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受體輔助因子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骨與肌肉代謝關聯(lián)性及補腎健脾化瘀方的協(xié)同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00:16
【摘要】:的改善作用,并能一定程度增加肌力及肌肉含量。綜上,本課題希望從核受體及其輔助因子SRC-3及PGC-1 α為切入點研究其可能在肌肉代謝中發(fā)揮的作用及其在骨與肌肉代謝相互影響的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嘗試為闡明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發(fā)病機制及骨質疏松患者骨與肌肉代謝交互調節(jié)的詳細機理提供理論基礎。并進一步研究補腎健脾化瘀方對骨質疏松中骨骼與肌肉代謝異常的協(xié)同干預效果和作用機理,證實中藥防治骨質疏松的療效,為臨床采用中醫(yī)藥療法治療骨質疏松提供新的理論依據(jù)。下面將對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進行分別闡述:目的探討SRC-3、PGC-1 α在PMOP患者骨與肌肉代謝中的作用及可能聯(lián)系;觀察補腎健脾化瘀中藥復方對去勢骨質疏松大鼠骨與肌肉代謝異常的協(xié)同干預作用及可能機制。方法1臨床研究:本研究屬橫斷面研究,以PMOP患者為研究對象,采集受試者外周血并測定骨密度、肌力、肌肉含量,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檢測血清SRC-3和PGC-1 α水平,研究SRC-3和PGC-1 α與患者骨與肌肉代謝水平的相關性,并探討肌肉功能改變在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病理過程中的作用。2動物研究:以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為模型,以中藥補腎健脾化瘀方為工具藥,通過DXA測量骨密度、網格實驗測定肌力、骨與肌肉組織切片檢測形態(tài)學、ELISA檢測外周血、肌肉、骨骼組織中SRC-3、PGC-1 α等蛋白含量,實時熒光定量核酸擴增檢測(QPCR)檢測肌肉中Wnt/β-catnin信號通路相關mRNA的表達,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rn-blotting)檢測MAPK通路相關蛋白表達,探討核受體輔助因子SRC-3、PGC-1 α在去卵巢大鼠骨與肌肉代謝異常中的可能作用及補腎健脾化瘀方對去卵巢大鼠骨丟失與肌肉代謝異常的干預作用及可能機制。結果1 SRC-3和PGC-1 α在PMOP患者骨組織和血清中的表達水平及意義1.1 PMOP患者血清SRC-3和PGC-1 α表達水平與各部位骨密度相關性53例受試對象血清SRC-3水平與肌力、腰椎BMD、左股骨頸BMD、左股骨上端BMD正相關,相關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1)。血清PGC-1 α水平與肌力、腰椎BMD、左股骨頸BMD、左股骨上端BMD正相關,相關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血清PGC-1 α水平腰椎BMD相關性p值均0.05,其余各項p值均0.01)。1.2 PMOP患者肌力、骨密度及體內SRC-3和PGC-1 α水平相關性根據(jù)受試者肌力水平,將之分為肌力正常組(4-5級)與肌力減弱(0-3級)組。肌力正常組共36例,肌力減弱組共17例。兩組之間年齡的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肌力減弱組的血清SRC-3、PGC-1 α水平較肌力正常組為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肌力減弱組的腰椎BMD較肌力正常組為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032,0.018均0.05)肌力減弱組的左股骨頸BMD、左股骨上端BMD均較肌力正常組為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2核受體輔助因子SRC-3、PGC-1α與去卵巢SD大鼠骨質疏松骨與肌肉代謝關聯(lián)性及補腎健脾化瘀中藥復方對其的聯(lián)合干預作用2.1各組動物體質量、肌力及肌肉含量變化情況給藥前各組大鼠間體質量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給藥全程每30天為節(jié)點對各組大鼠間進行體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給藥90天后各組大鼠間體肌肉含量組間橫向比較,BSZY、EV及RLX組給藥90天肌肉含量均高于OVX組,但低于Sham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給藥180天各組大鼠間體肌肉含量組間橫向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給藥90、180天節(jié)點各組動物肌肉含量組內縱向比較,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骨組織形態(tài)學給藥90天后OVX、BSZY、EV、RLX組大鼠骨小梁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與骨密度檢測結果一致。