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權利本位論新解——以中西比較為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8-04-04 18:09

  本文選題:權利 切入點:權利本位 出處:《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摘要】:如果將"權利本位"與"right-based"互譯是最好的譯法,那么中國學術界和英美學術界都存在著某種形式的權利本位論。將英美權利本位論與中國權利本位論進行對照和比較,有利于深化對權利本位論的學術認知,推進權利本位論的理論發(fā)展。權利本位論屬于權利的價值理論,貫穿于道德哲學、法哲學、政治哲學等學科領域。權利本位論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四個"先于",即權利先于功利、權利先于義務、權利先于權力、權利先于立法。權利本位論可以劃分出自由至上主義權利本位論、平等主義權利本位論和馬克思主義權利本位論三個分支。中國權利本位論要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必須實現(xiàn)從自說自話到中西對話、從法哲學理論到多學科理論、從理論體系到實踐方法論的三大轉(zhuǎn)變。
[Abstract]:If it is the best way to translate "right standard" and "right-based", there exists some form of right standard theory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and British and American academic circles.Comparing and comparing the Anglo-American right standard theory and the Chinese right standard theory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academic cognition of the right standard theory and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ight standard theory.Right-based theory belongs to the value theory of right and runs through the fields of moral philosophy, legal philosoph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so on.The basic thought of right standard theor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ur: right before utility, right before obligation, right before power, right before legislation.The theory of right standar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branches: freedom supremacy right standard, egalitarian right standard and Marxist right standard.In order to continue to develop China's rights-oriented theory,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ree major changes from self-talk to dialogu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legal philosophy theory to multi-disciplinary theory, from theoretical system to practical methodology.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燕;淺議權利和權力[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2 呂明;;剛性維權與動態(tài)維穩(wěn)——“權利本位說”在維穩(wěn)時代所遭遇的挑戰(zhàn)[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3 童之偉;論法學的核心范疇和基本范疇[J];法學;1999年06期

4 張亮;;當代中國權利本位思想之發(fā)展與意義檢視[J];廣西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5 屠國元,廖晶;翻譯等值概念述評[J];中國科技翻譯;2001年02期

6 夏勇;權利哲學的基本問題[J];法學研究;2004年03期

7 童之偉;論法理學的更新[J];法學研究;1998年06期

8 童之偉;再論法理學的更新[J];法學研究;1999年02期

9 鄭素一;;正確解讀權利本位與社會本位——以我國民法本位的演變?yōu)橐暯荹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李步云;;論人權的三種存在形態(tài)[J];法學研究;199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學鹿;梁鵬;;商法風險分配機制芻議[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強昌文;范德安;;底線倫理與權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3 程乃勝;;何謂法理學——讀龐德的《法理學》(第一卷)[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5 劉少軍;;通過正當程序?qū)崿F(xiàn)實體正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何志鵬;;“自然的權利”與權利理論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7 陳立峰;王海亮;;經(jīng)濟全球化對國際經(jīng)濟法拘束力的影響——從彼德斯曼關于國際經(jīng)濟法憲政功能的視角思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8 趙宗亮;;權利政治初論——方法、觀念與實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9 張訓;;打開刑法之門——評刑法學家陳興良教授的學術情懷[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10 張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辯——以法律實證主義為中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文艾;;檢察機關派員列席審委會制度的反思與建構[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楊鐵軍;;消費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實現(xiàn)研究——以民法為視角[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吳錦宇;;法和經(jīng)濟學在中國大陸的第一次浪潮[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5 朱勛克;苑仲達;;《社會救助法》的社會學思考[A];第二屆全國邊緣法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柯華慶;;法律經(jīng)濟學的思維方式[A];2005年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廖建求;;淺談法經(jīng)濟學的學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柯華慶;;法律效率論[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9 柯華慶;;實效主義經(jīng)濟學方法論[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馬建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下的刑罰執(zhí)行——論強化服刑人員的思想教育[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chǎn)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chǎn)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tǒng)視野下的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9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龍耀;國家保障與社會支持:中國高校學生生存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zhì)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國濤;納稅人權利保護司法論[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仉義品;量能課稅原則視域下的《企業(yè)所得稅法》[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侯成智;國際環(huán)境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環(huán)境法的發(fā)展:參與·創(chuàng)新·推動[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郭琳;我國礦區(qū)地下水資源的法律保護[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蔣士鋒;跨界環(huán)境損害法律責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楊鵬章;非強制性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行為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喬淑惠;隱私權憲法保護問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霍慧超;論生命權的憲法保障[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鐵初;中國古代精神病人犯罪法探析[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2 滋賀秀三;中國法文化的考察——以訴訟的形態(tài)為素材[J];比較法研究;1988年03期

