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頸痛的隨機對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6 11:02
背景和目的:頸痛是一種常見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健康問題,治療方法種類繁多。針灸治療是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之一,多年來一直被用于治療多種病癥,尤其是痛癥。腹針是近幾十年應用于臨床的一種新的針灸療法,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來調節(jié)臟腑功能和局部經絡,治療各種病癥,其特點是安全、無痛或微痛。本研究的目的是透過在廣州進行一項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探討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頸痛的臨床療效,確定其臨床價值,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客觀證據(jù)。方法:本課題為一項前瞻性、受試者和評估者盲、隨機、平行對照臨床研究,以隨機分配的方式按1:1比例將7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神經根型頸椎病頸痛患者分配至腹針組(試驗組)和鄰近假穴針刺對照組(對照組)。本試驗經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針灸科門診進行。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方可參與本研究。本研究由合資格針灸醫(yī)師進行治療操作,并嚴格按照統(tǒng)一程序進行相應治療。試驗組取穴為中脘、關元、雙側商曲和雙側滑肉門。對照組穴位取試驗組穴位旁開1寸的位置,操作方法及程序完全模仿試驗組進行。試驗組和對照組每次治療均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兩組均于頸部使用場效應治療儀進行局部溫熱理療。兩組療程均...
【文章來源】: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11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研究
1.1 頸椎病的流行病學
1.2 西醫(y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1.2.1 頸椎病的基本概念
1.2.2 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
1.2.3 頸椎病的診斷與分型
1.2.4 西醫(yī)治療方法及研究現(xiàn)狀
1.3 中醫(y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1.3.1 病名源流
1.3.2 頸椎病的病因病機
1.3.3 頸椎病的中醫(yī)分型
1.3.4 中醫(yī)藥治療方法及研究現(xiàn)狀
1.4 腹針治療頸椎病的研究現(xiàn)狀
1.4.1 腹針療法概述
1.4.2 腹針療法治療頸椎病的認識
1.4.3 腹針治療頸椎病的研究現(xiàn)狀
1.5 針刺研究中安慰對照的研究現(xiàn)狀
1.5.1 安慰對照的意義
1.5.2 針刺研究中安慰對照的設計
1.5.3 國內外針刺研究中安慰對照的現(xiàn)狀
第二章 臨床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設
2.3 研究設計類型、原則與試驗步驟
2.3.1 研究設計
2.3.2 研究步驟
2.4 研究對象
2.4.1 病例來源
2.4.2 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侯分類
2.4.3 納入標準
2.4.4 排除標準
2.4.5 剔除標準
2.4.6 終止研究標準
2.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2.5.1 治療方法
2.5.2 合并其他治療
2.6 觀察項目與檢測時點
2.6.1 主要結局指標
2.6.2 次要結局指標
2.6.3 其他觀察指標
2.7 療效評定標準
2.8 安全性評價
2.9 不良事件的觀察及處理
2.9.1 暈針
2.9.2 滯針
2.9.3 彎針
2.9.4 斷針
2.9.5 血腫
2.10 研究的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2.11 數(shù)據(jù)安全監(jiān)查
2.12 統(tǒng)計學處理
2.12.1 數(shù)據(jù)庫的構建和管理
2.12.2 統(tǒng)計分析
2. 13 臨床研究的倫理學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研究完成情況
3.2 基線一般情況比較
3.3 基線各觀察指標評分比較
3.4 主要結局指標評價
3.4.1 兩組治療前后NPQ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4.2 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兩組治療前后NPQ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 次要結局指標評價
3.5.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2 兩組首次治療前后VA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3 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4 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首次治療前后VA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5 兩組治療前后SF-36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6 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前后SF-36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6 臨床療效評定
3.7 合并治療及用藥情況
3.8 安全性評價
第四章 討論
4.1 主要研究結果的探討
4.1.1 主要結局指標分析
4.1.2 次要結局指標分析
4.1.3 鄰近假穴針刺對照實施得宜
4.1.4 安全性分析
4.2 立論及方案制定依據(jù)
4.2.1 腹針的治療作用
4.2.2 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頸痛的機制
4.2.3 本研究的選穴原則及依據(jù)
4.3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及優(yōu)點
4.4 本研究不足之處和今后研究的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統(tǒng)計學審核證明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針刀與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有效性與安全性的Meta分析和試驗序貫分析[J]. 張任攀,修忠標,劉晶,陳斌,劉洪,趙紅佳. 康復學報. 2019(01)
[2]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Meta分析[J]. 尹遜路,朱立國,馮敏山,魏戌,于杰,梁龍. 康復學報. 2018(04)
[3]“薄氏”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 吳瑋. 醫(yī)療裝備. 2018(15)
[4]電針結合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0例臨床觀察[J]. 曹興博.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8(10)
[5]國內近5年隨機對照試驗中安慰針刺運用分析[J]. 王壽巖,王輝,蔡斐,韓寶杰. 上海針灸雜志. 2017(10)
[6]頸椎病中西醫(yī)療法的臨床研究進展[J]. 朱婷,金艷芳.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7(13)
[7]頸椎間盤置換與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治療單節(jié)段頸椎病:中長期隨訪結果Meta分析[J]. 陳波,瞿霞,陶源,羅成,楊林,鄒永根.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15)
[8]電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Meta分析[J]. 粟勝勇,李妮娜,趙駿,陳霞,邱菊,黃云龍.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8)