0VX組骨小粱大面積減少,部分區(qū)域稀疏變細且分布不均,骨小梁間隙增大。Sham組可見骨小粱密集、排列較整齊、仍能連接成網,骨小梁間隙較小,骨小梁形態(tài)結構尚完整,骨細胞細胞核清晰可見。與OVX組比較,BSZY、EV、RLX組可見骨小梁數(shù)量較OVX組為多,部分區(qū)域骨小梁連接性尚可.2.3各組動物血清、骨骼與肌肉組織中SRC-3與PGC-1α比較給藥90天及180天時,OVX、BSZY、EV及RLX組血清SRC-3與PGC-1 α水平均高于OVX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均0.001)。BSZY、EV、RLX組血清SRC-3與PGC-1α水平均低于Sham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均0.001)。而BSZY、EV、RLX三組間血清SRC-3與PGC-1 α水平的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412)。給藥90天及180天時,OVX、BSZY、EV及RLX組骨組織SRC-3與PGC-1α水平均低于Sham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均0.001)。BSZY、EV、RLX組骨組織SRC-3與PGC-1α水平均高于OVX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分別為p=0.013,p=0.004,p0.001)。而BSZY、EV、RLX三組間骨組織SRC-3與PGC-1 α水平的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61)。給藥90天及180天時,OVX、BSZY、EV及RLX組肌肉組織SRC-3與PGC-1 α水平均低于 Sham 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p=0.006,p=0.028)。BSZY、EV、RLX組肌肉組織SRC-3與PGC-1 α水平均高于OVX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均0.001)。而BSZY、EV、RLX三組間肌肉組織SRC-3與PGC-1 α水平的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182)。2.4血清與肌肉、骨骼組織中SRC-3、PGC-1 α水平相關性血清SRC-3水平與肌肉、骨骼組織中SRC-3水平正相關,相關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肌肉組織中SRC-3水平與骨骼組織中SRC-3水平正相關,相關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血清PGC-1 α水平與肌肉、骨骼組織中PGC-1 α水平正相關,相關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肌肉組織中PGC-1 α水平與骨骼組織PGC-1 α水平正相關,相關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2.5各組大鼠肌肉組織中Wnt通路相關mRNA情況①PGC-1 a:與Sham組相比,OVX組PGC-1 α mRNA表達水平下降(p0.001),BSZY組相對于OVX組而言,PGC-1 α mRNA表達水平上升(p=0.001),EV、RLX組PGC-1 αmRNA 表達水平與 OVX 組無差異(p=0.259,p=0.314),且低于 BSZY 組(p0.05),BSZY組和 EV、RLX 組 PGC-1 α mRNA 表達水平均低于 Sham 組(p=0.006 和 p0.001);②ERR α:與Sham組相比,OVX組ERRα mRNA表達水平上升(p0.001),BSZY、EV、RLX 組均低于 OVX 組(p0.01),EV、RLX 組低于 BSZY 組(p0.001),EV、RLX組間比較沒有差異(p0.05),BSZY、EV和RLX組均高于Sham組(p0.001);③SRC-3:與 Sham 組相比,OVX 組 SRC-3 mRNA 表達水平下降(p0.001),BSZY、EV 和 RLX 組均高于 0VX 組(p0.05),EV 和 RLX 組低于 BSZY 組(p0.05),BSZY、EV和RLX組均低于Sham組(均為p0.001);④OPN:Sham組、BSZY、EV和RLX組相對于OVX組而言,OPN