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任通督針刺法對乳腺癌化療藥物副作用影響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2 04:10
目的:觀察調任通督針刺法對乳腺癌術后化療藥物副作用的療效,以及對下次化療出現(xiàn)副作用的預防作用的研究,探討調任通督針刺法對臟腑保護機制的研究,為臨床提高乳腺癌化療患者的生存質量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法。方法:1、將收集到的符合入組標準的259例患者根據(jù)副作用的不同分為:消化道反應組、骨髓抑制組。2、再將消化道反應組及骨髓抑制組,每組所納入患者按就診順序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等待治療組、調任通督針刺組、安慰劑組。3、等待治療組:均不采取任何干預治療。調任通督針刺組:取穴:百會、中脘、關元、氣海、中極、命門、腰陽關、腰俞,每日一次,連續(xù)針刺7次為一個療程。氣海、關元、命門用補法,其他穴位用平補平瀉法。安慰劑(假針刺)組:因是臨床研究,故選用非穴位刺激為假針刺安慰劑組,在調任通督針刺法主穴下移20mm處,其余操作方法與治療組均相同,沒有電流刺激(電針照樣接線,內部電線剪斷沒有電流通過),沒有針刺得氣感,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連續(xù)針刺7次為一個療程。4、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分別于治療前對比惡心、嘔吐積分以及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數(shù)值。5、對所有納入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進行對比;對所有納入的患...
【文章來源】: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獻研究
1. 國內外乳腺癌的發(fā)展趨勢和現(xiàn)代研究
1.1 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
1.2 年齡特異性發(fā)病率
1.3 城鄉(xiāng)乳腺癌發(fā)病率
1.4 發(fā)病率走勢
2. 中國乳腺癌死亡流行病現(xiàn)狀
2.1 女性乳腺癌死亡情況
2.2 年齡特異性死亡率
2.3 城鄉(xiāng)乳腺癌死亡情況
2.4 癌癥死亡變化趨勢
2.5 乳腺癌存活率
3. 乳腺癌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4. 2019年乳腺癌手術后進行輔助化療的臨床指南內容
4.1 適應證
4.2 禁忌證
4.3 治療前談話
4.4 治療前準備
4.5 輔助化療方案與注意事項
5. 中醫(yī)學對乳腺癌的認識
6. 乳腺癌化療藥物副作用的中醫(yī)常規(guī)治療
6.1 骨髓抑制反應
6.2 消化道反應
6.3 心臟毒性反應
6.4 脫發(fā)
6.5 其它
7. 針刺與艾灸對乳腺癌化療藥物副作用的治療優(yōu)勢
7.1 惡心嘔吐
7.2 便秘
7.3 骨髓抑制
7.4 對其他方面的影響
第二部分臨床研究
1. 研究對象與選擇標準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剔除和脫落
1.6 終止標準
2. 治療方法
3. 療效觀察
3.1 主要指標
3.2 次要指標
3.3 統(tǒng)計學分析
4. 研究結果及分析
4.1 主要指標
4.2 次要指標
4.3 二次化療指標觀察
第三部分討論
1. 數(shù)據(jù)結果分析
1.1 消化道指標
1.2 骨髓抑制指標
1.3 焦慮、抑郁評分
1.4 肝腎功能指標
1.5 腫瘤指標
2. 第二次化療結束后副作用數(shù)據(jù)分析
2.1 消化道指標
2.2 骨髓抑制指標
2.3 焦慮、抑郁評分
2.4 生活質量評分
2.5 肝腎功能
2.6 腫瘤指標
3. 調任通督針法選擇的理論基礎
3.1 任督二脈統(tǒng)領調節(jié)全身陰陽
3.2 任督二脈調節(jié)全身臟腑氣血
3.3 調任通督與調補氣血的關系
4. 調任通督針法選穴的意義
4.1 百會
4.2 關元
4.3 氣海
5. 調任通督針刺法的西醫(yī)機理探討
6. 課題相關問題及展望
6.1 課題相關問題
6.2 課題研究的展望
第四部分 結語
第五部分 附錄
1. 患者調查問卷
2. 知情同意書
3. 調任通督法對治療乳腺癌化療藥物副作用影響的臨床研究信息采集
4. 卡氏評分表
5. 體力狀況評分標準
6. 焦慮自評量表(SAS)
7. SDS抑郁自評量表
8. 腫瘤科醫(yī)生調查問卷
9. 研究生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及參與課題情況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針刺治療60例腫瘤伴發(fā)焦慮抑郁患者的臨床研究[J]. 鄧小月,徐天舒.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8(09)
[2]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積極情緒與自我效能感及益處發(fā)現(xiàn)的關系[J]. 張瑞芹,孫翠勇,康乃馨,羅艷艷,郭蘭青. 廣東醫(yī)學. 2018(12)
[3]不同灸法治療惡性腫瘤療效比較[J]. 王玉娟,劉瑩露,徐天舒. 中醫(yī)學報. 2018(06)
[4]乳腺癌患者心理韌性及其心理干預方式的研究進展[J]. 何欣,楊婷婷,高陽陽,宋艷秋. 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02)
[5]乳腺癌不同方案新輔助化療后對粒細胞減少的影響及處理[J]. 羅恩茜,倪青. 重慶醫(yī)學. 2018(07)
[6]治療乳腺癌新藥——馬來酸來那替尼(neratinib maleate)[J]. 陳本川. 醫(yī)藥導報. 2018(03)
[7]化療乳腺癌患者對同伴支持的需求及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 唐茂婷,劉賢亮,朱瑞雪,吳茜,陳蓓敏,毛雅芬,施雁.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04)
[8]中國女性1987—2014年乳腺癌死亡趨勢的Joinpoint回歸分析[J]. 周薇,張志將,畢勇毅,王麗君,劉曉雪,宇傳華.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02)