[9]職業(yè)因素與頸椎病發(fā)病關系研究進展[J]. 鄭亦沐,關里. 中國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7(02)
[10]針灸臨床試驗中安慰對照方法的設計[J]. 周建英,朱林林,羅玲.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7(04)
博士論文
[1]腹針、體針、推拿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對比研究[D]. 劉家維.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 吳宗佾.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5
[2]動氣針法結合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 袁龍健.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286884
【文章來源】: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11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研究
1.1 頸椎病的流行病學
1.2 西醫(y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1.2.1 頸椎病的基本概念
1.2.2 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
1.2.3 頸椎病的診斷與分型
1.2.4 西醫(yī)治療方法及研究現(xiàn)狀
1.3 中醫(y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1.3.1 病名源流
1.3.2 頸椎病的病因病機
1.3.3 頸椎病的中醫(yī)分型
1.3.4 中醫(yī)藥治療方法及研究現(xiàn)狀
1.4 腹針治療頸椎病的研究現(xiàn)狀
1.4.1 腹針療法概述
1.4.2 腹針療法治療頸椎病的認識
1.4.3 腹針治療頸椎病的研究現(xiàn)狀
1.5 針刺研究中安慰對照的研究現(xiàn)狀
1.5.1 安慰對照的意義
1.5.2 針刺研究中安慰對照的設計
1.5.3 國內外針刺研究中安慰對照的現(xiàn)狀
第二章 臨床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設
2.3 研究設計類型、原則與試驗步驟
2.3.1 研究設計
2.3.2 研究步驟
2.4 研究對象
2.4.1 病例來源
2.4.2 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侯分類
2.4.3 納入標準
2.4.4 排除標準
2.4.5 剔除標準
2.4.6 終止研究標準
2.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2.5.1 治療方法
2.5.2 合并其他治療
2.6 觀察項目與檢測時點
2.6.1 主要結局指標
2.6.2 次要結局指標
2.6.3 其他觀察指標
2.7 療效評定標準
2.8 安全性評價
2.9 不良事件的觀察及處理
2.9.1 暈針
2.9.2 滯針
2.9.3 彎針
2.9.4 斷針
2.9.5 血腫
2.10 研究的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2.11 數(shù)據(jù)安全監(jiān)查
2.12 統(tǒng)計學處理
2.12.1 數(shù)據(jù)庫的構建和管理
2.12.2 統(tǒng)計分析
2. 13 臨床研究的倫理學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研究完成情況
3.2 基線一般情況比較
3.3 基線各觀察指標評分比較
3.4 主要結局指標評價
3.4.1 兩組治療前后NPQ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4.2 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兩組治療前后NPQ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 次要結局指標評價
3.5.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2 兩組首次治療前后VA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3 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4 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首次治療前后VA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5 兩組治療前后SF-36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5.6 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前后SF-36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3.6 臨床療效評定
3.7 合并治療及用藥情況
3.8 安全性評價
第四章 討論
4.1 主要研究結果的探討
4.1.1 主要結局指標分析
4.1.2 次要結局指標分析
4.1.3 鄰近假穴針刺對照實施得宜
4.1.4 安全性分析
4.2 立論及方案制定依據(jù)
4.2.1 腹針的治療作用
4.2.2 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頸痛的機制
4.2.3 本研究的選穴原則及依據(jù)
4.3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及優(yōu)點
4.4 本研究不足之處和今后研究的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統(tǒng)計學審核證明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針刀與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有效性與安全性的Meta分析和試驗序貫分析[J]. 張任攀,修忠標,劉晶,陳斌,劉洪,趙紅佳. 康復學報. 2019(01)
[2]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Meta分析[J]. 尹遜路,朱立國,馮敏山,魏戌,于杰,梁龍. 康復學報. 2018(04)
[3]“薄氏”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 吳瑋. 醫(yī)療裝備. 2018(15)
[4]電針結合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0例臨床觀察[J]. 曹興博.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8(10)
[5]國內近5年隨機對照試驗中安慰針刺運用分析[J]. 王壽巖,王輝,蔡斐,韓寶杰. 上海針灸雜志. 2017(10)
[6]頸椎病中西醫(yī)療法的臨床研究進展[J]. 朱婷,金艷芳.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7(13)
[7]頸椎間盤置換與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治療單節(jié)段頸椎病:中長期隨訪結果Meta分析[J]. 陳波,瞿霞,陶源,羅成,楊林,鄒永根.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15)
[8]電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Meta分析[J]. 粟勝勇,李妮娜,趙駿,陳霞,邱菊,黃云龍.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8)
[9]職業(yè)因素與頸椎病發(fā)病關系研究進展[J]. 鄭亦沐,關里. 中國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7(02)
[10]針灸臨床試驗中安慰對照方法的設計[J]. 周建英,朱林林,羅玲.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7(04)
博士論文
[1]腹針、體針、推拿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對比研究[D]. 劉家維.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 吳宗佾.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5
[2]動氣針法結合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 袁龍健.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2868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2868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