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腎炎的證候特點和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聶莉芳教授治療經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 紫癜性腎炎 證候特點 聶莉芳 數(shù)據(jù)挖掘 出處:《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紫癜性腎炎是過敏性紫癜的腎臟損害,是常見的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之一。本病纏綿難愈,其血尿、蛋白尿、皮膚紫癜等癥狀常反復出現(xiàn),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治療費用負擔。其長期預后并不樂觀。本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主要與免疫機制、炎癥機制、凝血機制和遺傳機制等因素相關。西醫(yī)對本病的治療尚無明確特效的治療手段。諸多中醫(yī)名家在紫癜性腎炎的辨治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分期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論治本病的特色,而反映這種證候演變特點的證候與病程時間的關系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完善。而且,目前的證候研究多專門針對兒童紫癜性腎炎或成年紫癜性腎炎,對二者證候特點進行比較的研究亦較少。導師聶莉芳教授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紫癜性腎炎的中醫(yī)藥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研究擬探究紫癜性腎炎的證候特點,總結導師治療紫癜性腎炎的處方用藥思路和特色。一、證候特點研究研究目的:研究紫癜性腎炎的中醫(yī)證候特點與性別、成年/未成年和病程時間長度的關系,以及不同證候血尿、蛋白尿水平以及高血壓患病率的差異。研究方法:本研究對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腎病科門診就診及住院的紫癜性腎炎患者進行臨床調查。觀察其總體證候特點,比較不同性別、成年/未成年和不同病程時間段的證候構成比的差異,比較不同證候出現(xiàn)的平均病程時間分布的差異,以及不同證候尿紅細胞計數(shù)、24小時尿蛋白定量和高血壓患病率的差異。研究結果:本研究共收集紫癜性腎炎患者135例。1、135例患者的證候總體特點以氣陰兩虛證最多,共79例(58.52%)。風熱外襲證次之,為21例(15.56%)。毒熱迫血妄行證為16例(11.85%),氣虛不攝證11例(8.15%),陰虛血熱證8例(5.93%)。共有92例(68.15%)患者伴有兼證。兼證包括:濕熱痹阻證、腸燥津虧證、血瘀證、胃熱熾盛證、水停證、腸熱腑實證、膀胱濕熱證及肺熱熾盛證等。2、風熱外襲證在(30天)組的比例(占37.50%)高于(≥90天)組的比例(5.48%)(P0.0010.017)。毒熱迫血妄行證在(30天)組的比例(25.00%)和(30且90天)組的比例(20.00%)高于(90天)組的比例(2.74%)(P均0.017)。氣陰兩虛證在(30天)組(25.00%)和(30且90天)組(50.00%)的比例低于(≥90天)組的比例(76.7%)(P均0.017)。其他主證在不同病程時間長度組之間的比例比較結果未見差異(P均0.017)。3、風熱外襲證出現(xiàn)的病程時間分布(四分位數(shù)15(4.5,6)天)早于氣陰兩虛證(四分位數(shù)275(72,827)天)和陰虛血熱證(四分位數(shù)168.5(70,573.5)天)(P均0.01)。毒熱迫血妄行證出現(xiàn)的病程時間分布(四分位數(shù)29(6,41.5)天)早于氣陰兩虛證和陰虛血熱證(P均0.01)。其他證候出現(xiàn)病程時間分布之間相比較未見差異(P均0.01)。4、未成年組風熱外襲證比例(31.03%)高于成年組(3.90%)(P0.0010.05),成年組氣虛不攝證比例(14.29%)高于未成年組(0%)(P=0.0030.05),氣陰兩虛證比例(66.23%)亦高于未成年組(48.28%)(P=0.0360.05)。還未發(fā)現(xiàn)其他主證在兩組的比例有差異(P均0.05)。5、毒熱迫血妄行證總體尿紅細胞計數(shù)(四分位數(shù)46.71(15.02,73.91)個/HP)較氣陰兩虛證(四分位數(shù)12.32(6.21,45.90)個/HP)多(P=0.0040.01)。其他主證的總體尿紅細胞計數(shù)兩兩比較未見差異。6、男女患者主證構成比未見差異(P均0.05)。不同主證之間24小時尿蛋白定量總體水平的兩兩比較未見差異(P均0.01)。不同主證之間高血壓患病率之間的兩兩比較未見差異(P均0.01)。結論:1、135例紫癜性腎炎患者的總體證候特點表現(xiàn)為以氣陰兩虛證為多。其主要病機特點為虛實夾雜。實證以風熱外襲證為多。