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伯爾曼“法律與宗教關系”的再探討
本文關鍵詞:對伯爾曼“法律與宗教關系”的再探討
【摘要】:美國學者哈羅德·J.伯爾曼深刻地剖析了法律與宗教的關系。他認為,法律最初主要起源于自然法和神法,代表神的旨意和自然規(guī)律,這是當時人們依靠和信仰法律的基礎。從法律發(fā)展史來看,法律的神圣屬性隨著法律的演變而逐漸減弱,人們對法律的敬畏和尊崇之情也隨之消減。面對法律的懲罰,違法者不再有更多來自信仰上的悔改和道德上的自責,只是按照法律規(guī)定承擔責任而已。伯爾曼特別強調宗教與法律的互動關系,認為"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僵死的法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yōu)榭裥?。因此,當法律成為人們的信仰、具有權威性時,將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社會管理成本下降,人們相互關愛、信守合約,從而真正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良性社會模式。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伯爾曼 法律屬性 權威性 法律信仰
【分類號】:D90-052
【正文快照】: 一、法律的起源與其神圣屬性對于法律的起源,伯爾曼在《千禧年視角下的西方法律傳統:過去與未來》一文中指出:“讓我引用霍姆斯(Holmes)的一段名言:要了解‘法律’是什么,我們必須知道它曾經是什么,以及它將要變成什么!痹跉W洲中世紀將近九個世紀的時間里,西方社會的法律傳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岳純之;伯爾曼法律思想述評[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趙毅;;兩個世界的游離與超越——對伯爾曼法律與宗教思想的一個初步解讀[J];新學術;2007年03期
3 蔡宗廷;;法律不堪承受之重——讀伯爾曼的《法律與宗教》[J];克拉瑪依學刊;2011年04期
4 余濤;;宗教與法的現代性關系辨析——伯爾曼學說的一種獨特視角[J];商洛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5 黃成;趙東;江正圣;;伯爾曼法律思想解讀[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年03期
6 熊浩;;所賦與所具——讀伯爾曼《法律與宗教》[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曹喬華;;論法律的宗教性——兼解讀伯爾曼的《法律與宗教》[J];云夢學刊;2007年06期
8 薄振峰,楊帆;論伯爾曼法學思想中的綜合因素[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方立新;姚利紅;;威權,信仰,及其他——重讀伯爾曼《法律與宗教》[J];外國法制史研究;2010年00期
10 李孟菊;;法律如何信仰——讀伯爾曼的《法律與宗教》[J];法制與社會;2009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飛舟;;伯爾曼宗教至上論的困境[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法與宗教的歷史變遷[C];2010年
2 方立新;姚利紅;;威權,信仰,及其他——重讀伯爾曼《法律與宗教》[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法與宗教的歷史變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湖南省長沙縣人民法院 李少葵;哈羅德·伯爾曼:“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N];人民法院報;2010年
2 林來梵;從法律通往上帝的懷抱[N];南方周末;2007年
3 江西省吉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伍春輝;法律的信仰與信仰的法律[N];人民法院報;2011年
4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關曉海;“法律必須被信仰”的再審視[N];人民法院報;2011年
5 姚志堅 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澳大利亞新西蘭法治觀感[N];人民法院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吳青華;伯爾曼世界共同法理論探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2 覃陽;伯爾曼的法律思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鵬;伯爾曼法律與革命思想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黃麗曄;伯爾曼法律傳統形成觀及對中國法制建設的啟示[D];海南大學;2012年
5 周圣W,
本文編號:1056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05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