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因素對中風病中經絡急性期證候的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elated factors on the syndromes of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in acute stage of apoplexy. Methods: 242 inpatients with acute meridian and meridia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wind-fire inflammation was high in patients with small age, hypertension and n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incidence of wind and phlegm stasis syndrome in elderly patients was high, the incidence of phlegm heat and Fu syndrome in female patients was high, the incidence of wind-fire inflammation syndrome was high in those with short onset time. The incidence of phlegm-heat-Fu syndrome is high, and the incidenc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high. Conclusion: the syndromes of apoplexy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clinical prevention of apoplexy, 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 the disease before the disease, prevent the change of the disease", and can prevent the syndromes of TCM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disease. In the event of stroke, all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 should be accurately diagnosed and treated.
【作者單位】: 安康市中醫(yī)院;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延安大學咸陽醫(yī)院;
【分類號】:R25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茂成;中風病從肝脾論治[J];福建中醫(yī)藥;2000年02期
2 潘桂榮 ,劉晶瑤;護士中風知識評估量表的改進[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1年01期
3 王德潤;26例中風病無效原因分析[J];國醫(yī)論壇;2001年03期
4 周峻;中風病的預防與調護[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1年06期
5 諶潔;從487例中風病探討中風發(fā)病與風寒氣候的關系[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2年05期
6 王康鋒,張洪斌;中風病與體質關系芻議[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7 楊光欽,文暉,楊權生;中風回春丸治療中風病120例[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3年01期
8 黃琦,全洪明;中風防治方治療中風病130例[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3年09期
9 劉陽軍 ,溫奕超;淺議肝、腦與中風病的關系[J];新疆中醫(yī)藥;2005年02期
10 鄭國慶;;中風病簡化辨證的哲學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雨生;;淺談中風類癥病辨證與論治[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學術年會——創(chuàng)新優(yōu)秀論文集[C];2002年
2 沈承玲;趙海濱;;中風病之內生熱毒內涵演變及特性分析[A];2002中醫(yī)藥博士論壇——中醫(yī)藥的繼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C];2002年
3 楊云芳;白雪;;中風病的中醫(yī)藥防治優(yōu)勢[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邱莉;;地壇牌清開靈注射液治療中風33例療效觀察[A];心腦病藥物臨床評價專家談[C];1998年
5 高穎;曹克剛;孫塑倫;;中醫(yī)藥防治中風病研究30年的回顧與分析[A];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重點研究室建設研討會暨中風病科研成果推廣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焦樹德;;中風病的診治和預防[A];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7 王永炎;黃啟福;劉金民;;關于提高中風病療效難點的思考[A];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8 鄒憶懷;;中風病康復研究若干問題的探討[A];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9 王永炎;劉炳林;;中風病研究進展述評[A];全國急癥學術大會論文專輯[C];1996年
10 徐立;;金元以前有關中風危險因素認識的探討[A];全國急癥學術大會論文專輯[C];199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郁文靜;鮮為人知的中風誘因[N];民族醫(yī)藥報;2007年
2 記者 譚欣;中風病協作聯盟成立[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1年
3 商報記者 夏姍姍;中醫(yī)治中風有獨到之處[N];北京商報;2012年
4 上海曙光醫(yī)院寶山分院 孫成力;中風放血救命法[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5 肖燕 《國醫(yī)年鑒》副主編;從赤腳醫(yī)生到中風病防治專家[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4年
6 韓紹安 (主任醫(yī)師);中風的六個怪脾氣[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3年
7 孟慶云;稽古鑒今論中風[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馬曉林 通訊員 吳清明;高溫下中風風險高[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9 徐丹;對中風的種種誤解[N];民族醫(yī)藥報;2006年
10 李柱;中風防治的誤區(qū)[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紅香;基于中醫(yī)文獻的中風病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時文遠;中風醒腦液治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胡瑞;中風醒腦液治療急性腦出血后炎癥反應的理論探討及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4 孟ng生;高利教授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總結及清熱化痰法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5 王彥華;王松齡教授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總結及治療中風并鼾眠的用藥規(guī)律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6 楊海燕;名老中醫(yī)王新志教授學術思想及治療中風病學術經驗整理與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7 孫冬梅;從心論治中風病的理論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8 孫知煥;中風病的中醫(yī)治療特點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馬斌;中風病不同時點臨床評價指標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10 李艷麗;中風病發(fā)病狀態(tài)臨床表征關聯分析[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路玉良;中風病痰熱證病因模型的構建與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孫翔;子午流注結合辨證取穴療法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療效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王凱;新安醫(yī)家中風病臨床方劑組方規(guī)律研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4 張麗;中風顆粒的制備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D];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原名:甘肅中醫(yī)學院);2015年
5 江曉芳;葛槐中風復原膠囊治療中風病恢復期的臨床療效觀察[D];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2015年
6 陳競超;基于中醫(yī)共享系統探討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中風病患者證治特點[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7 朱博;星蔞承氣湯治療中風病痰熱腑實證的系統綜述[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8 于淼;熄風化痰、活血通絡法治療中風。X梗死)急性期風痰瘀阻證的臨床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9 馬馳;海英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論治療中風病經驗總結[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10 趙奉茹;侯書偉教授針刺治療中風經驗總結[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2568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25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