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例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與心血管危險因素分析
本文選題:型糖尿病 切入點:中醫(yī)體質 出處:《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分析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方法:將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間在廣州市天河區(qū)五山街社區(qū)進行免費健康體檢的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調查,建立健康檔案,進行中醫(yī)體質判定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判定。結果: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平和體質54例,偏頗體質313例,最常見的3種偏頗體質為痰濕質(26.98%)、陰虛質(16.62%)及氣虛質(16.08%);痰濕質、陽虛質、氣虛質具有高齡傾向,與平和質比,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痰濕質超重和肥胖率最高,與平和質、血瘀質、特稟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痰濕質心電圖異常率最高,與濕熱質、氣郁質、平和質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濕熱質吸煙喝酒率最高,與其它體質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1),血瘀質缺乏運動率最高,與平和質、陰虛質、濕熱質、氣虛質、特稟質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痰濕質肥胖和超重的危險性分別是平和質的24.830倍(CI:6.327~97.436)和11.091倍(CI:4.649~26.460),濕熱質肥胖和超重的危險性分別是平和質的9.843倍(CI:1.964~49.341)和5.605倍(CI:1.954~16.0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與中醫(yī)體質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社區(qū)管理中應重點加強對痰濕體質肥胖和超重患者的社區(qū)干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physique typ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ommunity.Methods: from Octo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367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ho underwent free health examination in Wushan Street community of Tianhe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health records were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physique of TCM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the highest rate of excess and obesity in phlegm and dampness, and the highest rate of abnormal phlegm and dampness, compared with mild, blood stasis, intrinsic, yang deficiency, yin deficiency and qi deficiency, the abnormal rate of phlegm wet electrocardiogram is the highest,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oist heat and qi.Compared with other physiqu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the blood stasis deficiency was the highest, and peace, yin deficiency, dampness and heat, qi deficiency, and intrinsic quality were the highes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The risk of phlegm dampness obesity and overweight were 24.830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mild weight and 11.091 times that of CI: 4.649 and 26.460, respectively. The risk of dampness and heat obesity was 9.843 times that of mild weight and 5.605 times that of CI: 1.95416.0761.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1).Conclusi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in community have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CM physiqu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on obesity and overweight patients with phlegm and dampness constitution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廣州市天河區(qū)五山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產(chǎn)學研重大專項項目(2014Y2-00504) 廣州市天河區(qū)科技計劃項目(201604KW003,2013KW014)
【分類號】:R2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容平;王嬌;楊銳;張振;陳宏;張如意;蔡德鴻;;廣東省2型糖尿病超重及肥胖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現(xiàn)況與控制現(xiàn)狀的調查[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年04期
2 韓淑輝;李康增;鄭建明;鄭志雄;林妙春;許明遠;岳增昌;;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分布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年02期
3 李莎;張孟仁;;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特點研究現(xiàn)狀[J];北京中醫(yī)藥;2012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晨賢;崔萍;王肖龍;;心血管危險因素對高血壓病中醫(yī)證型影響的相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年24期
2 丁煜;;中醫(yī)辯證治療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研究[J];系統(tǒng)醫(yī)學;2016年12期
3 馮戰(zhàn)勝;;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糖尿病并高血壓眼底出血的療效研究[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6年11期
4 孟德陽;;通心絡膠囊治療高血壓并糖尿病臨床療效[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年32期
5 孟曉紅;;老年人高血壓并糖尿病36例臨床診治與分析[J];健康之路;2016年11期
6 柏芳芳;譚亞芹;苗茂;翟偉;王琦;劉亮;;循經(jīng)感傳與中醫(yī)體質相關性研究[J];中國針灸;2016年10期
7 丁建江;周志添;凌桂娣;;養(yǎng)陰活血湯對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血壓血糖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6年10期
8 李桔;陳國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Ⅰ型糖尿病臨床觀察及對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6年10期
9 曹勝蘭;劉瑩;黃璜;鐘雪;;耳穴埋豆加中藥泡腳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及癥候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年19期
10 艾文偉;張明;雷夢覺;胡杰;;通心絡膠囊聯(lián)合非洛地平緩釋片治療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醫(yī)學綜述;2016年18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國明;閆鏞;朱璞;王琦;朱燕波;;糖調節(jié)受損者的主要中醫(yī)體質類型及其與相關指標的關系[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年12期
