;鄧小平法制思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永居;廢除“六法全書”的前后與是非[D];蘇州大學;2010年

8 張?zhí)K陽;論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D];吉林大學;2013年

9 于寶安;拉德布魯赫法哲學思想淺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10 陳佳函;民間法的基本價值探析[D];河南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9535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9535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923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