2、病程時間30天的患者表現(xiàn)為風熱外襲證比例高于病程時間≥90天者。病程時間90天的患者表現(xiàn)為毒熱迫血妄行證的比例高于病程時間≥90天者,病程時間≥90天的患者表現(xiàn)為氣陰兩虛證的比例高于病程時間90天的患者。風熱外襲證和毒熱迫血妄行證出現(xiàn)的平均病程時間早于陰虛血熱證和氣陰兩虛證。3、未成年紫癜性腎炎患者表現(xiàn)為風熱外襲證的比例高于成年患者,而成年患者表現(xiàn)為氣虛不攝證和氣陰兩虛證者的比例高于未成年患者。4、4.毒熱迫血妄行證血尿水平較氣陰兩虛證為重。5、未發(fā)現(xiàn)中醫(yī)證候與性別有相關性,亦未發(fā)現(xiàn)不同主證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和高血壓患病率有差異。二、聶莉芳教授治療紫癜性腎炎處方用藥經驗的數(shù)據(jù)挖掘研究目的:總結聶莉芳教授治療紫癜性腎炎的處方用藥思路和特色。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2月聶莉芳教授門診治療的紫癜性腎炎患者的中醫(yī)證候診斷和中藥處方。對聶教授治療不同證候的中藥進行頻次統(tǒng)計,通過關聯(lián)規(guī)則分析總結常用中藥配伍,通過對得到的關聯(lián)規(guī)則進行可視化網(wǎng)絡展示發(fā)現(xiàn)治療不同證候的中藥核心組合(即常用處方)。并對聶教授處方內中藥的四氣、五味以及常用中藥的歸經進行頻次統(tǒng)計。研究結果:本研究共收集紫癜性腎炎患者62例,115例次。1、對氣陰兩虛證的治療處方的中藥進行頻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除加減過敏煎組成的中藥外,其高頻中藥主要為:金銀花(97次)、生地黃(94次)、生黃芪(89次)、紫草(82次)、芡實(82次)、太子參(81次)、小薊(79次)等。體現(xiàn)的主要治法為益氣養(yǎng)陰、涼血止血攝精、解毒利咽。在最小支持度為50%、最小置信度90%的條件下,挖掘的關聯(lián)規(guī)則體現(xiàn)的中藥配伍包括:專事扶正的配伍,如當歸加生地黃(置信度100.00%,支持度52.58%)、白芍加生地黃(置信度100.00%,支持度74.23%)、生黃芪加生地黃(置信度96.63%,支持度88.66%)等;專事祛邪的配伍,如生石膏加金銀花(置信度100.00%,支持度56.70%):扶正祛邪兼顧的配伍,包括:太子參加金銀花(置信度100.00%,支持度91.75%)、生黃芪加金銀花(置信度100.00%,支持度91.75%)、生石膏加生地黃(置信度96.36%,支持度54.64%)等;扶正固本的配伍,包括:芡實加生黃芪(置信度90.24%,支持度76.29%)、紫草加生地黃(置信度97.56%,支持度82.47%)、小薊加生地黃(置信度97.47%,支持度79.38%)等;清熱涼血止血及清熱固精的配伍,包括:金銀花加芡實(置信度100%,支持度84.54%)、小薊加金銀花(置信度100.00%,支持度81.44%)、紫草加金銀花(置信度100.00%,支持度84.54%)等;攝血兼固精的配伍,包括:小薊加芡實(置信度91.14%,支持度74.23%);陉P聯(lián)規(guī)則提取的常用處方為:太子參、生黃芪、生地黃、當歸、白芍、小薊、芡實、金銀花、紫草、生石膏、銀柴胡、烏梅、五味子、地龍、防風。2、對氣虛不攝證的治療處方的中藥進行頻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除加減過敏煎的中藥外,其高頻中藥主要為:炒白術(15次)、小薊(14次)、靈芝(12次)、茯苓(12次)、生黃芪(12次)、砂仁(11次)、金銀花(11次)、太子參(11次)、板藍根(10次)、薏苡仁(10次)、防風(10次)、山藥(10次)、芡實(10次)等藥物。體現(xiàn)的治法為益氣健脾補肺,固精攝血、解毒利咽。在最小支持度為50%、最小置信度90%的條件下,挖掘的藥物關聯(lián)規(guī)則體現(xiàn)的中藥配伍包括:扶正的配伍,主要包括益氣配伍、健脾配伍、補肺配伍。益氣配伍,包括太子參加生黃芪(置信度90.91%,支持度66.67%);健脾配伍,包括茯苓加炒白術(置信度100.00%,支持度80.00%)、生黃芪加炒白術(置信度100.00%,支持度80.00%)等;補肺配伍,如防風加炒白術(置信度100.00%,支持度66.67%)、靈芝加炒白術等(置信度100.00%,支持度80.00%)。祛邪藥為清熱利咽解毒藥,主要與其他法相兼而用。如清熱利咽攝精配伍,主要為芡實加金銀花(置信度100.00%,支持度66.67%);清熱利咽止血配伍,如金銀花加小薊(置信度100.00%,支持度77.73%)、板藍根加小薊(置信度100.00%,支持度66.67%);健脾清熱利咽配伍,如金銀花加炒白術(置信度100.00%,支持度77.73%)、板藍根加炒白術(置信度100.00%,支持度66.67%)。而扶正藥與攝血固精藥亦常相配而用,如健脾攝精配伍,如芡實加炒白術(置信度100.00%,支持度66.67%);如健脾攝血配伍,如小薊加炒白術(置信度100.00%,支持度93.33%)、茯苓加小薊(置信度91.67%,支持度73.33%)等:益氣攝血配伍,如太子參加小薊(置信度90.91%,支持度66.67%)、生黃芪加小薊(置信度91.67%,支持度73.33%)等。