[9]中國蒽環(huán)類藥物治療乳腺癌專家共識[J]. 胡夕春,張劍,陳德滇,傅佩芬,范志民,何建軍,金鋒,李卉,陸勁松,劉曉安,劉真真,毛大華,毛杰,歐陽取長,盛湲,王海波,王坤,王樹森,王圣應,王曉稼,王永勝,楊其峰,張建國,張強. 中國腫瘤臨床. 2018(03)
[10]2017年乳腺癌新輔助治療進展[J]. 陳波,張磊. 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01)
博士論文
[1]調任通督針法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 緱燕華.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16863
【文章來源】: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獻研究
1. 國內外乳腺癌的發(fā)展趨勢和現(xiàn)代研究
1.1 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
1.2 年齡特異性發(fā)病率
1.3 城鄉(xiāng)乳腺癌發(fā)病率
1.4 發(fā)病率走勢
2. 中國乳腺癌死亡流行病現(xiàn)狀
2.1 女性乳腺癌死亡情況
2.2 年齡特異性死亡率
2.3 城鄉(xiāng)乳腺癌死亡情況
2.4 癌癥死亡變化趨勢
2.5 乳腺癌存活率
3. 乳腺癌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4. 2019年乳腺癌手術后進行輔助化療的臨床指南內容
4.1 適應證
4.2 禁忌證
4.3 治療前談話
4.4 治療前準備
4.5 輔助化療方案與注意事項
5. 中醫(yī)學對乳腺癌的認識
6. 乳腺癌化療藥物副作用的中醫(yī)常規(guī)治療
6.1 骨髓抑制反應
6.2 消化道反應
6.3 心臟毒性反應
6.4 脫發(fā)
6.5 其它
7. 針刺與艾灸對乳腺癌化療藥物副作用的治療優(yōu)勢
7.1 惡心嘔吐
7.2 便秘
7.3 骨髓抑制
7.4 對其他方面的影響
第二部分臨床研究
1. 研究對象與選擇標準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剔除和脫落
1.6 終止標準
2. 治療方法
3. 療效觀察
3.1 主要指標
3.2 次要指標
3.3 統(tǒng)計學分析
4. 研究結果及分析
4.1 主要指標
4.2 次要指標
4.3 二次化療指標觀察
第三部分討論
1. 數(shù)據(jù)結果分析
1.1 消化道指標
1.2 骨髓抑制指標
1.3 焦慮、抑郁評分
1.4 肝腎功能指標
1.5 腫瘤指標
2. 第二次化療結束后副作用數(shù)據(jù)分析
2.1 消化道指標
2.2 骨髓抑制指標
2.3 焦慮、抑郁評分
2.4 生活質量評分
2.5 肝腎功能
2.6 腫瘤指標
3. 調任通督針法選擇的理論基礎
3.1 任督二脈統(tǒng)領調節(jié)全身陰陽
3.2 任督二脈調節(jié)全身臟腑氣血
3.3 調任通督與調補氣血的關系
4. 調任通督針法選穴的意義
4.1 百會
4.2 關元
4.3 氣海
5. 調任通督針刺法的西醫(yī)機理探討
6. 課題相關問題及展望
6.1 課題相關問題
6.2 課題研究的展望
第四部分 結語
第五部分 附錄
1. 患者調查問卷
2. 知情同意書
3. 調任通督法對治療乳腺癌化療藥物副作用影響的臨床研究信息采集
4. 卡氏評分表
5. 體力狀況評分標準
6. 焦慮自評量表(SAS)
7. SDS抑郁自評量表
8. 腫瘤科醫(yī)生調查問卷
9. 研究生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及參與課題情況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針刺治療60例腫瘤伴發(fā)焦慮抑郁患者的臨床研究[J]. 鄧小月,徐天舒.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8(09)
[2]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積極情緒與自我效能感及益處發(fā)現(xiàn)的關系[J]. 張瑞芹,孫翠勇,康乃馨,羅艷艷,郭蘭青. 廣東醫(yī)學. 2018(12)
[3]不同灸法治療惡性腫瘤療效比較[J]. 王玉娟,劉瑩露,徐天舒. 中醫(yī)學報. 2018(06)
[4]乳腺癌患者心理韌性及其心理干預方式的研究進展[J]. 何欣,楊婷婷,高陽陽,宋艷秋. 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02)
[5]乳腺癌不同方案新輔助化療后對粒細胞減少的影響及處理[J]. 羅恩茜,倪青. 重慶醫(yī)學. 2018(07)
[6]治療乳腺癌新藥——馬來酸來那替尼(neratinib maleate)[J]. 陳本川. 醫(yī)藥導報. 2018(03)
[7]化療乳腺癌患者對同伴支持的需求及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 唐茂婷,劉賢亮,朱瑞雪,吳茜,陳蓓敏,毛雅芬,施雁.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04)
[8]中國女性1987—2014年乳腺癌死亡趨勢的Joinpoint回歸分析[J]. 周薇,張志將,畢勇毅,王麗君,劉曉雪,宇傳華.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02)
[9]中國蒽環(huán)類藥物治療乳腺癌專家共識[J]. 胡夕春,張劍,陳德滇,傅佩芬,范志民,何建軍,金鋒,李卉,陸勁松,劉曉安,劉真真,毛大華,毛杰,歐陽取長,盛湲,王海波,王坤,王樹森,王圣應,王曉稼,王永勝,楊其峰,張建國,張強. 中國腫瘤臨床. 2018(03)
[10]2017年乳腺癌新輔助治療進展[J]. 陳波,張磊. 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01)
博士論文
[1]調任通督針法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 緱燕華.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16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3168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