2 孫艷紅;韋企平;周劍;曹京源;高穎;李麗;;Leber遺傳性視神經(jīng)病變14484位點突變的中醫(yī)體質學研究[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09年05期
3 周東海;王小強;王海燕;李紅英;馬友合;李明;柳紅芳;王欣琦;;2型糖尿病中醫(yī)證候學與體質相關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年08期
4 武琳;亓海萍;李晶;;中醫(yī)體質理論指導社區(qū)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效果評價[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年08期
5 李衛(wèi)征;劉鳴;吳波;郝子龍;馮社軍;;不同性別腦卒中危險因素類型及預后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年05期
6 鄭曉明;;老年男性卒中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年S1期
7 張云云;張海梅;郭德瑩;魏新;林百榮;;168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質特點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8年02期
8 高娜;趙鐵耘;李秀鈞;;糖尿病是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J];中國卒中雜志;2007年07期
9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年05期
10 李宏建;;歸咎于高于最佳血糖濃度的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的全球和地區(qū)死亡率[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6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Rosengren A.;Wallentin L.;Simoons M. ;楊海濤;;心血管危險因素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6年01期
2 ;提升國人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水平[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8年04期
3 趙艷麗;;癡呆的血管危險因素[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2期
4 陳宏;劉永平;孫堂勝;馬建芳;李春雨;馬曄;;某部軍隊飛行人員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調查[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年06期
5 薛竟宜 ,杜國慶;血管危險因素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影響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1年01期
6 鄭剛;心血管危險因素整體調整概念及意義[J];華夏醫(yī)學;2002年04期
7 胡立;心血管危險因素與轉診和學校普查確診的高血壓兒童后果的對比[J];天津醫(yī)藥;2004年09期
8 胡立;心血管危險因素與轉診和學校普查確診的高血壓兒童后果的對比[J];天津醫(yī)藥;2005年04期
9 管緋;范文英;周洪萍;胡洪磊;;社區(qū)居民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管理效果研究[J];臨床薈萃;2007年21期
10 劉娜;;在職公務員心血管危險因素變化情況之比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伍悅蕾;唐丹;葉小平;劉建群;姚媛媛;文瑞蓮;朱軾;張廷杰;;成都地區(qū)心血管危險因素現(xiàn)狀及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2 厲世培;陳華軍;;40歲以上干部心血管危險因素分析[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白小涓;韓璐璐;劉靜;吳兵;于凱;張鈺淼;單錦華;;健康人群腎功能的隨齡變化及其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關系[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徐素美;;不同職業(yè)人群2010-2012年心血管危險因素變化分析[A];2012年浙江省全科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宋青青;;男性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6 王海燕;胡丹;王雨生;張鵬;宋宏魯;;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jīng)病變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分析[A];第十四屆西北五省眼科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3年
7 李新;王艷淑;王紀佐;;胼胝體梗死臨床特點和預后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8 吳敏;張文高;鄭廣娟;劉龍濤;殷鏡海;王姍姍;劉美霞;;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相關性的研究[A];第五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李筱雯;艾華;張寶慧;阮偉;趙磊;陳志民;劉曉鵬;謝嵐;;減體重對肥胖或超重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影響[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第二屆康復醫(yī)學論壇、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青年學術會議、北京康復醫(yī)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郭華;林從全;楊亮;鄧木英;;2003和2008年三明市三元區(qū)公務員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實習生范榮義;專家強調科學減肥[N];科技日報;2002年
2 記者 孫國根;專家呼吁管理好血管危險因素[N];健康報;2012年
3 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 副教授 錢岳晟;防治心血管危險因素靠自己[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靜;血管危險因素及腦缺血對老年性癡呆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2 孫冬;用功能磁共振研究血管危險因素相關性認知損害的腦生化代謝及血腦屏障改變[D];武漢大學;2014年
3 趙艷芳;C反應蛋白種族差異的Meta分析及其與心血管危險因素關系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晶;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與心血管危險因素關系分析[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2 殷小紅;新疆地區(qū)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體脂分布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谷寧;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征[D];遵義醫(yī)學院;2016年
4 暢曉園;正常血壓人群心血管危險因素與靜息心率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宋青青;中老年男性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及其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關系[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王倩;超重及肥胖與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聚集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龍吟;皮質下缺血性抑郁患者的血管危險因素、認知損害和腦白質微結構損害[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楊靜;中老年人群中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與心血管危險因素及其聚集性關系的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2年
9 方毅;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相關性臨床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袁桂莉;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心血管危險因素聚集性的關系[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91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169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