攝精止血的配伍主要包括芡實加小薊(置信度100.00%,支持度66.67%)。基于關聯(lián)規(guī)則提取的常用處方為:太子參、生黃芪、茯苓、炒白術、山藥、砂仁、薏苡仁、陳皮、靈芝、板藍根、金銀花、芡實、小薊、銀柴胡、烏梅、五味子、地龍、防風。3、收集2例次風熱外襲證醫(yī)案。兩張?zhí)幏椒謩e為:處方1:金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牛蒡子、薄荷、生甘草、桔梗、蘆根、魚腥草、黃芩。處方2:桑葉、菊花、牛蒡子、杏仁、連翹、蘆根、生甘草、薄荷、黃芩炭、魚腥草、瓜萎皮、浙貝母、生石膏、紫草、枇杷葉。4、收集1例次陰虛血熱證醫(yī)案,其處方為:紫草、生地黃、銀柴胡、地龍、五味子、小薊、仙鶴草、黃芩炭、旱蓮草、生石膏、板藍根、金銀花、芡實、牛蒡子、三七粉。5、聶教授的處方所用中藥中,寒性藥最多(44.77%),以下由多到少分別為:平性藥(26.53%)、溫性藥(23.34%)、涼性藥(5.31%)、熱性藥(0.04%);甘味藥最多(40.52%),苦味藥次之(23.77%),以下由多到少分別為:辛味藥(13.29%)、酸味藥(9.80%)、澀味藥(6.76%)、咸味藥(5.86%)。6、聶教授處方中所用中藥常見歸經頻次由多至少分別為: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胃經、腎經。結合處方中的高頻中藥(頻次25),聶教授處方中歸于肝經的高頻中藥為:生地黃、小薊、紫草、當歸等。歸于心經的高頻中藥為:金銀花、生地黃、小薊、紫草等。歸于脾經的高頻中藥為:生黃芪、芡實、太子參、白芍等。歸于肺經的高頻中藥為:金銀花、生黃芪、太子參、生石膏等。歸于胃經的高頻中藥為:金銀花、生石膏、板藍根、牛蒡子等。歸于腎經的高頻中藥為:生地黃、芡實、旱蓮草、桑螵蛸。結論:1、對不同證候的常用處方的研究結果體現(xiàn)了聶教授治療紫癜性腎炎以下幾種處方思路:①急則治標:重在疏風清熱解毒;②緩則治本:益氣養(yǎng)陰,扶正固本;涼血止血,和血散血,慎用活血;兼顧祛邪,未病先防;中西醫(yī)結合,擅于吸取他家之長。2、藥物配伍的數(shù)據(jù)挖掘結果體現(xiàn)了聶教授重視扶正、祛邪、攝精止血三類治法的相須配伍。3、中藥四氣五味的分布結果體現(xiàn)了聶教授扶正注重清補、平補,不助溫熱的用藥思路。4、常用中藥歸經的分布結果反映出聶教授用藥思路為:涼心肝經血分之熱,疏肺衛(wèi)之風熱,清肺胃之實熱,益肺脾之氣,養(yǎng)肝腎之陰。5、聶教授對本病的治療特色可總結為:治療皮膚紫癜以生石膏、黃芩清肺胃之熱;辨證論治的同時,重視清熱解毒利咽藥的配伍合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249;R27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志娜;田衛(wèi)東;宋明輝;崔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紫癜性腎炎的關系[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0年02期
2 馮芝芬,陳寶平,羅秀蘭,張明軒;63例紫癜性腎炎臨床病理與預后的觀察[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6年04期
3 周恩超;;紫癜性腎炎患者如何防復發(fā)[J];家庭醫(yī)藥(快樂養(yǎng)生);2012年06期
4 王永素;;紫癜性腎炎復發(fā)怎樣治療[J];家庭醫(yī)藥;2012年07期
5 王惠新,張洪濤,陳茂杰,吳嶺,汪秀英;環(huán)磷酰胺沖擊治療難治性紫癜性腎炎療效觀察[J];河南醫(yī)藥信息;2000年02期
6 樊忠民,朱雪峰,劉光陵,張連豐,夏正坤,高遠賦,傅元鳳,伏潔;兒童與成人紫癜性腎炎臨床病理比較[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0年S1期
7 王濤,郭東陽;紫癜性腎炎誤診1例[J];四川醫(yī)學;2000年09期
8 赫安娜,王桂梅;抗凝治療預防紫癜性腎炎發(fā)生的臨床觀察[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1年04期
9 劉捷,張松青,陳銀霞;紫癜性腎炎36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1年04期
10 孫嵐云;中藥分期治療反復發(fā)作性紫癜性腎炎療效比較[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陶華景;史耀勛;;紫癜性腎炎的中醫(yī)藥治療進展[A];第25屆全國中醫(yī)兒科學術研討會暨中醫(yī)藥高等教育兒科教學研究會會議學術論文集[C];2008年
2 顧金愛;夏永輝;毛建華;傅海東;王亞萍;方澄清;趙水愛;劉愛民;;101例病理為Ⅲa/Ⅲb級的紫癜性腎炎患兒臨床及預后比較[A];第六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兒科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班論文匯編[C];2009年