mRNA表達水平下降(均為 P0.001),BSZY 組高于 Sham、EV 和 RLX 組(p0.05)),EV 和 RLX 組與Sham 組無差異(p=0.138,p=0.657);⑤OPG:Sham、BSZY、EV和RLX組相對于OVX組而言,OPG mRNA表達水平升高(均為p0.001),Sham 組高于 BSZY、EV 和 RLX 組(均為 p0.001),BSZY、EV 和RLX 組無差異(p0.05);⑥Runx2:與Sham組相比,OVX、BSZY、EV和RLX組Runx2 mRNA表達水平下降(p0.001),BSZY 組高于 OVX、EV 和 RLX 組(均為 p0.001),0VX 組與 EV 和 RLX組無差異(p0.05);⑦LRP5:與Sham組相比,OVX組、BSZY、EV和RLX組LRP5 mRNA表達水平下降(均為p0.001),BSZY 組高于 OVX、EV 和 RLX 組(p0.05),0VX 組與 EV、RLX 組無差異(p=0.145,p=0.257);⑧β-catenin:與 Sham 組相比,OVX、BSZY、EV 和 RLX 組 β-catenin mRNA 表達水平下降(均為p0.001),BSZY、EV和RLX組高于OVX組(p0.001),BSZY組高于 EV 和 RLX 組(p0.05)。2.6各組MAPK通路相關蛋白表達情況給藥90天及180天后與Sham組相比,0VX組JNK、ERK1/2蛋白相對表達量均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各給藥組與OVX組相比蛋白相對表達量均高,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給藥90天后,EV組、RLX組各蛋白水平與BSZY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8)。給藥180天后,EV組JNK蛋白表達水平高于BSZY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RLX組JNK、ERK1/2蛋白相對表達量均低于BSZY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7)。兩階段EV與RLX組兩種蛋白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05)。結論1.本研究的臨床部分證實了核受體輔助激活因子SRC-3和PGC-1 α可能參與絕經后骨質疏松中骨與肌肉代謝異常的病理過程。2.本研究的動物實驗部分發(fā)現(xiàn),在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模型中,血清SRC-3水平與肌肉、骨骼組織中SRC-3、PGC-1 α水平正相關,肌肉與骨骼組織中SRC-3、PGC-1α水平正相關。且根據(jù)藥物干預,各部位兩指標變化趨勢相同,提示SRC-3、PGC-1α可能在骨與肌肉代謝水平調控中發(fā)揮一定作用且可能參與骨與肌肉之間的相互影響。且通過測定血清中的SRC-3、PGC-1 α水平即可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骨與肌肉組織中的SRC-3、PGC-1 α 水平。3.補腎健脾化瘀中藥復方可能是通過提高骨與肌肉組織中SRC-3和PGC-1 α mRNA表達水平,降低ERR α及其下游基因OPN mRNA表達水平,促進成骨特異基因OPG、Runx2等表達,從而提高去勢大鼠骨密度、骨強度、肌肉含量與肌力,MAPK通路可能亦參與該過程。
【圖文】:
-sSRC-3系ER與AR的共調節(jié)因子,屬于SRC家族,該家族系主要激素受體活性的核受體輔助因子。作為一類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白,該類因子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與其它協(xié)同激活因子相互作核受體介導的轉錄激活。除ACTR外,SRC家族還包括:①SRC_l-interacting邋protein邋1),邋SRC-1在人體骨骼和肌肉形成中均物實驗[1':顯示,SRC-1基因敲除小鼠的股骨近端松質骨(trabecul照組相比受到嚴重影響,并伴隨出現(xiàn)該部位的骨密度顯著降低。于定向基因敲除動物模型的研宄發(fā)現(xiàn),SRC-1基因選擇性敲除的促骨形成的作用產生了一定拮抗性。該研宄結果說明,在雌激素SRC-1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研宄中SRC-1基因選擇性敲除形成異常等性狀,推測可能與雄激素在雄性個體中對骨形成發(fā)揮。研究顯示SRC-1與骨骼肌細胞內UCP3mRNA的表達有關,從而影化,并可促進脂肪代謝"n。②SRC-2邋(steroid邋receptor-interactin片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SRC-2同樣涉及到雌激素受體對下游骨與肌肉的影響[15]。逡逑
