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情理——探析中國法治發(fā)展所面臨的困境
本文關鍵詞:法律與情理——探析中國法治發(fā)展所面臨的困境 出處:《法制與社會》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法律運行中情理式的行為模式與法律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這是中國從傳統(tǒng)人治走向法治所面臨的困境。在法律推理中,情理可以彌補現(xiàn)代法律的價值虧空。法律與情理是建立與完善法治社會必須的價值規(guī)范。本文從不同視角,對情理與法理的沖突以及解決方式做初步探析。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0.0
【正文快照】: 法律與情理是一對對立統(tǒng)一的判斷。依法治國不等于單純地以法典內(nèi)容來進行裁判;同時,法治又不同于人治,所有裁判必須以法律為根據(jù),以事實為準繩,不能以個人一己好惡裁判。究竟在實務中如何正確處理兩者矛盾,需要從理論上做深入分析。一、情理的涵義及法律與情理之關系(一)情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張千帆;楊春福;黃斌;;法律的道路[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千帆;;民主與信任——從“美國銀行案”看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2 林玲;胡勁松;;論學位授予中的非學術標準[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3 朱文雁;;從司法現(xiàn)狀看判例在我國司法過程中的價值[J];法學論壇;2006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孫子良;國有土地使用權提前收回補償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佘俊臣;論懲罰性法律責任的合理性[D];蘇州大學;2002年
3 楊麗娜;論美國反托拉斯法的不確定性及其克服[D];湖南大學;2006年
4 蔣賢起;技術標準中的專利權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陸云生;論法官在司法中的權衡之術[D];遼寧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榮軍;;中國法治發(fā)展的社會基礎[J];清華法治論衡;2000年00期
2 高鴻鈞;21世紀中國法治瞻望[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劉武俊;;“富士康訴訟”凸顯中國法治“亞健康”[J];民主與科學;2006年05期
4 周曉慧;;中國法治政府的目標:公共服務型政府[J];中國經(jīng)貿(mào)導刊;2006年19期
5 賀霄;劉鈺婷;;中國法治的過去與未來[J];法制與社會;2006年18期
6 劉武俊;;2007年中國法治前景前瞻——2007年中國法治發(fā)展趨勢展望[J];改革與開放;2007年02期
7 蔣安杰;;回望中國法治三十年[J];法制資訊;2008年11期
8 ;《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fā)展報告》2009年卷即將出版[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9 ;中國法治發(fā)展的目標沖突與前景分析[J];公安研究;2009年08期
10 ;《研究生法學》20周年特刊征稿啟事[J];研究生法學;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紅陽;;我談董必武法律思想與中國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2 楊亞佳;;中國法治發(fā)展模式探討[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3 龍小寧;;權利假說理論與中國法治發(fā)展[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熊先覺;;百年中國法治路[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5 鮮連發(fā);;董必武法律思想與中國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6 熊先覺;;百年中國法治路[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7 李曙光;;和諧社會與法治建設[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7年
8 陳蕓;;略論中國法治的資源取向[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9 陳霞;;董必武法律思想與中國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10 李鴻淵;;新中國法治政府建設歷程與經(jīng)驗回顧——以權利與權力良性互動為視角[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杜萌;法治藍皮書歸納去年中國法治五特點[N];法制日報;2008年
2 楊守勇;中國法治網(wǎng)有“記者”近百,全是假的[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3 羅爭光 黃安琪;評析中國法治“大事件”[N];團結報;2013年
4 公安部 丁國強;中國法治的基因[N];北京日報;2013年
5 丁國強;期待現(xiàn)代中國法治之路早日走向成熟[N];法制日報;2013年
6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貴連;從貴族法治到民主法治:中國法治轉(zhuǎn)型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劉作翔;標準化:中國法治向縱深發(fā)展的標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8 本報記者 李艷潔;天津達沃斯再推中國法治進步[N];中國經(jīng)營報;2014年
9 李林;中國法治——已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N];團結報;2014年
10 祁鐵華 長春市委黨校;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N];吉林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祝庭顯;民本與民主交織下的新中國法治之路[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亞鵬;法律人性化與中國法治的發(fā)展[D];安徽大學;2007年
2 張猛;中國法治路徑選擇[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陳洋;中國法治正當性的理據(jù)簡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4 潘丹丹;訴辯交易與中國法治秩序建構[D];黑龍江大學;2004年
5 楊憲民;中國法治困境的思考[D];鄭州大學;2006年
6 李琴寶;中國法治建設路徑選擇[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文州;實踐思維視域下中國法治的改進[D];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2012年
8 陳文霞;風險社會背景下中國法治的發(fā)展與完善[D];河南大學;2013年
9 李勛;中國法治變革下的價值觀沖突[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楊玉坡;法治啟蒙與中國法治秩序建構[D];黑龍江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3346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33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