3 吳偉嵐;衛(wèi)敏江;陳難;;激素治療對紫癜性腎炎的臨床類型及預后的影響[A];中西醫(yī)結合第九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0年
4 張君;于英華;;不同方案治療小兒難治性紫癜性腎炎的療效觀察[A];第七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5 陳曉英;江明華;盧立肖;楊宇真;;紫癜性腎炎患兒血漿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檢測及臨床意義[A];浙江省腎臟病骨干醫(yī)師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6 吳偉嵐;衛(wèi)敏江;陳難;;激素治療對紫癜性腎炎的臨床類型及預后的影響[A];2006(第三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兒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趙麗萍;梅柏如;顧曉紅;周紅霞;;紫癜性腎炎的臨床與病理分析(附30例報告)[A];2006(第三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兒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王艷俠;張愛平;;121例紫癜性腎炎臨床及病理特點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余榮杰;吳雄飛;趙洪雯;干磊;劉宏;李斂;;65例紫癜性腎炎的臨床病理及預后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許玉芳;;紫癜性腎炎30例的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三次全國兒科基層醫(yī)師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湖南 副主任醫(yī)師 王小衡;紫癜性腎炎是怎么回事[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2 新華社記者 王阿敏;紫癜性腎炎,悄悄襲擊中國兒童[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3 張曉敏邋通訊員 劉虹;結核菌素試驗引發(fā)腎炎 學生狀告醫(yī)院學校索賠[N];人民法院報;2007年
4 副主任醫(yī)師 龔學忠;辨證論治紫癜性腎炎[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5 王小衡;當心過敏性紫癜并發(fā)腎炎[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濤;紫癜性腎炎的證候特點和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聶莉芳教授治療經驗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冰;紫癜性腎炎白細胞介素-8基因表達及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崔玉華;紫癜性腎炎患兒血尿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水平的變化[D];蘭州大學;2009年
3 韓斗星;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在紫癜性腎炎腎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D];南昌大學;2009年
4 張珍;當代名中醫(yī)治療紫癜性腎炎規(guī)律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5 鐘濤;荊花消紫合劑治療紫癜性腎炎(風熱傷絡證)的臨床研究[D];云南中醫(yī)學院;2014年
6 楊志國;紫癜性腎炎患兒血漿及尿液內皮素-1的水平及臨床意義[D];蘭州大學;2011年
7 周曉平;紫癜性腎炎的臨床研究進展及中醫(yī)治療三法[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8 邱繼春;少陰經腑特色辨證治療紫癜性腎炎臨床方案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9 張笑聰;紫癜性腎炎患兒尿中血管緊張素原及丙二醛水平的測定和藥物干預[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4年
10 黃韋芳;紫癜性腎炎患兒基質金屬蛋白酶的水平及其與腎臟損害的關系[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01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1501846.html