ACTR/SRC-3系ER與AR的共調節(jié)因子,屬于SRC家族,該家族系主要調控雌激素逡逑受體和雄激素受體活性的核受體輔助因子。作為一類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許多相似性逡逑的功能蛋白,該類因子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與其它協(xié)同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圖2),,逡逑從而增強核受體介導的轉錄激活。除ACTR外,SRC家族還包括:①SRC_l(steroid逡逑receptor-interacting邋protein邋1),邋SRC-1在人體骨骼和肌肉形成中均起到重要的逡逑作用。動物實驗[1':顯示,SRC-1基因敲除小鼠的股骨近端松質骨(trabecular邋bone)逡逑發(fā)育與對照組相比受到嚴重影響,并伴隨出現(xiàn)該部位的骨密度顯著降低。進一步深入逡逑進行的基于定向基因敲除動物模型的研宄發(fā)現(xiàn),SRC-1基因選擇性敲除的雌性小鼠對逡逑雌激素的促骨形成的作用產生了一定拮抗性。該研宄結果說明,在雌激素對骨形成的逡逑調節(jié)中,SRC-1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研宄中SRC-1基因選擇性敲除的雄性小鼠逡逑未發(fā)現(xiàn)骨形成異常等性狀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59
【圖文】:
-sSRC-3系ER與AR的共調節(jié)因子,屬于SRC家族,該家族系主要激素受體活性的核受體輔助因子。作為一類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白,該類因子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與其它協(xié)同激活因子相互作核受體介導的轉錄激活。除ACTR外,SRC家族還包括:①SRC_l-interacting邋protein邋1),邋SRC-1在人體骨骼和肌肉形成中均物實驗[1':顯示,SRC-1基因敲除小鼠的股骨近端松質骨(trabecul照組相比受到嚴重影響,并伴隨出現(xiàn)該部位的骨密度顯著降低。于定向基因敲除動物模型的研宄發(fā)現(xiàn),SRC-1基因選擇性敲除的促骨形成的作用產生了一定拮抗性。該研宄結果說明,在雌激素SRC-1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研宄中SRC-1基因選擇性敲除形成異常等性狀,推測可能與雄激素在雄性個體中對骨形成發(fā)揮。研究顯示SRC-1與骨骼肌細胞內UCP3mRNA的表達有關,從而影化,并可促進脂肪代謝"n。②SRC-2邋(steroid邋receptor-interactin片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SRC-2同樣涉及到雌激素受體對下游骨與肌肉的影響[15]。逡逑
ACTR/SRC-3系ER與AR的共調節(jié)因子,屬于SRC家族,該家族系主要調控雌激素逡逑受體和雄激素受體活性的核受體輔助因子。作為一類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許多相似性逡逑的功能蛋白,該類因子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與其它協(xié)同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圖2),,逡逑從而增強核受體介導的轉錄激活。除ACTR外,SRC家族還包括:①SRC_l(steroid逡逑receptor-interacting邋protein邋1),邋SRC-1在人體骨骼和肌肉形成中均起到重要的逡逑作用。動物實驗[1':顯示,SRC-1基因敲除小鼠的股骨近端松質骨(trabecular邋bone)逡逑發(fā)育與對照組相比受到嚴重影響,并伴隨出現(xiàn)該部位的骨密度顯著降低。進一步深入逡逑進行的基于定向基因敲除動物模型的研宄發(fā)現(xiàn),SRC-1基因選擇性敲除的雌性小鼠對逡逑雌激素的促骨形成的作用產生了一定拮抗性。該研宄結果說明,在雌激素對骨形成的逡逑調節(jié)中,SRC-1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研宄中SRC-1基因選擇性敲除的雄性小鼠逡逑未發(fā)現(xiàn)骨形成異常等性狀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趙紅斌,梁濤;核受體輔助因子及其信號轉導[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2001年01期
2 薛君力;曾姣娥;代U
本文編號:27038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7038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