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xiàn)代科學角度探討針感與人體生物電
本文選題:生物電 + 針灸; 參考:《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年12期
【摘要】:人體是一個巨大的帶電體,能釋放出巨大的生物電能,生物電現(xiàn)象是一切生物體內(nèi)普遍存在的電現(xiàn)象,也是生命得以維持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生物電就難以維持生命。近幾十年,針灸為人類疾病的預防和修復作出了巨大貢獻,得到了國際上的一致認可,但關于"針刺效應"產(chǎn)生機制的研究一直沒有得到突破性的進展,如果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找到"針刺效應"與人體"生物電"的契合點,中醫(yī)將會更加科學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bstract]:The human body is a huge charged body, which can release huge biological electric energy. Bioelectricity phenomenon is a common electrical phenomenon in all living things, and it is also the basis of life maintenance. 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life without bioelectricity. In recent decade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evention and repair of human diseases, and have been accepted b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breakthrough in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effect". If the "acupuncture effect" and "bioelectricity" are fou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odern science, Chinese medicine will be more scientific and better towards the world.
【作者單位】: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分類號】:R2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雯雯;李桂蘭;郭義;;針刺效應與反應[J];吉林中醫(yī)藥;2009年03期
2 陳媛,張小遠;針刺效應與心理因素[J];醫(yī)學與哲學;1995年05期
3 于建春 ,韓景獻;針刺防治衰老及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03年03期
4 陳凌;黃曉卿;姚志芳;張煒;吳寶華;;針刺效應與臟腑功能失調(diào)程度的關系[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石廣霞;汪德瑾;劉存志;王麟鵬;;影響針刺效應因素的分析[J];中醫(yī)雜志;2009年10期
6 楊銘;楊兆剛;;針刺效應基礎研究的背景及其思考[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7 游振銓;胡翔龍;吳寶華;葉世濤;鐘月容;林品珍;;加壓阻滯對有感傳者和無感傳者針刺效應的影響[J];針刺研究;1987年S1期
8 李振凜;申微;;針刺減肥300例療效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1988年03期
9 吳寶華;胡翔龍;楊碧英;許金森;李文福;黎寶嬌;陳捷;陳麟;;以視網(wǎng)膜電反應為指標觀察加壓阻滯對針刺效應的影響[J];針刺研究;1993年02期
10 朱麗霞,徐明,,李文武,趙飛躍,吉長福;針刺對痛覺異常的雙向調(diào)整作用[J];中國針灸;1995年S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少宗;;針刺效應與針刺時間的相關規(guī)律性[A];2004全國時間生物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閔友江;嚴振國;楊華元;;基于氫化可的松動物模型的針刺效應影響因素的定性定量化初步研究[A];中國針灸學會針灸器材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參會代表手冊[C];2011年
3 陳少宗;王杰;喬海發(fā);高樹中;葉芳;殷鏡海;;針刺效應的性質(zhì)、強弱與針灸時間的相關規(guī)律性研究[A];全國時間生物醫(yī)學學術座談會論文匯編[C];2001年
4 陳少宗;王杰;喬海發(fā);高樹中;葉芳;殷鏡海;;針刺效應的性質(zhì)、強弱與針灸時間的相關規(guī)律性研究[A];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5 陳凌;黃曉卿;吳寶華;姚志芳;張煒;;針刺效應與臟腑功能失調(diào)程度的關系[A];中國針灸學會針灸康復學首屆學術會議、福建省針灸學會康復醫(yī)學第三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閔友江;嚴振國;楊華元;;基于氫化可的松動物模型的針刺效應影響因素的定性定量化初步研究[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7 張海霞;汪德瑾;于建春;韓景獻;;小鼠固定對針刺效應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2010新疆)論文集[C];2010年
8 閔友江;程立紅;;針刺效應影響因素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思考[A];中國針灸學會經(jīng)絡分會第十二屆全國針灸經(jīng)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王蕾;;針刺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機理研究進展[A];中國針灸學會第七屆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趙文麟;;針刺治療突發(fā)性心絞痛1例[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趙志國 王少錦;針刺治療糖尿病肥胖癥機制被發(fā)現(xiàn)[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莫倩;針刺對膀胱的“雙向調(diào)節(jié)”效應及神經(jīng)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毛文超;疼痛類疾病安慰針刺效應的關鍵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3年
3 王軍;基于腧穴電測量的頭針體針對特發(fā)性面神經(jīng)麻痹針刺效應的比較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4 胡震亞;針刺對躁狂大鼠模型行為學影響及作用機制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5 萬順倫;針刺調(diào)節(jié)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軸穩(wěn)定的分子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6 田雪松;δ-阿片受體在缺血性腦損傷中的作用及其與針刺效應關系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成行;針刺調(diào)心方與內(nèi)關穴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心率變異性影響的對比觀察[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2 于茜楠;針刺結(jié)合人參煎劑對慢性疲勞模型大鼠唾液sIgA及非特異性免疫影響的實驗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奉書薇;基于fMRI技術探討不同機體狀態(tài)對針刺內(nèi)關和通里的中樞響應差異[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4 鄧淑芳;基于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的針刺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血漿代謝全譜分析[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5 任燕如;針刺治療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6 邢方印;基于小波分析的針刺緩解腓腸肌群疲勞的評價[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王雪;針刺神經(jīng)電信息特性與建模[D];天津大學;2014年
8 韓光研;疏肝調(diào)神通腑法針刺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王黎明;針刺遠端不同穴位對慢性炎性膽囊運動影響的觀察[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王慧敏;針刺對結(jié)直腸癌快速康復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91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09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