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情態(tài)證據(jù)制度的歷史考察
本文關鍵詞: 情態(tài) 陪審團制度 證據(jù)制度 被告人 交叉詢問 傳聞證據(jù)規(guī)則 陪審員 神明裁判 英國 證人 出處:《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英國情態(tài)證據(jù)制度的確立隨著人類理性思維的發(fā)展,以及教會的內部改革要求教士退出司法裁判,最終迫使法庭通過人類知識所能運用得到的各種探求和推理方式弄清罪與非罪的問題。神明裁判逐漸失去了正當性與合理性,訴訟制度急需變革。人們逐漸對情態(tài)形成了理性的認識,情態(tài)運用也逐漸擺脫了神明裁判這種極端的表達方式,慢慢走上了現(xià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ational thinking and the internal reform of the church, the priests were required to withdraw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Finally, it forced the court to make clear the problem of crime and non-crime by all kinds of exploration and reasoning that human knowledge could get. The divine judge gradually lost its legitimacy and rationality. The litigation system is in urgent need of change. People have gradually formed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modality, and the use of modality has gradually freed itself from the extreme expression of the divine judge, and has slowly moved on to the present.
【作者單位】: 吉林警察學院科研處;四川大學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
【基金】:吉林省公安廳科研項目(KY12-2011)
【分類號】:D956.1;D915.13
【正文快照】: 英國情態(tài)證據(jù)制度的確立隨著人類理性思維的發(fā)展,以及教會的內部改革要求教士退出司法裁判,最終迫使法庭通過人類知識所能運用得到的各種探求和推理方式弄清罪與非罪的問題。神明裁判逐漸失去了正當性與合理性,訴訟制度急需變革。人們逐漸對情態(tài)形成了理性的認識,情態(tài)運用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樹潔;;英國陪審團制度的發(fā)展與改革[J];司法改革論評;2009年00期
2 陳龍環(huán);;英國陪審團評議秘密規(guī)則[J];河北法學;2006年09期
3 王鑼鋒;;中國古代訴訟中的證據(jù)制度[J];消費導刊;2009年07期
4 史立梅;;美國對質權條款與傳聞證據(jù)規(guī)則關系之考察[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0年06期
5 沈大明;;中國古代的證據(jù)制度及其特點[J];社會科學;2006年07期
6 ;日本:“二戰(zhàn)”后首次啟用陪審團制度[J];法律與生活;2009年17期
7 賀建勇;朱煒;;對美國陪審團制度的考察與評析[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8 夏雨;;從杰克遜案看美國司法的陪審團制度[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6年11期
9 王旭,楊榮東;中國古代證據(jù)制度的特點[J];遼寧警專學報;2000年04期
10 謝望原;趙蘭明;;香港陪審團的歷史變遷[J];政治與法律;199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汝久;;浙江東陽事件辯護案[A];環(huán)境公益訴訟開展與律師的作用——2005年全國律協(xié)環(huán)境與資源法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于振森;;“張冠李戴”的貪污案件——被告人吳某貪污案[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3 張義平;;山東省海陽市“三冷”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案[A];律師環(huán)境法律實務培訓班教程[C];2001年
4 鄭劍;周德金;;刑事法官對司法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和策略——重溫董必武依法辦事思想的啟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5 ;北京交通噪聲污染損害賠償案[A];律師環(huán)境法律實務培訓班教程[C];2001年
6 張慰榮;;“7·13”鐵路運營安全事故案[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陳歡水;;簡析我國現(xiàn)行法制體系對人權保障的不足[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王佐龍;;民間社會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區(qū)為視域[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胡紀念;;美國精神錯亂辯護標準的啟示[A];中國法醫(yī)學會第三屆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高勇年;張建智;;淺論董必武法學思想與中國律師制度[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余 諍;本案應如何定性[N];人民法院報;2003年
2 ;浪底特大沉船事故再追究[N];人民法院報;2005年
3 王吉祥邋 費尤祥;移花接木騙取政府補貼百萬元[N];江蘇經濟報;2007年
4 徐晉;董文語被金華中院一審判死刑[N];人民法院報;2007年
5 劉妍;謊稱車輛被盜父子合伙騙保[N];人民法院報;2007年
6 費文彬邋通訊員 莫國趙 王子恩;河池15名村民受到處罰[N];人民法院報;2007年
7 記者 石國勝;兩起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犯罪案件公開宣判[N];人民日報;2006年
8 記者 馮文禮;非法出版刊物麗水假記者案主犯獲刑10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9 楊燕生;招錄落榜生入讀本科騙取五百萬[N];法制日報;2008年
10 練情情;金羊花園業(yè)委會主任獲刑三年[N];廣州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鐵初;中國近代證據(jù)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2 李詩芳;法庭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永明;論英國禁止雙重危險規(guī)則及其借鑒[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4 余素青;法庭言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5 趙軍峰;法律語篇信息結構及語言實現(xiàn)研究—漢英語篇對比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6 楊波;法律事實建構論[D];吉林大學;2007年
7 施光;法庭審判話語的批評性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沈琪;刑法推理方法初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訴訟制度變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郭響宏;俄國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檀磊;美國司法審判陪審團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2 馬君;美國的陪審團制度[D];武漢大學;2005年
3 陳燕琴;中國對抗制庭審交叉詢問階段問話人重述現(xiàn)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潘春燕;唐代的證據(jù)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5 邢青芳;中國律師辯護詞中情態(tài)的說服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6 劉文輝;法庭問話中的語用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7 彭丹云;法庭訴訟語言藝術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8 魏穎;美國刑事被告人強制取證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劉永賢;論自由心證的保障與限制機制[D];河南大學;2009年
10 牛志強;唐代口供證據(jù)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667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46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