3 董炯;權利至上、制度設計及其運作——行政權與公民權平衡中的行政法[J];比較法研究;1998年03期

4 張文顯;;關于權利和義務的思考[J];當代法學;1988年03期

5 葛洪義;;論法律權利的本質(zhì)[J];當代法學;1988年03期

6 張宗厚;;“權利本位”對于憲法學研究的意義[J];當代法學;1988年03期

7 張文顯;;法文化:法學的一塊新墾區(qū)[J];當代法學;1991年03期

8 張一粟;;環(huán)境法的權利本位論[J];東南學術;2007年03期

9 劉旺洪;國家與社會:權力控制的法理學思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6期

10 譚長貴;法的哲學內(nèi)涵——動態(tài)平衡態(tài)勢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 梁文道;[N];南方周末;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中圣;;關于權利與義務相互關系問題的論辯[J];當代法學;1990年02期

2 倪頌文,龐邦彩;民法典草案的爭議與定位[J];杭州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5期

3 趙愚;張李恩迪;;論權利本位法不能在我國古代自然產(chǎn)生的原因[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8年04期

4 張宗厚;;“權利本位”對于憲法學研究的意義[J];當代法學;1988年03期

5 封曰賢;;權利本位論異議[J];現(xiàn)代法學;1990年05期

6 任廣浩,葉立周;論權利的發(fā)展——以主體為線索的考察[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7 殷延海;法治的根本:私法自治[J];宿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陸晶;;權利本位研究范式在現(xiàn)代警務中的價值[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李國林;;建設以人為本的服務政府[J];科學社會主義;2006年05期

10 房嬌嬌;;行政不作為的國家賠償責任理論基礎初探[J];理論界;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何璐;;論環(huán)境法律觀念——生態(tài)本位[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四)[C];2006年

2 劉雪煥;;從權力本位邁向權利本位——關于“政治發(fā)展與政府創(chuàng)新”諸多熱點問題的研討綜述[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3 于善旭;;論我國全民健身的體育法治環(huán)境[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登忠;;經(jīng)濟法產(chǎn)生的歷史分析[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5 謝玲;;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一部生態(tài)安全法[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6 王印華;;利益表達與農(nóng)民的主體地位[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7 康紀田;;論效率與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兩度統(tǒng)一——以對物權法學的研究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喻中;走出魯濱遜的荒島[N];法制日報;2009年

2 彭興庭;工會應回歸權利本位[N];經(jīng)理日報;2004年

3 何家弘 廖明;執(zhí)法觀應從權力本位轉(zhuǎn)向權利本位[N];檢察日報;2004年

4 靳高風 劉敬煒 陳俠 陳永峰 楊悅之 吳錦華;抓住要害 對癥下藥[N];人民公安報;2003年

5 許建宇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透視社會保險法:權利本位與國家責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中共楚雄州委黨校 周永良;加強黨的領導 推進依法治國進程[N];楚雄日報(漢);2009年

7 本報記者 楊利春;發(fā)展是最好的繼承[N];中國人口報;2003年

8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廖奕;“法律人學”五說[N];檢察日報;2010年

9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劉凱湘;民法的理念、性格與展望[N];檢察日報;2002年

10 馬少華;評價立法的不同維度[N];法制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先燕;《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修改的價值取向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2 王彬輝;論環(huán)境法的邏輯嬗變[D];武漢大學;2005年

3 詹清榮;中國公共財政的法理基礎[D];吉林大學;2008年

4 辛博聰;現(xiàn)代法的博愛之維[D];吉林大學;2007年

5 王巖云;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檢視[D];吉林大學;2008年

6 章禮強;民法本位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7 鄭穎慧;宋代商業(yè)法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焦巖巖;“權利本位”理念下幼兒教師專業(yè)自主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9 王成禮;社會主義法治均衡發(fā)展戰(zhàn)略[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10 劉家用;國家權力主體與當代中國的政治和諧[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昊;風險社會法律治理中的“權利本位說”[D];廣州大學;2013年

2 張勁;公民權利本位之本土抵抗[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龍陳;民法本位初探[D];湘潭大學;2003年

4 李昌昊;權利與權力之溝通、協(xié)調(diào)與合意[D];蘇州大學;2007年

5 趙耀榮;論生命權的憲法保障[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楊莉詠;我國隱私權保護若干問題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冬妮;教師進修培訓權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尹繼良;民法本位的哲學思考[D];蘇州大學;2007年

9 羅紅艷;走向平衡-我國教師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胡君菡;論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私權理念[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7110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7110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9e0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