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刑不如一恥”——先秦時期刑法觀念的一個特色
本文選題:象刑 + 五刑 ; 參考:《社會科學輯刊》2014年03期
【摘要】:上古時代"刑"起源于對于罪過的處罰,這種處罰最初不是《尚書·堯典》等所說的"五刑",而是作為道德懲誡的"象刑",它只是氏族內(nèi)部的一種教化方式。《尚書·呂刑》篇所講周代的"刑"是周初"義刑義殺"的體現(xiàn),其所說明的是古代社會初期并不規(guī)范的刑罰。浸潤著傳統(tǒng)的道德精神與倫理規(guī)范的周禮支撐著周代社會的穩(wěn)固,而刑罰只是其末節(jié),而非主體。和"象刑"一樣,將刑納于其中的周禮,以激發(fā)人的恥感與社會責任感為宗旨,它是弱化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先秦時期"刑"的這種以教化為主線的情況,完全適應了以氏族為主體的古代社會需要。
[Abstract]:In ancient times, "punishment" originated from the punishment of sin,At first, this punishment was not the "five punishments" as described in "Shang Shu Yao Dian", but as a moral punishment and admonition. It was only a form of enlightenment within the clan. The "punishment" of Zhou Dynasty, as described in the Book of Shang Shu, Lu Xing, was the early Zhou Dynasty.The embodiment of "criminal justice",Its explanation is the ancient society early stage does not regulate the penalty.Zhou Li, which infiltrates the traditional moral spirit and ethical norms, supports the social stability of Zhou Dynasty, and punishment is only the last part, not the subject.Like "punishment",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weaken social contradictions by accepting punishment in Zhou Li, aiming at inspiring people's sense of sham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the pre-Qin period, the "punishment" with enlightenment as the main line completely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ancient society with the clan as the main body.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D929;D92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說與宋元法律[J];蒲松齡研究;2009年03期
2 強昌文;弱勢群體權(quán)益法律保護意義論綱[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韓秀桃;民國時期兼理司法制度的內(nèi)涵及其價值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4 王謀寅;;對中國成文法起源問題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段偉;;救災方式對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影響——因災錄囚及其對司法制度的破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6 劉洋;;漢代“不道”罪考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楊紹濱;北洋政府平政院述論[J];安徽史學;2003年03期
8 柳岳武;;南京國民政府看守所制度研究[J];安徽史學;2011年05期
9 魏文超;;宋朝時代變遷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變革[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陶有云;;論法學教學情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齊;;《五岳真形圖》的成立——以南岳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為廷”——秦漢時期的司法體系[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鄒兆辰;;唯物史觀指導下中國史學方法的進步[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5 宋春香;周慶春;;水事糾紛解決機制研究[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嚴奴國;劉恒;陳長均;;關于調(diào)整檢察院組織法結(jié)構(gòu)的思考[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7 張銳智;;試論黃遵憲《日本國志》對中國近代刑法改革的影響[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8 馬作武;馬騰;;春秋決獄論[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9 景蜀慧;;魏晉重實之風淺議[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10 李學勤;;商末金文中的職官“■”[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quán)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曉莉;20世紀上半葉陜西地區(qū)法學思想與法學實踐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8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別道玉;《國語》與先秦文化精神[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辰;明代私債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周勛;南京國民政府監(jiān)獄行刑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宋磊;我國死刑執(zhí)行制度中若干爭議性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楊小強;對我國資格刑的分析與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蘆翠;東周時期齊國女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青;論搶奪罪中的搶奪行為[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陳鑾;元代地方監(jiān)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寶來;海峽兩岸淫穢犯罪新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2 晁福林;我國文明時代初期社會發(fā)展道路及夏代社會性質(zhì)研究[J];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小健;論象刑[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1期
2 王小健;象刑與五刑[J];大連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3 張海峰;;“象刑”辨疑[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4 劉揚;;象刑——大夫違禮行為的制裁方式[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5 羅家云;;南詔國刑罰方式論析[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6 楊鴻雁;恥辱刑刑種試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徐娜;《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評介[J];北方論叢;1995年01期
8 吳平;我國古代的恥辱刑[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9 姜曉敏;班固“法自然”觀初探[J];政法論壇;2000年04期
10 關曉麗;《周禮》司法制度中所見的氏族制殘余[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尉琳;中國古代恥辱刑與傳統(tǒng)恥感文化[N];光明日報;2007年
2 汪律師;銀行是否應承擔責任[N];中華建筑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國泉;西周時期的德政與司法選擇[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田凱;中國古代恥辱刑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2 李玲玲;先秦教育刑思想探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霍星辰;中國古代恥辱刑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688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76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