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中醫(yī)體質(zhì)與辨證分型的相關性探討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physique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psorias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inclusion criteria of psoriasis in the medical field, 108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August 2016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By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lood deficiency and wind dryness syndrome group, blood heat wind Sheng syndrome group and blood stasis skin syndrome group. Results: after systematic and in-depth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psoriasis patients had yin deficiency as the main type of TCM constitution, and the syndrome of blood heat and wind as the main syndromes of TCM. The constitution of Yin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blood heat and wind, Qi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wind dryness of blood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in skin stasis were sensitive constitutions. Conclusion: in general, clearing heat, cooling blood and dispelling wind is the main method to treat psoriatic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blood heat and wind. In addi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roperly supplement the health products of nourishing yin and tonifying qi,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blood stas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blood stas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blood stas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blood stas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The main method of treating psoriasis with blood stasis skin syndrome is to soothe the blood and activate collaterals, and the main method to treat psoriasis patients with blood deficiency and wind dryness syndrome is to replenish qi and nourish blood. On the premise of classifying psoriasis patients, the targeted treatment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皮膚科;
【基金】:河南省中醫(yī)藥科技專項重點項目(2014ZY01009)
【分類號】:R27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紅,瞿幸,周志強,牛福林,張建中;消銀解毒飲對銀屑病患者鱗屑白介素8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年02期
2 白平安,阿茹娜,劉振國;應用蒙藥凈膚膏治療銀屑病[J];中國民間療法;2001年04期
3 王天才,李愛平,何霞,季雪鳳;中藥銀屑敗毒靈發(fā)汗敗毒治療銀屑病18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3年01期
4 劉詠梅,范艷玲,陳月新;蟾蜍治療銀屑病[J];中國民間療法;2003年06期
5 王煥民;銀屑病患者的福音[J];陜西中醫(yī);1985年04期
6 張久利,赫士英;山莨菪堿治療銀屑病療效驗證[J];新醫(yī)學;1986年09期
7 李林;;銀屑病發(fā)病因素的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7年06期
8 于秀芳,尹國棟,于淑梅,岳淑霞,尹英子;耳穴封閉加外用抗銀靈治療銀屑病[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1988年01期
9 紀鈞;張衛(wèi)華;王軍;張友海;;消銀油治療銀屑病65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1989年05期
10 高振庭;沈昌禮;孫健宏;孟輝;;用銀屑一號治療銀屑病506例觀察[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198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紅梅;;關于銀屑病治療的幾點思考[A];2012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2 王玉璽;;從“風”論治銀屑病的體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七次學術年會、2010年重慶四川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年會、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診療皮膚性病新進展新技術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3 鄧丙戌;;銀屑病“辨血為主”探討[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學術會議、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繼續(xù)教育項目——銀屑病中醫(yī)藥防治交流會暨趙炳南學術思想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11年
4 趙艷霞;陳學榮;李東明;;單味中藥及其提取制劑治療銀屑病的臨床應用[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5 傅燕華;;中藥治療銀屑病的近況[A];2006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丁英潔;李鐵男;王珍;孫曉杰;陳晴燕;;辨血論治重癥銀屑病的臨床感悟[A];2013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7 白彥萍;潘胡丹;;辨證論針治療銀屑病[A];2014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8 王玉璽;王松巖;;從“風”論治銀屑病的體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五次學術年會;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病診療新進展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08年
9 吳夢平;;走出銀屑病治療誤區(qū)[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五次學術年會;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病診療新進展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08年
10 周德瑛;;中醫(yī)辨證治療銀屑病的體會[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西中醫(yī)學院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張英棟;從系統(tǒng)理論解讀汗對銀屑病防治的重要性[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2年
2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醫(yī)師 尹東輝;中醫(yī)治銀屑病注重“整體觀”[N];保健時報;2014年
3 吳剛;銀屑病,難以擺脫的煩惱[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6年
4 張繼增;銀屑病的防與治[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章關春;老中醫(yī)郎玉麟診療銀屑病別具一格[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6 山西省臨猗縣銀屑病研究所所長 荊夏敏;銀屑病患者的飲食[N];光明日報;2000年
7 徐麗敏;中醫(yī)藥治療銀屑病[N];健康報;2003年
8 泰國華僑中醫(yī)院皮膚科 郭慧;中醫(yī)中藥治療銀屑病的臨床體會[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5年
9 湖南省中醫(yī)院教授 歐陽恒;藥物敷貼治療銀屑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10 劉瓦利;銀屑病的調(diào)護[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曦;JAK/STAT信號通路與銀屑病辨證分型的關聯(lián)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2 丁旭;許銑教授學術思想及從肝肺論治銀屑病傳承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6年
3 張明;劉巧教授辯治皮膚病學術思想及治療銀屑病臨床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4 鐘啟福;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分析當代中醫(yī)名家銀屑病驗方經(jīng)驗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5 石紅喬;清熱活血搜風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張賀;NKT和NK細胞與銀屑病血熱證發(fā)病的相關性及千里光治療的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7 李偉;基于“體病相關”理論運用“調(diào)氣—調(diào)體—主病”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8 談依菱;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研究當代名老中醫(yī)治療銀屑病方藥證治規(guī)律[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9 劉擁軍;銀消丸治療銀屑病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10 李東海;清熱祛瘀法治療銀屑病的療效及其對細胞因子網(wǎng)絡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亞麗;自擬消u暩嘀瘟埔疾⊙戎さ牧俅擦菩Ч鄄靃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鄧征亞;清熱活血解毒法治療銀屑病及相關細胞因子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3 張碩;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許銑教授辨治銀屑病臨床經(jīng)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4 樊丹采;基于血瘀證的銀屑病機制初探[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5 葉康涌(Yap Kang Yong);督脈與膀胱經(jīng)推拿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王崢嶸;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檢測不同中醫(yī)證型銀屑病皮損的臨床意義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7 董亦秋;中醫(yī)藥治療銀屑病濕熱證研究暨濕疹樣銀屑病臨床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8 岳喜昂;銀屑病1號治療血熱型銀屑病臨床療效觀察[D];青島大學;2015年
9 吳瓊;桃紅四物湯加減聯(lián)合NB-UVB治療銀屑病氣滯血瘀證的臨床療效及對IL-4、IL-22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10 王珊珊;復方黃連膏治療銀屑病血熱證臨床療效觀察及機理初探[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2157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21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